和,的繁体字是什么?

及笄之年2023-02-06  30

汉字是由象形字发展而来,“和”字也不例外。“和”字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有两种写法。一是“”,解释是“相应也,从口禾声,户戈切”。一是“”,解释是“调也,从龠(yuè)禾声,读与和同,户戈切”。前者是应答、应和的意思,后者是调和的意思。由于汉字的发展,逐渐由篆书变为楷书,写法都趋于简化,现在就只剩下“和”字,也就是说两者通用了。“”字演变为“和”,而“”则演变为“龢”,但此字现已不用。

其实,二者都是由“禾”发展而来的。“禾”的甲骨文写法是“”,是个象形字,其上端是个下垂的穗子,中间有叶子,下部是根。发展到金文则写作“”,与甲骨文的写法没有多大的变化,只是更像成熟的庄稼,那向左弯垂的穗子,沉甸甸的,多像成熟的稻谷。小篆“”也没有太多的变化,只是笔画均匀圆润一些而已。后来许多与禾苗庄稼有关的字都用“禾”来作偏旁,或由“禾”发展而来。

至于“口”字旁在左在右的问题,汉篆中一般“口”作偏傍都写作“”放在左边,可能是怕与汉篆中的“私”相混吧。因为汉篆中“私”的写法是“”,特别是汉印中的“私”都写作“”,如图所示

另外,从产生上看,“龢”出现要比“和”早。“龢”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

而“和”在汉代才出现。可能也是因为社会进步的需要而简化的。

是小篆的“和”字,意思是“调也”,也就是和睦的意思。

和是简繁同体,和的繁体字就是:和

一、和的释义:

1、平和;和缓:温~。柔~。~颜悦色。

2、和谐;和睦:~衷共济。弟兄不~。

3、结束战争或争执:讲~。媾~。军阀之间一会儿打,一会儿~,弄得百姓不得安生。

二、组词:

和睦、和服、和弦、和悦、人和

掺和、和顺、和风、违和、中和

扩展资料

一、字源演化:

二、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和,相譍也。从口,禾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和,言论相呼应。字形采用“口”作边旁,采用“禾”作声旁。

三、相关组词:

1、不和[bù hé]

不和睦:姑嫂~。感情~。

2、调和[tiáo hé]

掺和并搅拌:把几种中药~均匀。

3、共和[gòng hé]

历史上称西周从厉王失政到宣王执政之间的十四年为共和。共和元年为公元前841年。

4、和谈[hé tán]

和平谈判。

5、和尚[hé shang]

中国对佛教僧侣的通称。

叆ài,不是繁体字,叆叇是一个词语,形容云彩很厚的样子。

騑fēi,驾在车辕两旁的马。

胕fū,古代作为肤的异体字。

龢hé,同“和“,也可以作人名,比如:翁同龢。

这四个字其实都不是繁体字。

用在一起,应该是取了它们谐音,表示”爱非附和“的意思。这是网络用语中的谐音游戏。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0014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