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省会太原市,位于中国华北地区,东边是河北省,西边是陕西省,南边是河南省,北部是内蒙古,山西地区总面积15.67万平方千米,占中国总面积的1.6%,常住人口3729.22万人。2019年,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GDP)是17026.68亿元,位居全国省份21位。
山西省行政区划图
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大约在18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山西地区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大禹去世后,其子启即位,启建立的夏朝主要统治区就是在山西南部。
西周时期,山西地区的中南部存在着十几个诸侯国,其中最强大的诸侯国就是晋国,晋国就是在山西境内发展起来的,到了春秋时期,晋国吞并了周边的小国,晋国的国君晋文公还被称为春秋五霸之一,春秋时期,山西地区就是晋国的领地,后世又称山西为晋。
春秋后期,晋国卿族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成立三家诸侯国,韩国的都城在平阳,也就是今天的山西临汾市,魏国的都城在安邑,也就是今天的山西运城市,赵国的都城在晋阳,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太原市,山西地区成为韩国、魏国、赵国三国的领地,后世又称山西地区为三晋大地。
山西省人文地图
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山西地区和周边一带为河东郡、太原郡、上党郡、雁门郡、代郡、云中郡。
西汉时期,实行州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山西地区和周边一带为并州、幽州、司隶州,归太原、上党、雁门、西河、代、河东6郡分辖,东汉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匈奴、羌、鲜卑南下内迁到山西,山西北部、中部、西部成为多民族居住地区。
三国时期,山西地区属于魏国,西晋时期,公元304年,八王之乱时,趁着西晋诸王内乱,匈奴酋长刘渊在左国城起兵,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吕梁市,国号为汉,不久迁都平阳,今天的山西临汾市,建立北方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刘渊其子刘聪派兵攻破洛阳和长安,俘虏并杀害晋怀帝、晋愍帝,制造永嘉之乱,灭亡西晋王朝。
在此期间,山西地区为刘渊族侄刘曜创建的前赵、羯族首领石勒创建的后赵、鲜卑族首领慕容皝创建的前燕、氐族首领苻洪创建的前秦、氐族贵族姚苌创建的后秦、鲜卑族首领慕容泓创建的西燕、鲜卑族首领慕容垂创建的后燕、匈奴部族首领赫连勃勃建立的夏国、鲜卑族首领拓跋珪创建的北魏等国的领地。
山西地图简图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四分五裂的局面,山西为北魏领地。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山西绝大部分为东魏领地,南部余部为西魏领地。后来,北齐取代了东魏,北周取代了西魏。公元577年,北周灭北齐,山西地区为北周领地。
隋朝建立后,起初在地方取消了郡一级建制,在要冲诸州设总管府,以州刺史兼总管,统领邻近数州。山西境内并州、代州、隰州、朔州设总管府。后来又改州为郡,地方实行郡县两级制。山西及周边河北、内蒙古一带为太原郡、定襄郡、马邑郡、雁门郡、娄烦郡、西河郡、离石郡、上党郡、长平郡、临汾郡、龙泉郡、文城郡、河东郡、正平郡分辖。
隋炀帝以李渊为山西河东道慰抚大使,山西的名称就是来源于此。唐高祖李渊在太原起兵,建立了大唐王朝。五代十国时期,刘崇在太原称帝,建立北汉政权。
公元979年,北宋灭亡北汉后,设立河东路,公元1044年,辽国在山西地区北部设立西京道。金国统治山西时期,为河东、西京两路,1128年,河东路分为河东南路、河东北路。
