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知是什么意思?

觉知是什么意思?,第1张

觉察到;知觉。

“觉知”是禅修的概念,包括觉与知,觉是一个感(感触、触碰)的过程,知是一个应(收受)的结果,所谓的眼、耳、鼻、舌、身、意的六识感官都是“觉”的感知器官。

觉知也可以说是一种对某物有所认识或有所意识的内部主观状态。自我觉知是个体把自己当作注意对象时的心理状态。比如说,“我在走路”不是觉知,稍微警醒一下变成“我知道我正在走路”就是觉知。

觉知的特点

1、及时性:每一次觉知都是当下发生的。

2、转换性:每一次觉知都可以或快或慢地转换成下一次觉知,转换越快觉知力越强大,明处越多越大,无明越少越小。

3、变异性:每一次觉知都和上一次不同。

4、成对性:由于身体的有限性和只会进化,人体的觉知都是成对出现的,呼吸时是有入必有出。经行时是有右必有左等。对觉知的培养是一切正法的根本着手处,它是判定法之邪正的尺度和标准。

觉知

根据对阿姜潘尊者所传的这种方法的修习和体验,可以将觉知定义如下: 觉知就是修习此法者,通过默念动而知道自己身体动,和通过默念停而知道自己身体停,而形成的一种身心体验,觉知是身心同时发生的,而不是身心分离者可以体验到的。就是说,一次觉知必须包括身心同时发生的一次动和一次停,此二者缺一不构成一次觉知。

以下缺一不构成一次觉知。

觉知的特点:

1.及时性:每一次觉知都是当下发生的。

2.转换性:每一次觉知都可以或快或慢地转换成下一次觉知,转换越快觉知力越强大,明处越多越大,无明越少越小。

3.变异性:每一次觉知都和上一次不同。

4.成对性:由于身体的有限性和只会进化,人体的觉知都是成对出现的,呼吸时是有入必有出。经行时是有右必有左等。对觉知的培养是一切正法的根本着手处,它是判定法之邪正的尺度和标准。

说文解字

觉知,包括觉与知,“觉”是一个感(感触、触碰)的过程,知是一个应(收受)的果报,就如同触电的“觉”是接触的方式,“知”是麻木反应。眼、耳、鼻、舌、身、意(念虑)的六识感官都是“觉”有情的感知器官。

探源释义

说佛陀话觉知

佛:佛,全称为“佛陀耶”,佛(觉)、陀(悟)、耶(了)三个字即:觉(觉知)、悟(领会)、了(圆满)三层意思,有三个境界:自觉(格物致知)、觉他(觉知利生)、觉行圆满(知行合一)。

菩萨:菩萨全称为“菩提萨埵”。“菩提”意即是自觉、自行、自化,“萨埵”意即是觉众生、律有情、化他,也即是《心经》要义之“自化化他”。

佛陀耶属于三觉圆满的最高果位,菩萨则仅次于佛陀,能自觉觉他,可其觉行未了,属于修证中。而通常的声闻、缘觉,虽有部分觉知利乐众生,但更多属于自觉层面,固其持戒律、勤修行,得有一定的定力。

有情众生:平常的有情众生则因色相性势的好恶,部分觉知障碍(钩牵障碍),不能完全自觉,常需开示明心与警策(戒律)助力方能正常。有情众生的觉知处于“动态平衡”,可塑性大,其可教可调。

饿鬼畜生:而饿鬼、恶鬼、畜生则是平常的有情众生,因无度的贪(喜爱)嗔(恶恨)痴(障迷)而堕入畜生道,出现严重的觉知障碍,甚至觉知去功能化或畸形化,其表现为贪得无厌、穷凶恶极、醉生梦死、不能自拔。

“觉知”是禅修的概念,包括觉与知,觉是一个感(感触、触碰)的过程,知是一个应(收受)的结果,就如同触电的“觉”是接触的方式,“知”是麻木反应。所谓的眼、耳、鼻、舌、身、意的六识感官都是“觉”的感知器官。

觉知也可以说是一种对某物有所认识或有所意识的内部主观状态。自我觉知是个体把自己当作注意对象时的心理状态。比如说,“我在走路”不是觉知,稍微警醒一下变成“我知道我正在走路”就是觉知。佛学称它为“慧眼”,禅学称它为“观照”,克里希那穆提叫它“自我觉察”。

用另一个概念“元认知”进行类比, 元认知能力(metacognition),是对自己的思考过程的认知与理解。

激活元认知的三个步骤就是:

所以说,元认知是带有批判性的,判断原有的思考过程是否合理、是否正确、可不可以修正,然后对原有的概念进行重塑。

觉知和元认知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此,觉知就是纯粹的感知,感知身心的状态,感知念头和想法,但却不做判断。也就是说觉知觉的是状态,如实反映感知到的状态,不包含倾向性。

把觉知比作水流,把批判比作木桩,在水流不够时,插入木桩就会阻碍水流的流动,也就是说当觉知比较弱时,批判会把觉知的水流打断,让我们无法真正觉知到自己。

觉知的目的是为了增进对自己的理解,而每个人都是矛盾的综合体,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有优点,自然也就有缺点,如果在觉知的时候批判自己,觉得自己这里不好、那里不行,就无法让觉知进行下去,自我的阴暗面就会隐藏得更深。

所以,在对待“发现缺点”这件事时,彻底不去评判,只是觉察,觉察到自己究竟是个怎样的人。比如,发现自己有点吝啬,感觉到的不是批评,反而是欣喜——因为对自己的了解又增加了,了解了自己原本不清楚的部分。

自我觉知最好的状态就是放松、从容的状态,觉知自身,不带判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9533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5
下一篇 2023-0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