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学》表面上是教人耍诈,其实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继承,很多思想和创见直到今天也很有价值。
李宗吾最早写《厚黑学》是在民国初年,在这篇文章中,李宗吾对于中国专制制度下虚伪的封建伦理和圣贤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把封建专制统治者给历史糊上的仁义道德一把撕了个干干净净;
不但如何,还把批判的利剑直指向“尧舜禹汤”等“圣贤”,声称圣人乃是厚黑徒的最高境界,是“厚而无形,黑而无色”,进入“无声无嗅,无形无色”之境界。无论是从批判的力度还是深度,都足可媲美鲁迅揭穿礼教吃人本质的《狂人日记》。
从时间来看,李宗吾发表《厚黑学》是在民国初年,1912年前后,比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要早。而且新文化运动开始,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思已经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风潮,而在1911年前后的李宗吾,敢于以一人之力,挑战一干卫道士,其精神是可敬可佩的。
尽管李宗吾对专制文化痛批不已,但却绝对不是“愤青”,他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恰到好处地停留在了封建专制统治者将诸子百家学说的歪曲粉饰和利用上面,他本人对儒道法家都极为推崇,但是绝不迷信,这种精神在民国初年是极为可贵的;
他的批判,恰恰与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对孔子所定的基调不谋而合,即对儒家思想的批判,并不是针对孔子本人,而是针对专制统治者对孔子原意的扭曲,包装,粉饰的批判,也就是以“历代帝国专制君主之护符”面目出现的孔子。
扩展资料:
李宗吾的厚黑学更适合简单和善良的人去看。李宗吾创作初心:
从李宗吾写作这本书的初心来看,他也并不是想让人们去学坏,只是在教人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强大,以及如何更好的在这个社会上活下去。
据说李宗吾产生“厚黑学”这一理念,得益于他在富顺县中学教书的时候,隔壁住的一位教务主任老张,当时的墙壁隔音效果很差。
有一天,不知老张遇到什么烦心事,在床上辗转反侧,唉声叹气,突然大叫一声:”当今之事,非脸皮厚,心子黑不可。”
于是李宗吾似乎像得到灵感一样,他按照老张的理论深挖下去,再对照古往今来的所谓成功人士,简直就像王阳明当年发明格物致知之理一样。
于是他将这一理论传输给自己的友人,在友人的劝说下,创作了《厚黑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厚黑学
厚黑学就像一把为人处事的利刃,是一套极有实用价值的学说,上至庙堂,下至少市井,可以说无往不适,无往不利。从古至今,因为行驶厚黑而成功者不可胜数,在这些成功者中,道德情操高尚者有之,低下者也有之;利国利民者有之,祸国殃民者也有之。很多人更多地看到后者在使用厚黑学,因此以为厚黑学就是让人学会如何厚颜无耻、心狠手辣地干坏事。其实,厚黑之道,有时候只是现实的中必要的方式或手段而已,对错并不在厚黑学自身。即使在那些只是为了一己之利而大行厚黑之道的人身上,我们也能许多有用的、正面的东西。生活需要智慧,处事需要权谋,厚黑的为人处事之道,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活学活用厚黑学,主要是要吸收其精华,将厚黑的侧重点放在中国文化心理下的为人处事之道,详细分析各种为人处事的技巧和经验,这样,我们才能适应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也才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的更大的作为。因此,使用厚黑学完全可以是正面、光明的姿态,而不是一味的损人利己、尔虞我诈。李宗吾自己也说:“用厚黑来谋求一己的私利,越厚黑,人格越卑污;用厚黑去谋求众人的公利,越厚黑人格越高尚。”做人之难,处世不易,是多少钱人在经历人生的风雨后才发出的切肤感慨。其实,与在失败挫折后暗自嗟叹,不如及早掌握人生当中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除此之外,似乎已经别无选择。没有经验就要吃亏,没有智慧难以生存。只要大原则正确,要想战胜对方,就必须智勇双全,脸要彻底的厚,心要彻底的黑,这样方能成大事。达到厚黑境界的奥秘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因为厚黑是你的自然状态,你只是要挖掘已经拥有的东西而已。处世不能没有原则,做人必须讲究手段。谁要想充分实现自我的价值,谁就要掌握和运用更多的厚黑智慧。当然,也不能只是为了自己的得失而不择手段,放弃道德,只要对自己的名利有益,就诡计多端,狡诈阴险地在世间行恶,因为这样到头来也只能是两手空空,一无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