元朝时期,将全国划为11个行省,山西、山东、河东为元朝腹地,属中书省。
明朝时期,公元1368年,山西地区为山西行中书省,公元1376年,改为山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管辖太原、大同、平阳、泽州、潞安、汾州六府,辽、沁二直隶州。其时,山西等处按察司分设冀宁、冀南、冀北、河东四道,兼察诸府、州,是为省设道的开始。
山西省旅游地图
清朝时期,山西地区为山西省,明朝和清朝时期,山西的商人发展非常迅速,被称为晋商,也是中国历史上三大商帮之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山西的票号。
民国时期,山西地区为晋系军阀首领阎锡山的管辖地区。
1949年4月,山西地区全省解放。
截至2020年,山西省共管辖11个地级市,市辖区25个、县级市11个、县81个。省会太原市,其他城市分别是: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阳泉市、吕梁市、晋中市、长治市、晋城市、临汾市、运城市。
1、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五年4月至周赧王五十五年9月(一说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又一说是周赧王五十四年年初至五十五年九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
此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秦国由于连年战争,国内粮草消耗严重,战场上的相持对峙局面对其不利,再加上廉颇用兵老道无懈可击,遂用反间计。
赵王由于初战失利,见无利可图,遂求和秦国,不成被戏耍,年轻气盛的赵王遂要出击,但廉颇坚守不出不听赵王令,再加上秦国反间计,遂弃用名将廉颇,而起用赵括代替廉颇;赵括遵照赵王意图,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
秦国见有机可乘,暗中换帅名将白起,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
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至此秦国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见战国历史分期)。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
2、介之推绵山被焚
晋献公时,晋国宫廷内讧,公子重耳出逃卫国,卫国不敢收留,于是逃往齐国,途中无食物可吃,只好吃野菜充饥。重耳自幼长在宫中,咽不下野菜。
其中有个侍从叫介之推,他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煮成汤端给重耳喝,说是麻雀汤。重耳喝完后连称味道好,后来在赶路时,重耳发现介之推走路一拐一瘸,经过追问才明白真相,重耳感动不已,并许诺回国后定当重赏介之推。
后来,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到了晋国,平定了叛乱并当上国君,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跟随他出逃的人都得到了封赏,而晋文公唯独忘了介之推,介之推遂认为自己无功,即使自己不割肉,晋文公一样会被别人帮助当上国君。于是带着老母归隐山林,躲进了绵山。
有人为其鸣不平,便作诗来讽刺晋文公忘恩负义,这首诗在市井流传开来,并很快传到了晋文公耳中。晋文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亲自带着大臣们前往绵山迎介之推出山为官,介之推不从,赵衰、狐偃等人非常嫉妒,便献奸计,告诉晋文公说三面烧山,介之推是孝子,为了母亲必定下山。
晋文公不知是计,信以为真,而赵衰、狐偃等人却四面烧山,大火烧了七天七夜,等火灭的时候,晋文公率人上山寻找,却发现介之推与老母亲抱着一棵大树被烧死了。文公悲痛难忍,敕令子推忌日百姓不得焚火煮饭,只吃寒食,遂为寒食节。
3、赵氏孤儿
晋景公树立国君权威,收侈卿的目的已达到,复立赵武。这时的赵武十岁左右。一个未成年的娃娃如何能够把持这样室破堂空的家庭?
