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水节的来历是什么?

泼水节的来历是什么?,第1张

泼水节起源

泼水节源于印度,曾经是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其后为佛教所吸收,经缅甸传入云南傣族地区,时间约在十三世纪末至十四世纪初,距今有700年历史。随着南传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增大,泼水节的习谷也日益广泛。泼水节为傣历新年的庆祝活动,一般在阳历4月13日至4月15日之间。届时人们先至佛寺浴佛,然后互相泼水,用飞溅的水花表示真诚的祝福。到处欢声笑语,充满了节日气氛。

泼水节另一项引人注目的活动是划龙舟,跳象脚鼓舞和孔雀舞。那时傣族新年的第三天,傣语称之为“麦帕雅晚玛”,节日的气氛达到了高潮。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 泼水节的活动内容丰富,其它的还有放高升、斗鸡、跳孔雀舞等,人们身着盛装,喜气洋洋,场面极为热烈。

泼水节传说

西双版纳傣族传说:远古的时候,有个魔王作恶多端,人们都恨透了他,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把他杀死。后来,魔王抢来七个姑娘做他的妻子。聪明的七姑娘从魔王口里打听到他的.致命弱点,即用魔王的头发勒魔王的脖子,才能将他置于死地。七姑娘趁魔王熟睡时,拔下他的头发一勒脖子,魔王的头就滚了下来。可是头一掉在地上,地上就燃起大火,姑娘一抱起头,大火也就熄灭。为了避免大火燃烧,她和六个姐姐轮流抱住魔王的头,一年一换。每年换人的时候,人们都给抱头的姑娘泼水,冲去她身上的血污,洗去她一年的疲劳,为新的一年能消灾除难而祈祷。从此形成了送旧迎新的泼水节。

泼水节最早起源于公元5世纪的波斯,大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通过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的傣族地区。

在我国的云南傣族地区,有一个节日叫泼水节,这个节日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究竟泼水节的来历是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详细内容01

德昂人过泼水节时间在清明节后的第七天,除了泼水祝福和跳象脚鼓舞等节目与傣族泼水节一致外,德昂族泼水节最具特色的习俗是为长辈洗手洗脚。德昂族泼水节与傣族的泼水节又相似又不同,多在公历4月中旬左右举行。

02

临近节日,人们忙着制新衣,做米粑,制好水龙、水桶等泼水工具。老年信徒们齐集佛寺,搭建泼水节时为释迦牟尼雕像洗尘的小屋、架好水龙。水龙是由一根粗木头雕凿而成,长约四五米,彩绘一新,上有槽口。泼水时,姑娘提桶端盆,把吉祥之水倒入槽中,流向小屋的的佛像,为佛洗尘。

03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比迈”(意思为新年),多在公历4月中旬左右举行。西双版纳及德宏地区的傣族又称此节日为“尚罕”和“尚键”,两名称均源于梵语,意为周转、变更和转移,指太阳已经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开始向新的一年过渡。

04

庆祝活动长达三至七天。第一天叫“网霉”(死的意思)。人们认为这天不吉利,因此不洗头、不理发、不干活。大家去赶摆、赛龙船、放高升。第二天叫“网脑”(臭的意思)这天被认为不干净,要沐浴、洗头、理发、更衣、洗佛像和佛塔,晚上举行赶摆,放烟火,放孔明灯,把一年中的疾病、灾难和脏东西统统送掉,干干净净进入新的一年。这两天在傣历里,认为是“空日子” 不称在旧年,也不算入新年。第三天是新年元旦,叫“叭网玛”(意为神灵,也是岁首之意)。

05

1961年4月13日~15日,周恩来总理来到西双版纳景洪,和边疆各族人民共同欢庆一年一度的傣历新年泼水节 。当年景洪交通闭塞。周总理乘飞机到达思茅后改乘汽车 ,澜沧江大桥正在建设中,只能乘渡船过江。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的到来,人们怀抱鲜花拥向街道,拥向码头,用民族的最高礼节来迎接人民的总理。

泼水节,又称浴佛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4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

泼水节的由来是一个悲伤亲情故事。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忤逆的儿子在清明节后第七天去山上干活,看到雏鸟反哺的情景,有所感悟,决心好好侍奉母亲,这时他母亲正好向山上走来,为儿子送饭,不小心滑了一跤。儿子赶来扶她,她却以为儿子要来打她,气愤之下一头撞死在树上。儿子追悔莫及,于是把树砍下来雕成一尊母亲的雕像。

在每年的清明节后第七天都要把雕像浸到洒着花瓣的温水中清洗干净,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了泼水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9079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4
下一篇 2023-0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