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主要热量来源是什么?

prezi2023-02-03  30

脂肪是热量密度最大的一种营养素,所以含脂肪多的食物含热量就多。糖类应作为主要的热量来源,《中国营养膳食指南》中首句“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就是指应将含糖类丰富的

谷类食物作为热量的主要来源。蛋白质虽能在体内转化为热量,但是它有着更重要的生理作用,作为热量来消耗掉是非常不经济的,所以应该注意在摄入蛋白质食物的同时补充一些含脂肪和糖类的食品,来减少蛋白质的“燃烧”。

总的来说,含热量丰富的食物有谷类、坚果、油、肉类、点心、糖果、巧克力等等。

人体能量来源三大营养素:

一个是蛋白质,一个是碳水化合物,一个是脂肪。

蛋白质供能占人体的10%至15%,碳水化合物占55%-65%,脂肪20%-30%,但人体还是以碳水化合物供能为主,也就是主食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而不以提供蛋白质和脂肪的肉类及油脂为主。

基本概念

能量代谢的研究可以说开始于16世纪,直到19世纪末前后,各国科学家陆续发现代谢率与人体表面积成正比,食物特殊动力作用,证实能量守恒定律也适用于人体,编制出食物热值表以及能量转换系数。人类的自身研究才开始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通常每克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在人体内平均可产生代谢能力分别为4kcal、9kcal、4kcal。同时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在5-7天内的热能摄入量等于消耗量。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人体能量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蛋白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碳水化合物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脂肪

人体在物质代谢中,伴随着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的过程称为能量代谢。

人体的能量是从那里来的呢。从能量的角度来考虑,人体不能直接利用太阳提供的光能和热能,也不能利用外部供应的电能和机械能,人体唯一的能量来源,是靠摄入体内的营养物质中蕴藏的化学能。

机体摄取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水化物、脂肪、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其中碳水化物、脂肪和蛋白质既是构成机体不可缺少的原料,也是机体需要热能的提供者。

1.碳水化物。碳水化物是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在一般情况下,机体需要热能的70%大左右由碳水化物来供应。碳水化物在体内氧化和在体外燃烧放出的热能一样多。当1克碳水化物完全氧化时,能放出4.7千卡热能。

碳水化物的主要来源是淀粉食物,在消化道内变成单糖(主要是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成为血糖。血糖可直接被组织细胞氧化利用,一时用不完的血糖,可变成糖原被机体贮存起来。

在肌肉中合成的糖原叫肌糖原,肌糖原可直接供应肌肉活动的热能需要;而在肝脏中合成的糖原叫肝糖原,这是机体贮存糖的主要形式。

肝糖原是在血糖浓度降低时,可再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循环,以维持血糖浓度。有些组织细胞本身贮糖很少,必须依靠从血液中摄取葡萄糖,来满足代谢需要,尤其是脑组织,它需要的热能几乎全靠分解葡萄糖来供应。因此,当血糖浓度降低时,供应脑细胞的热能不足,易出现眩晕。

2.脂肪。人体内的脂肪主要是靠食物供应获得。食物中的脂肪,在肠道内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后被吸收到体内,合成自身脂肪。此外,也有一部分脂肪是由体内的糖和蛋白质转化而来。人体内的脂肪,一部分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成分,称为组织脂肪;另一部分贮存于皮下、内脏周围及肠系膜等处,称为贮存脂肪,也称为中性脂肪或甘油三酯。组织脂肪不能用来氧化供应能量,即使在人体饥饿时,也不会减少;而贮存脂肪在需要时可迅速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经血液循环送到各器官组织以供氧化利用。

当体内能量供应充足,且机体的活动量减少时,则机体贮存脂肪量增多,身体发胖,体重增加;相反,如果体内的能源物质供应不足或活动量过大,均可由体内的贮存脂肪分解来供应能量,致使体内贮存减少,体重减轻。

脂肪分解释放的能量较多,1克脂肪完全氧化,能放出9.1千卡热能,是糖的2倍,但耗氧量也比较大。正常情况下,身体能源的40%左右由脂肪供应,如果在短期饥饿的情况下,由碳水化物供能不足时,脂肪将成为能量的主要来源。

3.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体内细胞的主要成分,很少用来氧化供应热能。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长期不能进食,或消耗量过大时,体内的糖及脂肪大量被消耗之后,热能的供应将要依靠组织蛋白分解。这样的病人,消瘦、无力的症状同时存在,严重地影响了机体组织、细胞的生长发育。

1克蛋白质在体内氧化可产生热能为5.6千卡,比在体外燃烧时产生的热能少,其原因是蛋白质在体内并未完全氧化,有一部分含氮物质如尿素、尿酸、肌酐等,随尿液排出体外。

4.能量分布。各种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产生的能量,约有50%转化成热能以维持体温,其他部分大都作为“自由能”,以三磷酸腺(ATP)的形式贮存于体内,用来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如肌肉收缩,腺体分泌,生物电的产生等等。当机体需要时,这些以贮存形式存在的能量,即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供人体完成各种动作需要。因此,只要计算出每日的产热量,就可以知道人体能量代谢的基本情况。

正常人体内每日需要的热能,没有一个固定的数值,其原因是,能量代谢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劳动或运动时肌肉收缩,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最明显,劳动强度越大,需要的热能就越多,反之则越少。

能量代谢还受精神活动、进食、环境温度的影响。平静思考问题时,热能消耗较少,当精神处于紧张状态时,如烦恼、恐惧或强烈的情绪激动时,热能消耗可明显增加。

环境温度对能量代谢也有明显的影响作用。人在20~30℃的环境中,能量代谢最稳定,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代谢开始增加,10℃以下明显增加。其原因是由于寒冷的刺激,反射性地引起寒战及肌肉紧张度增加所致。当环境温度在30~45℃之间时,代谢率又开始升高,其原因是由于体内酶的活性最高,加速了体内的化学反应速度之故。

食物对能量代谢具有特殊效应,俗话说“肚中无食不耐寒”是有道理的。的确,人们在进食之后的一段时间,虽然处于安静状态,但产生的热能比进食前有所增加,饭后2~3小时,其代谢率升高达到最大值。吃不同的食物,其热能增加的幅度也不一样,如蛋白质最高,混合食物次之,碳水化物、脂肪又次之。因此,当在寒冷的环境中工作时,多吃些含蛋白质高的食物,对身体御寒会有一定帮助。

基础代谢可反映人体内,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状况。所谓基础状态,是指人体在清醒、静卧,室内温度在18~25℃之间,且在进食后12~14小时。此时人体内的能量代谢,主要用来维持基本生命活动,如呼吸、消化、血液循环及神经传导等需要,其代谢率也比较稳定,它也是临床诊断某些疾病的常用指标。如甲状腺机能亢进时,基础代谢率明显升高;相反,如其机能低下时,基础代谢率降低。当然,基础代谢率与年龄、性别的关系也极为密切。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8891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