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灵魂”与“神识”有什么区别?

举例说明“灵魂”与“神识”有什么区别?,第1张

神识”与“灵魂”的内涵并不完全一样。民间传说的“灵魂”,往往把人的生死之间,用灵魂作为桥梁。生是灵魂的投胎,死是灵魂脱离了肉体,认为灵魂是固定不变的,有形有相的。事实上,正信的佛教,并不接受这一套“灵魂”的观念。“灵魂”的不变性,永恒性与佛教的缘起缘灭,生灭无常和唯有“业”随身的理论是格格不入的!

“神识”与“灵魂”还有一个最关键的不同之处就是,常入说的人的“灵魂”对生前财物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而“神识”却有“业”随身之意。即人死后一切不带唯有业随身。即把生前所造之业,全都藏于“神识”之中。每生每世,业不相同,故每生每世的神识,也不相同。所以“神识”的实际内涵是随业而变的。

笼统说时,灵魂即神识,详细区分时,

灵魂是持有一种特殊的外在形体的,在佛教中叫中阴身。

而神识是没有身体的,更加深层与内核的。

按你这么说,思想不一样,那就是有无数个我了?

如果没有唯一的灵魂,那么这无数个思想,岂不会打架?

比如一辆车,有无数个司机一起抢方向盘一样,你觉得你那种道理不更可笑?

思想之所以不同,那是因为灵魂执着的分别印象有差别,

犹如镜子能显众像,都能摄受,要是没有唯一的灵魂,谁来作主?

各个细胞都想作主?那岂不是乱套了?没有灵魂,谁去执着这个肉体?

没有唯一的灵魂,何来记忆?没有唯一的灵魂,记忆则中断,前后不能连续,

机器人就是因为没有灵魂,所以才不能把各种信息连系起来,形成意识。

思想不同,是因为灵魂与环境产生了波动效应,就有了不同的分别意识,

但不代表产生波动的本体不存在,若无灵魂,一切则无有能分别感受者。

思想不同,是灵魂的取境分别功能,心动产生波动,故有种种思想,

思想并不是灵魂,而是灵魂产生的心灵波动,形成反射,

就好像把水搅动,产生波浪,其实浪是浪,水是水,

但愚痴的人,把思想当成灵魂,就像水滴把波浪当成自己一样,

波浪有万万种不同,你就能说,这水就有无数种吗?灵魂也是一样的道理。

灵魂运用能动性,产生波动效果,而产生效果,产生各种反馈,就形成了思想,

而这种波动效果,可以像波浪一样千差万别,就像打台球一样,

球只有一个,但打法有无数种,你能说有无数种打法,就没有球了吗?呵呵。

这种说法,就像你说有无数种思想,无数思想与灵魂就会矛盾一样可笑。

也就是说,思想是灵魂产生的另一个微观运动世界,这个世界的不同变化并不会与灵魂矛盾。

就好像这张纸的字,有无数个,你能说写这字的人,就不是同一个人?呵呵。

在佛教中,思想与意识,并不等于灵魂,只是灵魂的作用,作用有不同,不代表灵魂就不存在。

要是世界上没有灵魂,那全宇宙就不存在能作主的东西了,这叫做断灭见!又叫虚无主义!

不能作主,则世界应该是一片死寂,何能运动?我才觉得你这种认识最可笑。

灵魂唯一,思想就要一样?我与你买同样的笔,干吗能与你写的字能不一样?

按你的道理,我跟你买同样的笔,你应该只能写跟你一模一样的字才对!可能吗?

呵呵,所以你说灵魂一样,思想就必须从小到大都一样,也是这样,并没有道理。

所以你们这些所谓的科学者,也不过如此,自以为自己很有道理,不过是一群无知的白吃。

从佛教理论讲,不一样。

“神识”——佛教指第八识,也就是阿赖耶识。

“心识”——五识,六识,七识,八识,都是“心识”。不过,有些佛教书籍,也把八识称为“心识”,如果是指第八识,那就与神识是一样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8807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3
下一篇 2023-02-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