赵武年幼,不能持家,内外倚靠赵旃打理,幸赵旃在下宫之难后变得成熟,不再像年轻时张狂跋扈,也失去了跋扈的资本。
前581年,景公梦魇缠身,梦见厉鬼,忧郁成病,遂命太子州蒲监国。半年后,晋景公猝死于厕,州蒲嗣位,是为晋厉公。景公末年,赵氏已无足轻重。八卿之中,栾、韩、二_皆属公室,二荀为远支,除掉赵氏之后,晋景公树立了崇高的威信。晋公族复强。
厉公年轻,未有政治资历,对臣下的控制、驾驭力度不如乃父,栾书为政,三_荫公室,对外以和为贵,先后与秦、楚缔结盟约,后又于麻隧、鄢陵击败秦、楚。厉公欲重夺大权,而国内侈卿林立,尤以栾氏、_氏为首。只有启用一批忠于国家,反感栾、_的贵族,厉公才能够与侈卿逐力。
4、满门忠烈杨家将
“杨家将”故事发生在北宋初年,在北宋中叶就已迅速流传于天下,讲述了北宋年间杨家名将杨业、杨延昭等人保家卫国的感人故事。
戏说中,杨家名将可谓一口金刀八杆枪,令辽兵闻风丧胆,对宋朝可谓居功至伟。怎奈奸臣当道,潘仁美大奸大佞,杨家名将遭到严重迫害。
辽国皇帝约请太宗,赴金沙滩“双龙会”,暗藏杀机,兵困行宫。声声怒吼,阵阵击鸣,战车交错,刀光血影。大郎、二郎和三郎战死、四郎和五郎失踪,七郎被潘仁美万箭射死。
5、苏三起解
苏三,原名周玉洁,明代山西大同府周家庄人。五岁时父母双亡,后被拐卖到南京苏淮妓院,遂改姓为苏,其时妓院已有两妓女,她排行第三,遂改名为苏三,“玉堂春”是她的花名。苏三天生丽质,聪慧好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官宦子弟王景隆相遇苏三,一见钟情,过往甚密,并立下山盟海誓。在那里不到一年,王景隆床头金尽,被老鸨赶出了门。
苏三要王景隆发奋上进,誓言不再从人。王景隆发奋读书,二次进京应试,考中第八名进士。老鸨偷偷以1200两银子为身价把苏三卖给山西马贩子沈洪为妾。
沈洪就带苏三回故里。沈洪长期经商在外,其妻皮氏与邻里赵昂私通,与赵昂合谋毒死沈洪,诬陷苏三,并以一千两银子行贿。知县贪赃枉法,对苏三严刑逼供。
苏三受刑不过,只得屈忍画押,被判死刑,禁于死牢之中。适值王景隆出任山西巡按,得知苏三已犯死罪,便密访洪洞县,探知苏三冤情,即令火速押解苏三案全部人员到太原。
王景隆为避嫌疑,遂托刘推官代为审理。刘氏公正判决,苏三奇冤得以昭雪,真正罪犯伏法,贪官知县被撤职查办。苏三和王景隆终成眷属。苏三有幸,传奇般地同王景隆团聚。
“女娲补天”的传说发生在山西,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炎帝都曾把山西作为活动的主要地区。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遗址表明,在旧石器时代山西已有了人类繁衍生息。
尧、舜、禹都曾在山西境内建都立业。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夏朝建立在晋南。
商代,山西是商的主要统治区。周代,晋国由山西境内崛兴。晋文公曾为春秋五霸之一。
秦、汉、魏、晋时期,山西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南北朝时期,山西是北朝统治的中心地带,北魏曾以平城(今大同)为都,东魏、北齐曾以晋阳(今太原)为“别都”、“陪都”。
唐太宗李世民起兵太原,建立了大唐王朝,由此,山西被唐太宗认为是“龙兴”之地,封太原为唐王朝的“北都”、“北京”。
宋朝时期,山西是中国北方的主要发达地区。元代,全国共11个行省,山西与山东、河北,并称为元朝“腹地”,大同、平阳(今临汾)、太原三城则成为黄河流域的著名都会。
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山西的经济、文化发展受到严重破坏。
山西作为革命老区,在1921年,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高君宇在太原组建社会主义青年团,开展革命活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率领红军主力渡河东征,在晋西、晋中、晋南各地遍撒革命火种。
抗战爆发后,八路军三大主力挺进山西,创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八年抗战中,山西是全国抗战的重要战略支点;山西地方党组织培养了15万名共产党员,根据地向八路军输送了60万热血青年。
解放战争期间,山西成为支援全国解放的战略基地,广大民众积极支援前线,大批地方干部南下或东进、西进,奔赴新区。
1949年4月,山西全省解放。9月,成立了山西省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