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颜色的成语

带有颜色的成语,第1张

颜色的成语有:

一、青出于蓝 [ qīng chū yú lán ] 

1. 【解释】:青:靛青;蓝:蓼蓝之类可作染料的草。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更深。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2. 【出自】:《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 【示例】:愈变愈妙,可谓~矣。 ◎清·平步清《霞外捃屑》卷六

二、唇红齿白 [ chún hóng chǐ bái ] 

1. 【解释】:嘴唇红,牙齿白。形容人容貌俊美。

2. 【出自】:明·胡文焕《琼琚记·桑下戏妻》:“只见唇红齿白,桃花脸,绿鬓朱颜柳叶眉,因此不忍而去。”

三、面红耳赤 [ miàn hóng ěr chì ] 

1. 【解释】:脸笔耳朵都红了。形容因激动或羞惭而脸色发红。

2. 【出自】:《朱子语类》卷二九:“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头红耳赤;子文却三仕三已,略无喜愠。”

3. 【示例】:不住的~,意往神弛,身上不知怎样才好。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

四、万紫千红 [ wàn zǐ qiān hóng ] 

1. 【解释】: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2. 【出自】:宋·朱熹《春日》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3. 【示例】:整个文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

五、紫气东来 [ zǐ qì dōng lái ] 

1. 【解释】:传说老子过函谷关之前,关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旧时比喻吉祥的征兆。

2. 【出自】:汉·刘向《列仙传》:“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

3. 【示例】:~,瑶池西望,翩翩青鸟舞前降。 ◎清·洪升《长生殿》第十六出

关于颜色的成语有五颜六色、姹紫嫣红、五光十色、万紫千红、黑白分明等。

1、五颜六色

释义: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引申为各色各样。

出处: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回:“孔雀这条长尾变出五颜六色,体彩夺目,金碧辉煌。”

2、姹紫嫣红

释义: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  

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译文:这样繁花似锦的迷人春色无人赏识,都付予了破败的断井颓垣。

3、五光十色

释义: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

出处:南朝梁·江淹《丽色赋》:“五光徘徊,十色陆离。”

译文:五色光彩来回转动,十个颜色参差错综。

4、万紫千红

释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多指繁盛的春色,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出处:宋·朱熹《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谁都可以看出春的面貌,万紫千红,到处都是百花开放的春景。

5、黑白分明

释义:黑色和白色两种颜色对比鲜明,比喻对是非和好坏分得非常清楚。

出处: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

译文:好事坏事的界限都清楚明白了,然后百姓就知道所应该做的事。

花红柳绿、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等,都是有关颜色的成语。

一、花红柳绿:

1. 【解释】: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也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2. 【出自】:五代·蜀·魏承班《生查子》词:“花红柳绿间晴空。”

3. 【示例】:史见那郊园野旷,景物芳菲,~,仕女游人不断头的走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八十九回

4. 【语法】:联合式;作定语;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二、五彩缤纷:

1. 【解释】: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2.【出自】:峻青《地下水晶宫》:“墙壁上有着许多霜花似的花纹,在灯光的照耀下,满墙都放射着五彩缤纷的光芒,就好象是彩虹织成似的。”

3.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三、五光十色:

1. 【解释】: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

2. 【出自】:南朝梁·江淹《丽色赋》:“五光徘徊,十色陆离。”

3. 【示例】:故宫珍宝馆的玻璃柜里,摆着~的稀世奇珍。

4.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8827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3
下一篇 2023-02-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