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梳女

爱好旅游2023-02-05  23

自梳女:“是指女性把头发像已婚妇一样自行盘起,以示终生不嫁、独身终老,死后称净女,是古代中国女性文化的一种。”

在古老落后的中国封建时期,女性被当为是男人的附属品,地位可想而知,发展到清朝时期尤为明显。为了限制女子外出,将女子的行动范围限制在家中,而发明了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裹脚,让成群上万的封建女性忍受畸形的痛苦。然而生在那个时代,男尊女卑的社会地位下,女人们也无可奈何,无力反抗,只能在家相夫教子,以丈夫作为生命的全部。

什么是“自梳女”?浅谈中国古代女性对地位的抗争与妥协

这一现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新的局面,在清朝末年虽然女性的地位依旧非常落后,但是在广东珠海一代却出现了一群先驱者们,她们是那个时代独立女性的代表,她们敢于与封建制度作斗争,敢于突破传统的束缚,敢于争取自己的自由,她们就是珠三角的近代产业女工代表——自梳女。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女性必须遵守三从四德,不用说读书识字了,就连抛头露面都会受到人们的指指点点。在那时,女子出嫁后,丈夫就是她们的全部,丈夫不在了,儿子又成了她们生命中的唯一。总之那时候女性的生活全部围绕家里的男人而转,完全没有自我。

近代以来,在珠三角地区出现的自梳女,就是突破了人们对以往女性的看法,她们以“自梳”的仪式来表明心意,抗拒婚姻,并在不断的抗争与妥协中获得了社会的认可。虽然她们所争取到的自由在当时社会那个大环境背景下依旧是有限的,但作为自古女性所作出的抗争来说,已经是迈出了巨大的一步。

什么是“自梳女”?浅谈中国古代女性对地位的抗争与妥协

清朝末年,中国近代手工业日益蓬勃发展起来,尤其是在广东沿海一带。到了民国时期,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厂数量大大增加,与此同时对工人的需求越来越多。珠三角地区气候温和,河网交织,土地肥沃,使得这里的蚕丝业尤为发达,因而民国时期这里的桑丝业得到了兴盛的发展。

而在广东一带尤其是珠三角地区,自古就是男人下海捕鱼,女人在家缫丝纺织,在缫丝厂发展的需求之下,女性成为了近代产业的主要劳动者。有数据显示,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顺德一带的丝绸厂纷纷成立,产业工人达到六万,且基本都是女工,而这些女工绝大多数又都是自梳女。

讲到这里,大家心里不免就会产生疑问,为何在丝绸厂会出现大批的自梳女呢?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当时的社会背景。在当地许多女子从小就掌握了种桑、养蚕、缫丝、纺织、刺绣等等技术,但在封建社会,能够出去工作的只有男性,所以女性空有一身本领,确无法施展。所以就促使她们必须做出改变,而当时由于发展的需要,许多工厂都争先恐后招聘女工,所以最开始的时候工厂里男男女女都有。

什么是“自梳女”?浅谈中国古代女性对地位的抗争与妥协

这种现象在现在看来这是再平常不过了,但换做那个年代,这就是个大问题,男女共处一室在当时是绝对不允许的,所以如果女子与男子在同一个工厂做工,就会惹来非议。所以为了能够更好的工作,也为了能够堵住那些悠悠之口,不少女性以自梳女的仪式,表明自己终身不嫁的决心,来换取工作的机会,这是女性在自古以来作出的最大抗争。

无独有偶,随着自梳女群体的发展,让更多的女性看到了女子的抗争,看到了女人可以凭借自己的本领在社会上立足,可以不依附丈夫来养活自己,所以一时间自梳女的队伍也逐渐庞大起来,最鼎盛的时候,据说在一个村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女子都是自梳女。驱使他们成为自梳女的原因,除了与封建社会做抗争,争取自己的自由外,还有一大部分的原因是出于她们对婚姻的厌恶与恐惧。

什么是“自梳女”?浅谈中国古代女性对地位的抗争与妥协

在当时女子的婚姻生活多半都是很悲哀的,他们清楚的看到了女性出嫁后在夫家所承受的痛苦,也不愿自己沦为男人的附属品,出于对“四朝跪烂九条裙”婚姻生活的恐惧,她们相约不嫁,也再自然不过。更何况,女性有了独立的经济来源后,不再是家中的累赘,反而成为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支柱,这也使得她们能够挺直腰杆,拥有与男人叫板的自信,娘家从女儿身上获得经济收入,自然也会不催她们嫁人。所以这也是自古以来女性为自己所作的斗争中最成功的一次。

虽然说自梳女是封建社会中少有的一群女性,他们散发出独立女性的魅力,表面看着确实光鲜亮丽,但是回归她们的真实生活,回归到大的环境背景下,她们也不得不作出一些妥协。甚至可以说他们得到的仅有的一点自由,就是以这些妥协换取而来的。

