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鼓的意思:
(1)击鼓
(2)感到没有把握
(3)感到心神不定,忐忑不安
拓展:
鼓有大有小,鼓面用牛皮做成,牛皮弹性好,耐用,击打不容易破,一般在大型活动用到大鼓,鼓声大,声音传得远,给人一种振奋感,同时也提高人的兴奋度,增加场面的热闹,让人感到喜庆。古时候打仗,以击鼓为信号,敲什么节奏的鼓是开战,敲什么节奏的鼓是收兵。在远古时期,鼓被尊奉为通天的神器,主要是作为祭祀的器具。在狩猎征战活动中,鼓都被广泛地应用。鼓作为乐器是从周代开始,周代有八音,鼓是群音的首领,古文献所谓鼓琴瑟,就是琴瑟开弹之前,先有鼓声作为引导。
敲鼓的拼音是qiāogǔ。
敲:qiāo。《说文解字》:“敲,横擿也。从攴、高声。”手持卜以小击是攴之范式。台观之上韬诸下是高之范式。攴、高两范式叠加。从高往下势短距手持卜以小击是敲之范式。
本义:打、击。如:敲打、敲击、敲诈、敲边鼓(喻从旁帮人说话)、敲门砖、敲骨吸髓、旁敲侧击。
鼓(拼音:gǔ)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金文,其古字形左部是鼓的象形,左部像一只手拿着小木槌敲鼓,本义有名、动两用,作名词指打击乐器鼓,作动词指击鼓。
由本义引申为敲击或弹奏其他乐器,如“鼓钟”、“鼓琴”、“鼓瑟”,进而引申为更宽泛的意义敲、拍,如“鼓刀”、“鼓掌”。由本义还引申为振动、摇动,如“鼓舌”。
由名词鼓借代引申为鼓声,由鼓的形状特点比拟引申为凸起、涨大,进而引申为激发、鼓动、煽动和用风箱等器具吹风、送风,如现代说“鼓风机”。
敲鼓的渔业法简介:
敲鼓,是一种特大型捕捞作业,其网具由两张长方形网身连接成兜形畚箕网,网身长达几千米。一个作业单位人员多达230人,配有两艘大船和32艘小船,每艘小船都备有特制的木板和木棒(俗称敲板和敲棒),以备围捕敲击之用。
作业时,放网形成一个大包围圈,小船分散在圈外,统一指挥用木棒敲击木板发出巨大响声,形成强声波震荡并致死水下石首科鱼类而捕获。年单位产量可达300~400吨,一网产量高达几十吨。
敲鼓时的鼓点是以下这种打法:
第一段是OOXX OOXX OX OX OX OX OOXX OXX;第二段是OXX OXX OXX OXX OOXX OXX;第三段是OOOX OOOX OX OX OX OX OOOX OXX;第四段是OXX OXX OXX OXX OOXX O。在这份鼓谱当中,O的时候就表示大鼓需要击打,X的时候是空拍。
在敲鼓的时候要注意左手都是击打弱拍,右手都是击打强拍的。除了比较基本的敲鼓之外,还有敲鼓帮、敲鼓边、嗑鼓棒、按鼓、闷击等一些花式动作。敲鼓帮就是用左右鼓槌击打鼓帮的部分,发出比较清脆的响声。
敲鼓边是利用鼓皮被敲击之后对鼓槌有一个反弹的效果,这个时候握鼓槌要虚握,手心朝上,在鼓皮的边缘位置,用鼓槌在鼓皮上轻轻弹动,敲的时候要注意轻巧、清脆。按鼓就是在一个八分之后用于休止,减少余音。
嗑鼓帮就是按照敲鼓的节奏,用鼓槌前边的小头在骨钉上来回滑动,就会有“哗——哗——”的声响。闷击是在比较轻松的节奏中使用,用左边鼓槌的后面按住鼓皮,然后用右鼓槌的侧面敲击鼓面。
有关鼓的名曲
《图腾》、《敬畏》、《珠穆朗玛》、《映像》、《尘鼓》、《饕餮》、《象王行》、《龙魂大鼓》、《华夏的大气》、《兰陵王入阵曲》、《千江月》、《大武》、《春秋战国》、《秦王点兵》、《牛斗虎》、《老鼠娶亲》、《花敲鼓》、《喜鹊闹梅》、《龙腾虎跃》、《秦王破阵乐》、《渔舟凯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