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是谁

下一站幸福结局2023-02-03  27

清太子爱新觉罗·胤礽(yìn réng)(1674-1725年),原名保成,康熙帝第七子,母为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除早殇诸兄弟外序齿为皇二子。因同母兄,嫡长子承祜幼殇,故其作为唯一嫡子于两岁时被立为皇太子,居东宫前后共三十八年;作为康熙殷切期望的继承人,胤礽不负众望,文武兼备,贤明谦恭,监国理政期间颇具令名嘉绩,深得赞誉;但因康熙对其太子的极度溺爱兼之朝中激烈的结党纷争,致太子心理扭曲,后期骄奢淫逸,君储矛盾愈深,终致不可调和,引发废储,随之诸皇子展开激烈夺储之争,史称“九子夺嫡”。最终被禁锢咸安宫内,直至幽死。

爱新觉罗·胤礽(1674年6月6日-1725年1月27日),清朝宗室,康熙帝时的废太子。后避其弟雍正帝之讳,改名允礽。

清朝第一位享有公开立储的皇太子,亦是唯一一位康熙亲自公布天下拥有册封礼遇的皇太子。胤礽于皇太子位长达三十八年之久。尔后康熙不再公开建储大典立皇太子,恢复旧有祖制以遗诏的形式立太子。胤礽病逝后雍正追封为和硕理密亲王。

胤礽自幼即聪慧好学,胤礽被圣祖训谕成优秀的预备储君培养,幼年时就亲自教他四书五经。六岁时,圣祖令名儒张英、李光地为胤礽之师,并令熊赐履授以理学诸书。

康熙二十五年 (1686年),特召江宁巡抚、著名理学家汤斌以礼部尚书之位为詹事府詹事,直隶大名府兵备道耿介为少詹事,胤礽能熟练使用满语、蒙古语、汉语官话三种语言,马术出众,能左右开弓,儒家基本经典亦能粗通,并且时常听闻圣祖宣讲治国之道。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七月,圣祖亲征噶尔丹,在乌兰布通之战前夕,驻古鲁富尔坚嘉浑噶山,圣祖患疾,召太子及皇三子胤祉至行宫。太子侍疾无忧色,圣祖伤心,遣太子先返北京,这件事是父子情份产生裂痕的起因。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二月,圣祖再次亲征噶尔丹,命令时年二十三岁的太子代行郊祀礼,同时坐镇京师监国理政,各部院奏章听从太子指示处理,如发生重要之事,大臣议定后,奏启太子[5][6]。六月,战胜噶尔丹,圣祖回京,太子在诺海河朔亲迎,圣祖命太子先还。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圣祖出兵宁夏,仍然命太子留守京师。但是,此时已经有对太子不利的流言传至圣祖,权力与亲情之间的矛盾开始生冲突,自此圣祖对太子的眷爱渐渐产生了变化。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初四,圣祖在巡视塞外返回途中,在布尔哈苏台行宫,召诸王、大臣、侍卫,文武官员等齐集行宫前。胤礽被圣祖以“不法祖德、不仁不孝”等罪被废黜太子身份。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辛巳,又以“虽被镇魇,已渐痊可”为托词,复立胤礽为皇太子,妃复为皇太子妃,暂时解决了皇子争位的难题,但是“父子君臣”之间却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裂痕。

康熙五十一年 (1712年)九月三十日,圣祖巡视塞外回北京当天,即向诸皇子宣布:“皇太子胤礽自复立以来,狂疾未除,大失人心,祖宗弘业断不可托付此人。朕已奏闻皇太后,著将胤礽拘执看守。”

胤礽废黜幽禁于紫禁城之咸安宫。十一月十六日,将废皇太子事遣官告祭天地、太庙、社稷。废太子胤礽的大哥胤禔,康熙亦命令严加禁锢幽禁皇长子胤禔于府第内。

康熙六十一年三月,康熙快驾崩时传言于圆明园初见弘历得康熙最钟爱,但是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初期均不封弘历爵位世子、长子尊其爵。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传位于雍正皇帝胤禛。

扩展资料:

胤礽非常可惜,拥有如此优势的条件,很早就确定了将来要当皇帝的地位。只要他自己不乱,虽然是九龙夺嫡,最终的胜利者也必定是他。

而老四老十三算是他的铁杆,应该会予重用。可天算不如人算,包括胤礽在内,谁都没想到,皇位居然被老四给夺了去。

如果按序齿算,胤礽是康熙的第二个儿子,长子胤禔 (不按序齿算,胤礽是七阿哥)。但胤禔命不好,母亲纳兰氏的地位不如胤礽母亲赫舍里氏的地位高,赫舍里可是康熙最喜欢的皇后。

