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镇是指哪些

四大名镇是指哪些,第1张

四大名镇指的是河南朱仙镇,湖北汉口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这四个镇。

此处的“镇”与现时的行政区划单位的“镇”并不是同一个概念,江西景德镇,以青花瓷器闻名世界,号称瓷都,河南朱仙镇,古代为北方地区水陆交通和商贸重地,以民间传统工艺朱仙镇木版年画闻名。

湖北汉口镇,水陆交通枢纽,明清商贾繁荣,有楚中第一繁盛,九省通衢之美誉,广东佛山镇,明清时为南方手工业重镇。

湖北汉口镇的含义:

汉口镇即湖北省武汉市的汉口,汉口得名于地处汉江之口,汉口的发展,始于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以后,其主要是利用长江,汉水的水运之便,作为码头和商业市镇发展起来的,古代有九省通衢之称。

后铁路运输发展,水陆并运,因处于我国南北中间位置,与其他省市联系方便,汉口与北京,佛山、苏州并称为天下四聚。

清朝晚期,依清政府与外国政府缔结的不平等条约,汉口被辟为通商口岸,汉口的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外国人在此地大规模投资,有五个国家在此开辟了租界,从上游往下游依次是汉口英租界,汉口俄租界,汉口法租界,汉口德租界和汉口日租界。

周边破产农民更是大规模地涌入汉口,至20世纪初,汉口已经成为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大城市,被称为东方芝加哥,民国初年年产值仅次于上海。

四大名镇指的是河南朱仙镇(版画、年画)、湖北汉口镇(商业中心)、广东佛山镇(手工业)、江西景德镇(瓷器)并称全国四大名镇,明清称为天下四大镇。

汉口镇(湖北),即湖北省武汉市的汉口,汉口得名于地处汉江之口,汉口的发展,始于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以后,其主要是利用长江、汉水的水运之便,作为码头和商业市镇发展起来的。古代有“九省通衢”之称,后铁路运输发展,水陆并运,因处于我国南北中间位置,与其他省市联系方便。汉口与北京、佛山、苏州并称为“天下四聚”。

佛山镇,今广东省的佛山市,广东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珠江三角洲北部,我国南方著名的手工业城镇。今为我国四大丝织业中心之一。佛山,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水路踞广州上游而处西江、北江下游,是水路通达省城的必经之路。地理位置上毗邻港澳,水陆交通四通八达。古籍记载:“诸宝货南北互输,以佛山为枢纽,商务益盛。”繁荣的商贸带动了以手工业为主的制造业迅速发展。以至与京城、汉口、苏州合称为“天下四聚”。繁华的商贸活动和兴旺的手工制造业孕育了中医中药行业的迅速发展。

景德镇(江西),今江西省景德镇市,明清时期为天下四大镇之首,以产瓷器闻名于世,东晋末年开始生产瓷器,已有1600多年历史。它是四大名镇中唯一不靠水运起家的城镇。英国的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博士称景德镇为“世界上最早的一座工业城市”,康熙六十一年,法国传教士昂特雷科莱(殷弘绪)曾经记载景德镇有100万人口,3000座窑,《浮梁县志》也记载:“列肆受廛延袤十数里,烟火近十万家。” 记录了当年景德镇的盛况,嘉庆年全国财政收入4,013万两,景德镇GDP610万两,其中民窑就有600万两,足以证明景德镇当年在中国的经济地位。

朱仙镇(河南)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的朱仙镇,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南20公里处。相传战国为朱亥故里,亥居仙人庄,故名朱仙镇。朱亥本是一位屠夫,因勇武过人,被信陵君聘为食客,以后曾在退秦、救赵、存魏的战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信陵君的盖世英名也是与他发现和任用朱亥分不开的。朱仙镇的全盛时期是明末清初。当时全镇面积为25平方公里,人口二十多万,民商四万多户。镇内街道纵横、百货云集。贾鲁河将全镇分为东镇和西镇。明清两代东镇是重要市街。乾隆以后,因黄河决溢,镇中屡遭水患,东镇地势较低,商贾多由东镇移至西镇。朱仙镇木版年画起源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四大木版年画之一.

1、景德镇、山镇、汉口镇、朱仙镇号称我国的四大名镇。

2、景德镇得名于北宋景德年间。据说,当时有一种釉色介于青白瓷之间的“影青瓷”,在同类产品中首屈一指,并出现了一大批世代相传的能工巧匠;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瓷用原料、燃料”;加上水运十分方便,形成“陶金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的繁荣局面。皇帝动心了,下诏改“昌南镇”为“景德镇”。

3、佛山镇地处珠江三角洲,相传这里有一名叫“塔波岗”的土丘,每到深夜便发出异彩,活像宝石垒成的山。人们诧异之余,掘地三尺,挖出三尊铜佛像,从此,佛山之名就传开了。

4、汉口镇则因地处汉水入口处而得名,古名汉皋,一称“夏口”,亦称“沔口”,是武汉三镇中商业最发达的一个镇,曾出现过“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宵明”的繁荣景象。

5、朱仙镇,以朱亥旧里故名,“为水陆舟车会集之所。”它作为我国四大名镇之一而闻名全国,乃是在元代开通贾鲁河之后。当时货运到此转陆运到开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7852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2
下一篇 2023-02-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