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唯心?

橄榄油怎么用2023-02-06  32

心就是神,心就是感知,你感觉到的其实他是存在的,感觉到的东西是存在但是看不见。唯心是形而上的东西,是存在但看不见,比唯物高级。就像无和有,无就是空,无就是空气,就想气球里的气存在但是看不见。无有相生,看得见和看不见是互相转化的,他们是一体的。无中生有并不是把不存在的东西搞出来让他存在,而是让存在但是看不见的东西让别人看到而已

“唯心”的意思是:

宇宙所有存在,皆由心所变现,心外无任何实法存在。亦即心为万有的本体,为唯一的真实。

注音:wéi xīn

造句:

1) 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2)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3) 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主义。

4)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5)世上四分之三的要求都是不切实际的,是建筑在幻想、唯心、希望和感情的基础上的。

哲学中两大派别之一,认为物质世界是意识、精神的产物,意识、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把客观世界看成是主观意识的体现或产物的叫主观唯心主义,把客观世界看成是客观精神的体现或产物的叫客观唯心主义。

相关分类:

唯心主义哲学的形式之一。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潜意识、灵魂、精神等看作是意识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外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它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

因此,在主观唯心主义者看来,主观的精神是本源的、第一性的,而外部世界的事物则是派生的、第二性的。注意的是主观唯心主义者的主观意识指的是自然界内在非物质的总和,不是简单指人类思维。

佛教的‘’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儒家陆王学派的“心即理”、“吾心即是宇宙”、“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等观点,即是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中的一种。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客观精神或理念世界是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而物质世界(或外部世界)则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或原则的外化或表现,前者是本原的、第一性的,后者是派生的、第二性的。

绝对唯心主义,包涵唯心主义的所有共同特点,黑格尔在他的《逻辑学》的末尾对“绝对理念”进行了详尽阐述,可其原文十分之复杂难懂,就连哲学家瓦勒斯、罗素也难以作出解释。

在追究世界的本源元素时“绝对唯心”陷入了与“客观唯心”一样的观点,不同的是绝对唯心对“神灵是实体”进行了否定。亚里士多德的“神”以及伊斯兰苏菲主义均属于该范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9984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