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房殿什么意思?

东华上仙2023-02-03  26

椒房殿是西汉时期都城长安的皇后所居住的正殿。之所以命名为椒房殿是因为宫殿的墙壁上使用花椒树的花朵所制成的粉末进行粉刷。颜色呈粉色,具有芳香的味道且可以保护木质结构的宫殿,有防蛀虫的效果。

又一说,是因为椒者,多籽。取其“多子”之意,故曰:“椒房殿”。

汉代皇后住的椒房殿,是用花椒磨粉和泥后,涂抹墙壁,在古代记载中的这种椒房殿,第一个优点就是花椒可以驱逐寒冷,冬天室内也会非常暖和;第二个优点就是花椒释放的香味可以温中行气,增寿延年,对女性身体特别好;第三个优点,就是花椒的香味会提升女性的气色,让女性拥有更美丽的容颜。

汉代皇后居住的椒房殿,是用花椒粉涂抹墙壁

其实椒房里面‘椒’字指的就是我们平常在家里炒菜用的那种花椒,在《本草纲目》中有记载,花椒是纯阳之物,是一味中药,味道温和,可以逐寒止痛,还能增强体质,让女性可以拥有更美丽的容颜。并且,花椒还可以驱虫,椒房殿也不会生各种虫子。甚至在古代还记载了,住在椒房殿的女性,到老了头发也不会白,衰老的会特别慢,所以在汉代,只有皇后能住进椒房殿,这是一种尊贵的象征。

在汉代,椒房殿只有皇后才能入驻

椒房殿冬天会非常温暖,因为花椒会产热,所以这种特别尊贵的宫殿,只有皇后才能入住。古代有“椒房之宠”的说法,除了皇后,也有帝王特别宠爱的极个别妃子,也可以住进椒房殿,像是汉代著名的皇后吕后,她就是住在长乐宫的椒房殿,而卫子夫、陈阿娇等帝王的宠妃,被帝王封为皇后之后,也入住了未央宫的椒房殿。

当然,椒房殿,也有取多子多福的意思。因为花椒会长出来很多子,所以,椒房殿也取繁衍多子的好意头。皇室血脉昌盛何其重要,皇后如果在椒房殿能够生出多个皇子,那么她的地位自然也会更加稳固。其实这种椒房以花椒粉入墙,释放出的香味虽然对身体好,但是起初闻起来也会感觉到有些刺鼻,可能长久的闻就会没感觉了。在古代,椒房是一种荣宠的象征,又称作是“椒房之喜”。

两汉时期,“汉承秦制”,君主的称谓渐渐制度化,并且一直延续两千多年之久,“皇后”作为皇帝的正妻,不仅仅肩负着传宗接代的责任,身上更是肩负着辅佐天子以及执掌皇帝后宫的权力。“皇后”作为两汉时期的皇室一族,“皇后”的称谓也逐渐演变成制度化。

中华传统文化讲究礼仪传统,对“皇后”的称谓研究也是非常讲究等级秩序, “皇后”的称谓不仅彰显皇室的尊贵,同时也展现了汉朝时期井然有序的尊卑制度, 自秦汉之后,“皇后”这个称谓就被历朝历代一直沿用。

“称谓”是体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往来关系的身份标签,用以分别辨识长幼、尊卑的秩序关系,随着 社会 的不断发展和变迁,两汉时期对于“皇后”的称谓也随之发生改变,根据 历史 记载,汉朝时期的称谓内容涉及多个方面,“皇后”是皇帝的妻子,与皇帝享有同样的至高无上的政治地位,“皇后”的称谓也体现着两汉时期 社会 意识形态。

1、皇后——皇帝嫡妻

“皇后”一词,一般用于非常正式的场合,在秦朝时期,已经有了“皇后”一词,根据 历史 记载,汉朝以前,就已经有“皇”或者“后”一词, 但是她们的丈夫并不是君主, 由此可见,在汉朝以前,对于“皇”、“后”并没有被赋予太多的含义,随着 历史 的不断发展,君王的妻子称谓出现了“妃”、“后”等词语,可见在汉朝以前“皇后”一词并没有被统治阶级专用。

根据史书记载,秦朝的皇帝嬴政,作为秦朝的最高统治者,他并没有册立“皇后”,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主义 社会 中, 历史 上真正作为第一位“皇后”的应该是刘邦的妻子吕雉, 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册立吕雉为“皇后”,后世称之为“吕后”。

西汉时期,“皇后”一共有18位,东汉时期,“皇后”一共有22位, 根据史书记载,汉武帝的李夫人,在汉武帝去世之后,李夫人被追加尊号为“孝武皇后”,汉恒帝在即位之后,将自己的祖母,追加尊为“孝穆皇后”,在《汉书·外戚传上》中记载 :“帝母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嫡称皇后,妾皆称夫人”。

由此可见,“皇后”一词的由来,在多种史书记载中,都曾在皇后称谓之时,在其前加姓,如《史记》、《汉书》以及《后汉书》史料都曾记载过,“皇后”在后宫之中,地位最高,在后宫之中所有嫔妃以“皇后”为尊, “皇后”是两汉时期最高女权的代表,也是女性最高 社会 权威的象征。

2、皇太后——帝王母亲

在两汉时期,还有一种称谓代表着贵族身份的象征那就是 “皇太后”, “皇太后”的称谓 只有是先朝的“皇后”才能被尊为“皇太后”, 如果帝王是过继而来的,其生母也不能被称为“皇太后”,并且“皇后”只有等丈夫去世之后才能称为“皇太后”。

