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安全包括哪些方面

数学广角2023-02-05  24

文化安全包括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教育。就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生产必须安全的观念,也就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各种各样有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外在环境条件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

国家及各部委颁发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是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认识的教育内容。安全方针、政策、法规是安全生产本质的反应,是过去经验、教训的规律性的总结,是指点安全生产的根本。

为保护正常的生产秩序而制定的劳动纪律和制度是弄好安全生产的带强迫的手段之履行制度不力,纪律松弛是安全生产的大敌,而遵照法规、尊重科学规律、遵章守纪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条件。

一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文化安全主要是指一种文化不被其他文化取代或同化,保持自身的独特性、独立性、完整性并不断传承和发展的状态。国家文化安全主要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的主流文化体系没有遭受其他文化的侵蚀和破坏,能够完整地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特性,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扩大本国文化影响力。

具体而言,国家文化安全主要包括国家的文化特性得到保持,民族文化的价值得到尊重,文化资源与遗产得到保护,文化传统得到传承等诸多内容。国家文化安全也可分为价值观念安全、语言文字安全、文化资源安全、风俗习惯安全、生活方式安全、文化人才安全等方面。国家文化安全是一种非传统安全要素,与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民安全、国土安全等传统安全要素共同构成国家安全体系。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文化传播的形式、速度和力度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深入。一些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实力、科技优势、营销手段以及政治推动,对其他国家进行文化渗透,严重影响这些国家的文化安全。从实际情况看,中国是一些国家进行文化渗透的重要目标,我国文化的发展正受到各种各样的威胁和挑战,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任务非常艰巨。

比如,在意识形态领域,一些西方敌对势力始终没有放弃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动作频繁;在文化交流领域,西方的文化产品(特别是影视产品和动漫游戏)、语言文字、学术理论、节庆习俗等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主流价值观、社会科学和生活方式等形成冲击,文化霸权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强调“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要切实维护我国国家文化安全,关键是要靠文化建设。新形势下,我们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此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在实践中需要着力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文化创新能力建设。

文化的先进性是国家文化安全的根本保障,而强大的文化创新能力则是保持文化先进性的基础。一个国家的文化创新能力越强,文化越先进,其文化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就越小,反之就越大。应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大力推动文化创新。

2、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实力较弱,这是我国文化话语权不强、文化贸易逆差大、文化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的重要原因。应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鼓励不同社会主体的资本向文化产业流动,迅速壮大文化产业,实现我国由文化资源大国向文化产业强国的转变,让我国的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经风雨、上档次,逐步提高国际竞争力。

3、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

“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对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应着眼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亲和力和感召力,减少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误读、误解和误判,创新对外文化交流的方式,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展现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

文化安全的内涵是一国文化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它关乎国家稳固、民族团结、精神传承,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文化安全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安全体系:

文化安全与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共同构成我国国家安全体系。

维护安全不是要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要在开放的环境中,不断吸收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同时又保证主权国家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知识体系等不受外部势力的侵扰和干预。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9546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