什么是“自梳女”?浅谈中国古代女性对地位的抗争与妥协

所谓自梳女就是自己将头发挽起来,立誓终身不嫁的女人,正是如此使自梳女无法拥有爱情,自她们决定成为自梳女的那一刻开始,就不得反悔,必须守身如玉,倘若做出越轨之事,将会受到乡里乡亲的严酷惩罚,被酷刑毒打,或者被装入猪笼投河溺死。所以倘若女性决定成为自梳女,就必须舍弃拥有爱情的权利,必须孤独终老。从某种角度看,女性为了争取自己的社会权利,而被迫舍弃拥有幸福的权利,这正是一种妥协。

另外因为古代的封建迷信,使人们都非常重视自己的身后事,而当时的俗例又规定自梳女不能死在娘家或者亲戚家里,只能抬到村外,所以为了让自己死后有个葬身之地,灵魂得到栖息,不至于做个孤魂野鬼,很多自梳女也会做出很多的妥协。

她们既然立誓终身不嫁,就不可能真正的与男人成为夫妻,而又为了自己的百年着想,往往会选择掏钱给自己名义上的丈夫娶亲或者嫁给亡故的人,以便死后能够葬入夫家的坟茔。自梳女用如此极端卑微的方式来抗争命运,足可见封建社会女性地位之低。

什么是“自梳女”?浅谈中国古代女性对地位的抗争与妥协

大多数自梳女为了自己老年以后能够有个住所,也为了在生活中有个伴可以相互帮助,在精神上能够互相依靠,自梳女往往会寻找另外一个与自己情投意合的自梳女来进行结义行为,称为结“金兰契”。

而她们通常情况下还会选择自己自费建造“姑婆屋”,相互陪伴,一起共同生活,情同夫妇,这种仿构家庭的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自梳女的家庭缺失,并且开创了一种新的结伴生活的模式。在这种家庭情况下,相互之间虽无血缘关系,却也能长期相处生活。也是十分难得的。

从以上自梳女的抗争与妥协中,我们既能感受到封建社会此类敢于为自己作斗争的杰出女性的顽强不屈,独立自主的精神,又能深深的感受到她们生活的无奈与隐忍。

什么是“自梳女”?浅谈中国古代女性对地位的抗争与妥协

她们看似坚强勇敢,实则衰老以后却孤独寂寞,所以说生活在那个年代的自梳女真的非常不容易。她们是一代女性的榜样,她们突破了人们对传统女性的看法,非常值得我们尊敬与敬仰。随着时光的飞逝,中国最后一代自梳女也渐渐衰老,渐渐退出中国的历史舞台,而这段抗争的历史是绝对不能被忘记的,因而有必要让大家对这段历史进行一定的了解。

参考资料:

《岭南民间文化》 叶春生

《顺德自梳女》

《广东民俗大观》刘志文

自梳女,是指古代自行束髻以示终生不嫁的女子,是中国古代女性反抗封建婚俗的方式。

中国古代封建礼法压迫女性,不甘受虐的女性互相扶持至终老。明代中后期由于蚕丝业的兴起为女性提供了独立谋生的机会。

自梳的习俗在封建礼法的压迫下,得以相沿300余年,在晚清至民国前期达至高潮。直至20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女性社会地位提高和战乱的影响而渐趋消歇。

古代未婚女子都会梳一条长辫子挂在背后,待出嫁时由母亲或女长辈将辫子挽成一团紧贴在脑后勺,称为发髻。立心不嫁的女子则需要履行一定的仪式来自行束髻,此称为“自梳”。

仪式通常在自梳女及“不落家”妇女聚居的“姑婆屋”内举行,当事者须预先购备新衣、鞋袜、妆镜、头绳及香、烛、肴,以黄皮叶煮水沐浴,设供拜观音,立誓永不婚嫁,然后由年长的自梳女将其辫子梳成发髻。

更换新衣新鞋,向其他自梳姐妹一一行礼,经济宽裕的,还须摆酒宴客。履行仪式后,该女子即为“梳起”,正式成为“自梳女”,且终生不得反悔。

“自梳女”平日可继续居住母家,采桑缫丝,自食其力,闲时常到“姑婆屋”与众姐妹聚会,在生活上互相扶持,亲如家人。年老或病危,必须移居“姑婆屋”,绝不能在母家去世。

现代社会是个相对开放的社会,不婚、不育,甚至是同性,那都已经成为被世人理解的一种生活方式。可是,在中国这个受封建制度影响了几千年的大地上,不婚主义,尤其是女性不婚主义的诞生却是出现在清末年间。而且,她们还有一个自己的名称:自梳女。

什么是自梳女,为何会形成这样的群体,说起来都是被逼的

自梳女,这是那个特殊年代不婚女性的对外称呼,因为女性结婚时会梳起特定的发型,通过发型便可以看出她们已经为人妻为人媳妇的本质。而没有梳起头发的女性,就意味着永远是未婚状态,盘头相当于女性身份的名片。

于是,这些女性便“自己的头自己梳,自己的饭自己煮,自己的苦乐自己享,自己的生活自己养”,从而成为不婚又盘起了头发的已婚女性形象,这就叫自梳女。

哪怕是已经到了清朝末期,但依旧还处于一个受男女不平等现实所束缚的时代,这些女性为何会有如此勇气而做出这一人生选择呢?