而且赫舍里是因为生胤礽时难产而生,更让康熙对胤礽有了一丝永远难以抹灭的歉疚。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的六月,胤礽出生,仅一年后,康熙就举行了册封太子的仪式,封只有一岁半的胤礽为太子。

胤礽被确定为帝国继位人,又是赫舍里以命相搏才生的儿子,康熙对胤礽那真是用了最大的心思,希望能把胤礽培养一个合格的皇帝。

康熙开始放手让胤礽处理国事,他出征期间,都由胤礽监国,类似明朝的永乐皇帝出征,让太子朱高炽监国。可康熙压根也没想到,这个将来的清朝皇帝竟是如此的不成器,白白辜负了自己对他的殷切厚望。

要论才学,胤礽接受了整套的儒家治国哲学,学术上是没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他的能力与胸怀,并不像一个未来皇帝,而更像是一个率性而为的阿哥。

让康熙对胤礽初生不满的是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有人举报太子藏匿匪人,就是德住这些人,罪行是悖乱宫闱,胤礽在康熙心中的地位逐渐下降。

再加上康熙最疼爱的十八子胤祄在出行途中病死,而胤礽对老十八的死泠漠处之,这让康熙大为恼火。康熙一生讲的是个“仁”字,最瞧不上皇子们那个刻薄冷面样,康熙有次生病,结果胤礽见着老爹后,也没有过多伤心,康熙真的愤怒了。

这只能说胤礽太过天真,不会演戏,看看曹丕或是后来的咸丰,皇位是怎么来的?就是靠着哭给骗来的。如果胤礽也在康熙面前哭一通,会增加康熙对他的印象分,对巩固太子之位非常有利。

胤礽没这么做,可能是考虑到那一年(1690年),自己的弟弟们还小,暂时还威胁不到自己的地位,所以觉得没必要假哭。

胤礽当国时,肆意妄为,脾气暴躁,经常无故殴打王公大臣,纵容属下胡作非为。如果胤礽的身份只是个亲王贝勒,康熙训斥一顿也就算了,可他是将来的皇帝。这么胡来,康熙断然不会把清朝交给他。

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的5月,康熙第一次废黜了胤礽。目的是再观察一下胤礽,同时让他不喜欢的老八跳出来。老八也傻,康熙在废胤礽后都说了:以后阿哥中谁再想当太子,那就是大清之贼,国 法不容。胤禩还跳出来被康熙无情敲打,政 治生命差点完结。

废胤礽的诏书中,康熙就给将来复立胤礽留下了尾巴。虽指出“胤礽不孝不义,暴虐慆淫”,但却是因为“有鬼物凭附,”所以狂易成了疾病。

一年后,康熙给自己和胤礽都找了台阶下,说胤礽果然中了邪,以前做的蠢事丝毫不知情,而现在胤礽的狂疾已除,恢复了正常人的心理。顺水推舟,恢复了胤礽的太子名位。

面对父皇的一擒一纵,胤礽要是聪明,应该知道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他需要更多的在康熙面前体现“仁”、“厚”、“宽”、“雅”。而胤礽依然没有长进,所做所为和以前一样,甚至让康熙怀疑胤礽在精神上出了问题。

康熙都六十岁了,而胤礽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换了谁都会着急上火。胤礽还不知道康熙能活多久,万一活到一百岁,岂有八十多岁的皇太子。胤礽有些等不急了,就起了夺权的心思。虽然不如电视剧里,胤礽策划兵乱,准备废掉康熙夺位。

但胤礽也有自己的心腹马仔,如步军统领托合齐,尚书耿额,都统鄂善等人。有的朝臣也和胤礽暗中款曲,经常聚在一起秘密饮酒,不知道都在商议些什么见不得光的事。

康熙虽然有心把江山传给胤礽,但那是在自己死后,而不是出现新的玄武门之变,自己被弄成太上皇李渊那样的老朽摆设。所以,康熙提前动了手,铲除了托合齐、耿额等人,还下诏指责胤礽不仁不孝,这等于提前宣告了要再次废掉胤礽。

