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永乐大典》开始编撰。
2.明在直沽设天津卫。
3.药王庙在药都祁州(今河北安国)建立。
4.因"靖难之役"中,南北数交兵于山东,兵燹屠戮,居民罕有孑遗。本年成祖诏迁山西等处民以实山东。
5.明成祖派郑和率楼船水师十万出使日本,明朝向日本颁发贸易许可证"勘合符",开始勘合贸易。
6.寇犯侵犯苏州府和松江府一带。
7.北京南庙始建。
8.朱棣为表彰郑和的功绩,亲笔赐姓"郑",从此更名郑和,史称"三宝太监。
9.开始在暑热天减、遣轻罪,但未成定制。
10.朱棣封次子朱高煦为汉王,将侯府扩建为汉王府,府内"煦园"的名称沿用至今。
11.明朝设老挝宣慰司。
12.满者伯夷王维克拉马法哈纳遣使朝贡,明成祖遣使赐镀金银印。
13.无畏的约翰继任勃艮第公爵一职。
14.帖木儿帝国率领20万士卒进攻明朝。
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源于自然界的11种动物和一个民族图腾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组成,用于记年,顺序排列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在中华文化圈内被广泛使用。有诸多描写十二生肖的文学作品。
十二生肖,又叫十二属相,是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的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据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可知,早在先秦时期即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最早记载与今相同的十二生肖的传世文献是东汉王充的《论衡》。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融合到相生相克的民间信仰观念,表现在婚姻、人生、年运等,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传说,并以此形成一种观念阐释系统,成为民间文化中的形象哲学,如婚配上的属相、庙会祈祷、本命年等。现代,更多人把生肖作为春节的吉祥物,成为娱乐文化活动。
生肖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古往今来留下了大量描绘生肖形象和象征意义的诗歌、春联、绘画、书画和民间工艺作品。除中国外,世界多国在春节期间发行生肖邮票,以此来表达对中国新年的祝福。
十二生肖的排列还与代表十二生肖动物的足趾数的单与双有关。在数字1-12中,单为阳,双为阴,依次代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如鼠为5趾为阳,牛为4趾为阴,余类推(蛇为百足之虫为阴)。
另一种说法,十二生肖的选用与排列,是根据动物每天的活动时间确定的。我国从汉代开始,便采用十二地支记录本一天的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两个小时,
子时:夜晚十一时到凌晨一时,此时老鼠最为活跃。
丑时:凌晨一时到三时,牛正在反刍。
寅时:三时到五时,此时老虎到处游荡觅食,最为凶猛。
卯时:五时到七时,这时太阳尚未升起,月亮还挂在天上,此时玉兔捣药正忙。
辰时:上午七时到九时,这正是神龙行雨的好时光。
巳时:九时到十一时,蛇开始活跃起来。
午时: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一时,阳气正盛,正是天马行空的时候。
未时:下午一时到三时,羊在这时吃草,会长得更壮。
申时:下午三时到五时,这时猴子活跃起来。
酉时:五时到七时,夜幕降临,鸡开始归窝。
戌时:晚上七时到九时,狗开始守夜。
亥时:晚上九时到十一时,此时万籁俱寂,猪正在鼾睡。
大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
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
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
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
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
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
........: ........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 永乐二十二年,永乐大帝病逝于班师途中的榆木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