其实每一个关于自梳女的故事都很让人心酸,而她们选择成为自梳女的原因也都各不相同。据说当年在容奇曾有一户姓胡的人家,他家生了五个女儿,大女儿守墓清,就是嫁给已经死去的有钱男人,也就是守活寡。

而二女儿则嫁给商人做了小妾,最终因为受不了丈夫与大老婆的欺压,甚至是公公的调戏,只能选择跳井。

三女儿看透了有钱人家,就嫁给了一名石匠,可是石匠工种辛苦又危险,一不小心就摔断了腿。为了活下去,三女儿只好带着孩子们上街去讨饭为生。

四女儿嫁了个种田的,因为生活贫苦,又常年操劳,还没到三十岁便满头白发,脸如菜色。让不认识的看到,还以为早已经四五十岁。

最小的女儿看着自己的姐姐们一个个的辛酸婚姻,她鼓起勇气,坚决不结婚。于是她自己梳起了头发,白天采桑,晚上绣花。这样的生活虽然不富裕,却不用看任何人的脸色,完全能自给自足。

如此一来,村里的其他女性开始看到了希望,既然自己可以活的很好,何必要看男人的脸色,受公婆的刁难?如此一来,自梳成为一种全新的女性生活方式,很多人仿效起来。

在今天的顺德均安镇的沙头村,当年自梳女居住的建筑还保持着,而且成了一处古迹,供人参观。据说里面还居住着未去世的自梳女性,虽然已经九十多岁,可依旧保持着自己一个人过的日子。

这所古迹建筑便被称为冰玉堂,根据古迹建筑的参观讲解可以了解,当年珠三角一代不婚的女性占了多数,她们因为当地生活模式的发展,成为可以完全养活自己的女性。自然,她们便不想再去受男人的欺压,不愿将自己的人生依靠在男人身上。

而且,那些女性的父母似乎非常开通,只要女儿选择了自梳,他们便不再干涉。只不过,所有选择自梳生活的女性,一旦做出决定就终生不能反悔。当然,也不能与他人偷偷产生情感之事,那是会被浸猪笼的。

自梳女一生清心寡欲,她们心里的苦只有自知而已,特别是死亡,尤为人生悲剧

每一个自梳女都是一部悲惨人生,这当然不是说她们生活的苦,而是她们追求这种自梳生活所遇到的若干现实困难。

从生活在冰玉堂的自梳女的居住环境就可以看出来,她们没有太大的活动空间,就如同住了一个集体宿舍,一张床、一个枕头、一床被子、一个柜子、一张桌子,几件换洗衣服。

这样的生活堪称清贫,简陋,但她们一生都是如此活过来的,每日白天做工,晚上缝洗、理佛,日复一日,明明是青春朝气的少女,却在这所谓的“冰玉”之堂活成一潭死水。

坊间就有这样的民谣:“谁教南粤女娇郎,自绾青丝高髻妆?停砧犹闻鱼梦孤,开门怕见燕飞双。云催白发春风烛,泪湿乌衣秋月光。心事最哀随落叶,知归何处断坟岗。”

可就算这样,自梳女还是不愿结婚。这似乎从侧面就可以看出,当年结婚的女性生活过得是有多痛苦,就如歌谣里所唱的那样,当人媳妇是受婆家上上下下欺负的,经常三朝打烂三条夹木棍,四朝跪烂九条裙。

但对于自梳女来说,忍受枯槁一般的生活并不是最苦的,她们还要为死后归宿做足功课,因为她们选择了自梳便不能在去世之后埋回娘家坟地。可也没有人愿意让自己死无葬身之地,毕竟入土为安才是正理。

为此,自梳女便会进行“嫁鬼”或者“嫁神主”的未雨绸缪,也就是嫁一个早已经死去的男人,如此名义上成为了别人家的媳妇,至自己死去才能名正言顺地被埋入男方坟地。

另外,自梳女还可以选择“买门口”。这其实就是假结婚,说是嫁给了一个男人,但并无夫妻之实,而是由她出资为该男子纳一个小妾。等到自己死后,便可以被男方纳入祠堂。

事实上,自梳女也有自己的情感,她们花一样的年纪便进入自梳世界,如何不孤独凄清?于是她们便会选择“金兰恋”。

这其实就是所谓的同性恋范畴,只不过自梳的女性可以公开示人:我与某位自梳女交好,愿意一起相扶相携度过一生。一旦二人关系公开,便不可再有另外的情感关系,否则结局同样很凄惨。

虽然说当时人们及家庭对于女性选择自由的生活方式给予了肯定,但真正给她们生活自由的空间并不大。只能说这是一次历史的进步,自梳女选择了自己养活自己,从而改变了依附男性过一生的现实。可惜的是她们纵然可以选择自己要的生活方式,却没有自由选择理想情感的人生归宿,最终的结果依旧是可悲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9462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