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月牙儿赏析

玫瑰花怎么保存2023-02-05  30

《月牙儿》以20世纪30年代的旧中国为背景,讲述了一对母女因生活所迫,先后堕落为娼的故事,展现了城市底层人民的痛苦生活与旧社会的黑暗现实。小说中的“月牙儿”象征着主人公心中如同月牙儿一样的渺茫希望,也暗示了主人公的悲苦命运。小说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通过母女两代人的悲惨故事,控诉了旧社会的黑暗和罪恶。

《月牙儿》的介绍

《月牙儿》共43个章节,是老舍早期创作的中篇小说,脱胎于长篇小说《大明湖》。全篇以“月牙儿”为线索,从作品开篇到结尾,无论是写父亲去世、母女上坟、夜走当铺、母亲改嫁,还是写受骗失身、囚入铁窗,“月儿”始终陪伴着“我”,展示了一个女性对强加于她的不公命运从惊恐、困惑、抗拒到最终屈服的全过程。

“月牙儿”是用来比喻女主人公、象征其命运的月牙儿的冰清玉洁和柔美正如女主人公的心地纯洁善良,自爱自重它悬浮在空中无依无靠,正如女主人公的孤苦伶仃、可怜无助,它微弱的光时时被黑暗吞没,正如女主人公无力挣脱黑暗社会带给她的厄运。

在小说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感情的嬗变中,“月牙儿”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景,

又是情,是故事场景和情绪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还起到了含蓄点题的作用。

老舍的月牙儿特点:单纯而热烈、含蓄中蕴藉明朗,含蓄里同样难掩沉痛和悲愤。

月牙儿迫于生计,不得不做暗娼;在麻木、无奈的生活窘况中,她还不忘母亲的生存,甚至于在狱中,她还惦念她的母亲。这是一个普通、寻常的百姓形象,有中国女人特有的隐忍、负重,有过微弱的抗争,有过少女单纯情意,有着面对无奈现实的颓废、消沉,更有永不泯灭的善意。

她不同于中国古时候那些才艺双绝的妓女形象;没有琵琶女嫁作商人妇的善终;也没有杜十娘的愤而投江之勇。月牙儿近似于一个没有个性,随意生活的逼迫,无怨无诉的女性,但同时,她又是一个极其典型的形象,生活中处处可见其性格。

掩卷叹息,让人久久不能相忘。月牙儿从一个不谙尘事的小姑娘,成长为一个单纯而热烈的少女,最后被迫从妓,这一切都在作者平静的词句中演绎。装了一身新的行头,上了市。这含蓄的表达,更能倾露作者对月牙儿的同情、怜惜。含蓄中蕴藉明朗,含蓄里同样难掩沉痛和悲愤。

老舍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出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老舍1913年入读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1918年毕业后至1924年间,先后在京津各校任教员;1924年秋季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华语学系任华语讲师;1929年夏在新加坡华侨中学任教半年;1930年春回国后至1937年间,先后任教于济南的齐鲁大学和青岛的山东大学。

1938年初,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于武汉成立,老舍被推为常务理事和总务部主任;1946年3月老舍接受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1949年12月,应周恩来委托文艺界之邀回到北京;1966年8月24日,自沉于太平湖。

老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1968年,老舍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且获投票第一名,因不在世而未得奖。

“月牙儿”是用来比喻女主人公、象征女主人公的命运。

“月牙儿”贯穿全篇。从作品开篇到结尾,无论是写父亲去世、母女上坟、夜走当铺、母亲改嫁,还是写受骗失身、囚入铁窗,“月儿”始终陪伴着“我”,成为联结全篇的线索。

《月牙儿》中出现的却是“带着点寒气的一钩儿浅金”的月牙儿,这就象征了女性的不幸命运。柔和而凄冷的月牙儿的每次出现都是在“我”命运转折时衬托不同的感情,种种不同的景物唤醒了我的记忆。

“月牙儿”是用来比喻女主人公、象征其命运的;月牙儿的冰清玉洁和柔美正如女主人公的心地纯洁善良,自爱自重;悬浮在空中无依无靠,正如女主人公的孤苦伶仃、可怜无助,微弱的光时时被黑暗吞没,正如女主人公无力挣脱黑暗社会带给她的厄运。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小说《月牙儿》是老舍早期创作的中篇小说,脱胎于长篇小说《大明湖》。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初期,怀着沉重心情写了一曲大明湖悲歌,以此宣泄因祖国蒙受侵略之苦的愤慨。书稿写成后交付上海商务印书馆。

恰在小说即将在《小说月报》发表时,不幸竟被“一·二八”战火焚毁了。《大明湖》尽管老舍没有重写,但他对其中某些片段念念不忘,不忍舍弃,数年后,终于将这精华部分写成短篇小说,这便是《月牙儿》。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9708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