“皇太后”也自称“哀家”,其中“哀”的意思就表示先帝去世的意思,但无论如何,不管是“皇后”还是“皇太后”,就从称谓字面意思来理解,“后”意思就是要在皇帝后面,无论做什么都是“皇帝”最尊贵,所以在其称谓后面都加了一个“后”字。

1、天下母——一国之母

“天下母”的称谓来源于“天下父”这个称谓, 自秦朝统一六国之后,建立了高度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皇帝就被称为“天下父”,两汉时期的统治者将“家”与“国”共同治理,以此来炫耀皇室的权威, 以及统治者“仁义”的“家国概念”,“家”与“国”的概念被统治者充分利用。

将“天下一家亲”的思想广为流传,在《尚书》中《洪范》篇记载 :“天下作民父母,为天下王,圣人取类以正名,而谓君为父母,明仁爱德让,王道之本也”, 皇帝作为“天下父”,皇后作为“天下母”,是两汉时期君王专制制度的体现,根据史书记载 :“皇后之尊与帝齐肩,供奉天地,袛承宗庙,母临天下”, 作为“天下母”的“皇后”应该有“ 母仪天下 ”的气度。

并且具有尊贵的地位和应该承担的“皇后”职责,“皇后”要时刻保持“母仪之美德”,不仅要做皇帝后宫的典范,还要做全天下妇女的典范,每个被立为“皇后”的妃子,都是有“母仪天下”的美德,当然也不乏有因为缺失美德而被废黜的“皇后”,由此可见,“皇后”的品德尤为重要,在被立为“皇后”之前,需深受朝廷皇帝以及汉朝子民的爱戴和认同。

2、臣——母子君臣

在朝廷之中, “皇帝”和“皇后”之间的婚姻关系,更多的是政治关系, 因依赖外戚势力,其“皇后”身份的特殊,在 夫妻之间、母子之间也有称“臣”的情况, 例如:汉惠帝刘盈对自己的母亲吕后称“臣”。

根据史书记载,当刘盈知道了吕后迫害赵王以及对戚夫人的所作所为之后,对太后说 :“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 身为皇帝的刘盈对母后称“臣”,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可能是由于吕后强势的性格以及当时吕后听政,让汉惠帝刘盈不敢造次,其二是刘盈性格仁慈、软弱、心思单纯,与吕后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对母后更多的孝顺,其三是因为知道了吕后所有的杀伐果断,对朝臣太过杀戮,让刘盈对母亲心寒。

这种“母与子”、“君与臣”的关系可以看出,汉朝时期,大部分皇帝都被外戚、朝臣或是母后掌权,虽然被众人尊敬,但并没有实权,更像摆设,皇帝处处受制于人,皇帝对“皇太后”卑躬屈膝,太后对朝廷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进而皇帝对于“皇太后”无形之中产生了敬畏之心。

两汉时期,与“皇后”相关的称谓还有很多,比如皇后居住的住所,以及与皇后相关的人,如外戚、外家等,下面就一一来讲解一下这些。

1、两汉时期皇后居所称谓

根据史书记载, 椒房殿 是皇后居住之所,从两汉朝廷宫殿的建筑遗址布局中可以看出,椒房殿是在宫廷建筑群中比较大的一座建筑之一,汉朝时期, “椒”作为延绵子嗣的植物代表, 在后宫之中,往往是“春秋之义,母以子贵”。

“皇后”能否为“皇帝”延绵子嗣,这不仅关乎皇帝是否延续香火,更关乎国家社稷的稳定,如果皇帝没有子嗣,很容易导致为了争抢皇位而引发动乱, 所以,要想坐好“皇后”之位,为“皇帝”延绵子嗣非常重要, 汉朝时期,“皇后”居住的宫殿用椒涂屋,也就显而易见了,所以, “皇后”居住的宫殿就直接叫“椒房殿”。

2、两汉时期皇后亲戚称谓

皇后的亲属多被称为 “外戚”、“外家”或者“椒房之家”、“椒房之亲 ”等,而“外戚”是被用得最多的一种称谓,这些“外戚”在汉朝的不同时期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外戚”不仅仅包含“皇后”的亲属,还包括“皇后”的母族。

在《史记》中有《外戚世家》篇,在《汉书》中有《外戚传》,在汉朝时期,“外戚专权”的现象多有发生,最具有代表性的出现的几次有, 如吕太后时期、霍光时期、王莽时期, 这几次“外戚专权”都对于汉朝 历史 在不同程度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外戚专权” 不仅仅是两汉各个家族外戚的权利之争,也还体现了皇权与“外戚专权”之间的息息相关的关系, “外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稳定汉朝国家政局,也有可能起到乱政的作用,因此,“外戚”对两汉时期朝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们对汉朝时期的“外戚”也都褒贬不一,不能一概而论。

综上所述,两汉时期对于“皇后”的称谓有很多,“皇后”这一称谓多用于正式场合,自汉朝之后,“皇后”一词一直沿用至清朝,可以看出“皇后”这个称谓贯穿了中华两千多年的 历史 ,现在“皇后”、“天下母”等都是皇后称谓,从这些称谓也可以看出,“皇后”更多的是体现其崇高的地位,也更多的是体现“皇后”辅佐皇帝,母仪天下的风范,以及“皇后”为后宫“六宫之首”的权利和责任。

1、《两汉皇后称谓初探》

2、《三国志>称谓词研究》

3、《上古汉语称谓研究》

4、《先秦两汉女乐研究》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8614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