果然,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从清朝的利益考虑,康熙不得不再次废黜胤礽,罢为庶人,这是胤礽在康熙朝的大致人生轨迹。

胤礽在最有优势的条件下大倒热灶,白白便宜了胤禛。胤禛成了君临天下的雍正皇帝,而自己只是封了个聊胜于无的理亲王,见着老四还要给老四磕头行君臣大礼。

胤礽不当皇帝,对他自己来说是个天大的悲剧。可对清朝来说,选择雍正则是天大的幸运。如果不是雍正及时扭转了日渐倾斜的清朝大船,清朝也将和元朝一样,在中原无百年国运,趁早卷铺盖回“龙兴之地”游猎去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礽

康熙是一个英明的皇帝,但是明白人也有办糊涂事的时候,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对于康熙而言,儿女事就是他最难断的家务事。于是在继承人这个问题上,他是废了又立,立为又废。

康熙14年,康熙立年仅周岁的皇二子胤礽为皇太子,这也意味着胤礽将肩负着大清王朝的兴汪使命。但是晚年的时候,胤礽却两度被废,变化如同天上的星云,这让急于站队的大臣们措手不及。

从小的优越感,使胤礽妄自尊大,兄不友爱弟不恭敬,渐渐失去康熙的认可心

胤礽是清朝历史上最没有争议就被立为太子的人,但是也是唯一一个在太子位上呆了几十年,却没能继位的人。胤礽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太子,自小学习、骑射都非常出色,康熙对这个儿子也是非常满意,深负厚望,但是随着其他儿子的慢慢成长,立储的矛盾开始一天天的尖锐起来。

康熙第一次对胤礽有了不满之心,是1690年7月,,乌兰布通之战前夕,康熙在途中生病,想要返回北京,于是让皇太子和皇三子去驿站迎接,胤礽到行宫看到康熙身体不适,但是并没有半点担忧之心,这一点让康熙非常不满,康熙认为太子对自己没有一点忠爱之心。

随后,康熙又发现皇太子行为暴力,对待下属、兄弟极不友爱,对于那些检举他行为不端的大臣进行报复迫害。同时还默认下属官员向地方官勒索、敲诈。

这一系列行为都与康熙主张的宽和仁慈,节俭爱民严重不符,康熙认为太子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处处要求与众不同,在兄弟之间争强好胜,身边的人对他都是奉承、谄媚,使他忘乎所以,目空一切,妄自尊大,长此以往,又如何能够担负统治者的重任呢?

于是,康熙对太子逐渐产生不满。

结党营私,试图谋反,觊觎皇位

胤礽的母亲是孝诚仁皇后,索额图是他的外叔祖父,在索额图的联络下,为太子组织一股强劲势力。

太子随着势力的日益增长,开始膨胀,在一些行为礼制上开始违规,使用的服饰采用黄色,一切礼仪都与皇帝的标准相似,这让康熙知道后,非常不满,多次下令申饬。这也意味着太子的地位开始在康熙的心里,失去了信任,产生了动摇。

康熙41年南巡时,行至德州时,太子胤礽病重,康熙决定先回京,将太子留在德州养病,同时留下的还有索额图。

这二人在养病期间,散播了许多怨言,第二年,康熙便以“议论国事,结党妄行”为由,将索额图交由宗人府拘禁,不久死在幽所。

至于议论的是什么事情,也没有明确的说出来,按康熙当时的做法:就是先发制人,已经对太子失去信心了,所以对他太子的党羽,肯定是要提前剪除的。

在处理了索额图之后,皇帝与太子之间的问题,也开始加深了,康熙甚至怀疑太子要替索额图报仇而谋害于他,于中妃太子已经势在必行了。

康熙47年,康熙到承德避暑山庄围猎避暑,在这 期间皇十八子生病严重,康熙病对此十分担心,此时百官都担心康熙因此身体健康受到影响,唯独太子对此并不着急,也没有表现出任何兄长对幼弟的关心,这令康熙看到了太子的冷漠无情,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如此,将来当了皇帝,那他的兄弟又如何存活呢?

与此同时,康熙还发现太子每天 晚上都在他的帐篷外窥视,康熙怀疑太子有谋反的动机,于是决定提前废除太子。此时,一心夺位的皇长子,也落井下石,说尽太子坏话,对康熙废太子 的决心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太子被废黜后,皇宫中真正关心太子之位的斗争正式拉开了序幕。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8188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