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两类人都是一样的二极管,听不见任何反对的意见。
意思就是说,这些人有时候反国家反政府,把自己fw的原因全都怪到国家身上去,有的时候又疯狂爱国,喝水呛到了都觉得是有外国间谍要害他。
有个词叫“神兔二象性”,指的是一个人在极度的粉红与极度的媚外之间迅速转变。这其实不难理解,背后的共同点都是一样,就是这个人很缺乏独立的个人的内在价值,所以急需要一个标签化的群体的帽子给自己戴着,刚开始他觉得我们东亚大陆可太厉害了,于是自己也跟着牛逼哄哄。
总结:
但是,后来有一天他就会突然挨了铁拳或者出墙看到了差距,于是他就从极度的自信转变为极度的自卑,然后急忙扔掉旧帽子再捡起一个新帽子给自己戴上,新帽子可以是任何一个让他觉得能带给自己集体荣誉感的身份:
比如精神日本人、精神美国人、精神德三人、甚至是精神罗马人。但归根结底都没有什么不同。
波粒二象性指的是所有的粒子或量子不仅可以部分地以粒子的术语来描述,也可以部分地用波的术语来描述。这意味着经典的有关“粒子”与“波”的概念失去了完全描述量子范围内的物理行为的能力。
爱因斯坦这样描述这一现象:“好像有时我们必须用一套理论,有时候又必须用另一套理论来描述(这些粒子的行为),有时候又必须两者都用。遇到了一类新的困难,这种困难迫使我们要借助两种互相矛盾的的观点来描述现实,两种观点单独是无法完全解释光的现象的,但是合在一起便可以。” 波粒二象性是微观粒子的基本属性之一。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电效应的光量子解释,人们开始意识到光波同时具有波和粒子的双重性质。1924年,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假说,认为和光一样,一切物质都具有波粒二象性。根据这一假说,电子也会具有干涉和衍射等波动现象,这被后来的电子衍射试验所证实。
扩展资料1926年M.玻恩提出概率波解释,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按照概率波解释,描述粒子波动性所用的波函数Ψ(x、y、z、t)是概率波,而不是什么具体的物质波;波函数的绝对值的平方|ψ|2=ψ*ψ表示时刻t在x、y、z处出现的粒子的概率密度,ψ*表示ψ 的共轭波函数。
量子力学中求解粒子问题常归结为解薛定谔方程或定态薛定谔方程。薛定谔方程广泛地用于原子物理、核物理和固体物理,对于原子、分子、核、固体等一系列问题中求解的结果都与实际符合得很好。
薛定谔方程仅适用于速度不太大的非相对论粒子,其中也没有包含关于粒子自旋的描述。当计及相对论效应时,薛定谔方程由相对论量子力学方程所取代,其中自然包含了粒子的自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波粒二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