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就是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众所周知,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就从未停止过向西方学习的脚步,这固然给中国带来了很大的好处,但也不可避免的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冲击。时致今日,如何继承和保护日渐式微的传统文化已成为了学界和民间的当务之急。 自从蔡元培先生废除“读经科“以来,经典教育就从教育体系中消失了,而我们在接受西式教育时,只采用了它的形式,却没有学到支撑它的信仰体系和价值观念(也不可能学到),加上十年动乱期间对传统的错误批判和丑化,急功近利的应式教育又在中国运行了这么多年,传统文化和经典教育在现代人身上几乎丧失殆尽,这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和损失,信仰的迷茫,诚信的缺失,自私没有公心等问题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寄希望通过文化经典培养人们真善美的精神,促进全面发展,这一点是富有远见的。我们有那么多神话传说、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文化经典,其中有许多有益的东西。毫不讳言,中国的教育远没有西方发达,也存在着许多急需改进的地方,中文也的确可能比英文难学,但这些都不是拒绝传统文化的理由。我们应该接受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但也许并不可能像西方那样通过把《圣经》和上帝引入课堂的方式达到这一目的。中国人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如果背叛了它们,我们还何以中国人自居,又怎么对得起祖先和子孙后代呢?为什么有外国人说现在的中国最不像中国,这难到不应该引起大家的反思和足够重视吗? 继承中国文化和经典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有一批植根于传统文化土壤之上,又能吸引借鉴外来文化的公共知识分子对它加以重构和改造,吸取精华,去其糟粕。现在,中国文化需要的不是振兴和弘扬,而是传承和保护,假大空的口号喊了那么多年,到底有多少实际的措施真正落到了实处,像书法、艺术、、武术等文化样式若不从小接触和培养,不能成为个人生命中的一部分,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真正价值。如今,在民众中推行经典教育,面对西方文化保持足够的警惕以抵制它的侵略也许是传承和保护中国文化最现实最明智的选择。 一个中国人,特别是一个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如果背叛了名誉法典,抛弃了忠君之道,即孔子国教中的名分大义,那么,这是一个丧失了民族精神,种族精神的中国人,就不在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了。吉普赛人是我们的前车之鉴,他们因为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化才像浮萍一样的漂泊,到哪里都在精神是受歧视。不要让我们的后代沦落,经典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的脊梁。 最初,《汉书.艺文志》对国学有一个基本的分类,将其分为六个部分。这六部分构成了国学的前身。 第一部分: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典。六艺有大六艺,小六艺。小六艺是六种技术:礼、乐、射、御、数、术。是具体培养人的人格和各种技能的。大六艺,就是六经。任何时候,经总是排在首位的。这就是中国的精神,是国学精神里面很重要的东西。 第二部分:诸子百家。诸子如同皇帝出行时陪同的王侯,各司其职。诸子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农家、纵横家、小说家等。国学是代表着中华文明的核心,历代有《黄帝阴符经》、《老子》、《庄子》、《郁离子》和《素书》等诸子百家的经典。 第三部分:诗赋。诗和赋不一样,是两种不同的体裁。《汉书"艺文志》里有《诗赋律》。古代秀才登高就能赋,而我们不如古人。 第四部分:兵书。兵书在古代知识分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和后面讲的术数和方技被看做是实用理性的。 第五部分:术数。譬如作为占筮的《周易》。 第六部分:方技。房中术、医术都是方技。
今“国学”之意是指以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为载体,表现中华民族传统社会价值观与道德伦理观的思想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