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品内容

鲁班学艺2023-02-02  41

法作品是书法艺术的一种相对完整的表现形式,也是一种娱乐方式。

书法作品的款式主要有中堂、条幅、横披、对联、匾额、长卷及扇面等等·

一般来讲,书法作品由正文和款识构成。正文有三种外观形式:

1、纵有行,横有列;

2、纵有列,横无行(或纵无列,横有行);

3、纵无行,横无列。款识中,字体小于正文字体,书体可与正文保持一致或有区别,风格与正文协调。

从微观讲,书法应讲究字的线条、结构与整幅作品的章法和情感。

(书法作品图例:济南赵品华书法作品,见附图)

书法作品分软笔和硬笔,即毛笔和钢笔等,还分“体”,如

楷书

女书 · 僰文 · 方块侗字 · 岱喃字竹书 · 契丹文 · 女真文 · 西夏文古壮字、喃字、口诀、假名楷书,又称正楷、楷体、正书或真书,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手写字体风格。

隶书:

隶书又称佐隶、徒隶、隶字、隶文、佐书、今文、史书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又有秦隶,草隶、汉隶、古隶、八分、飞白、散隶之分。

行书:

一 ,行楷书。其特点是以楷书结字为体、以行书笔意为用,将端庄、凝重与灵动融为一体,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行楷和元代以后尚意书风的行楷大都有此特点。如北朝造像题记和墓志书法以及杨凝式的《韭花帖》等。二,行书。其特点是结字与笔法都趋向简易、流行,是行书类书法的成熟与规范样式。如王羲之的《兰亭序》、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米芾的《蜀素帖》等。三、行草书。其特点是行草夹杂,或者行书杂草字,或者草书杂行字,亦或以行书笔意入草,或者以草书笔意入行。

草书:

◎藁书亦称“藁草”、“草藁”。“藁”即“稿”。作文必先起稿,其书多涂改而潦草,故名。

◎章草也称“隶草”,“急就”,“行草”。章草是早期草书和汉隶相融的雅化草体,波挑鲜明,笔画钩连呈“波”形,字字独立,字形扁方,笔带横势。章草在汉魏之际最为盛行,后至元朝方复兴,蜕变于明朝。

◎大草 指“今草”中形体较大、笔划较“小草”更省简、体势更放纵者,与“小草”相对称。“大草”几近于线符、纯用草法,难以辨认,亦一时兴至之作也。唐张旭、怀素有“狂草”之作,最为放恣,或混称为“大草”。

◎小草 指“今草”中形体较小、笔划虽省略但较易认者,与“大草”对称。

◎狂草 最为恣肆放纵的草书。唐·张旭所创。

适合家里挂的书法作品内容如下:

诚信是金、风生水起、大业龙腾

厚德载物 、融通四海、马到成功

龙马精神、上善若水、天道酬勤

地道酬善、人道酬诚、业道酬精

商道酬信、真水无香、紫气东来

天顺人和、知足常乐 、闻鸡起舞

人道酬善、商道酬信、积学储宝

惠风和畅、春华秋实 、凭高观远

志存高远、风光霁月、志在千里

心如止水、锲而不舍、壮志凌云

道法自然 、闲云野鹤、业精于勤

老骥伏枥 、难得糊涂、剑胆琴心

博雅达观、宠辱不惊、道法自然

淡泊明志、大智若愚、清气若兰

福由心造、中庸和谐、紫气东来

观海听涛、厚德载物、厚德载福

 客厅悬挂什么字画:

客厅是家里待人接物、休闲娱乐活动的场所,也是聚财的地方。选择一些字画来做装饰品,也可以体现主人的修养和品位。而书画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完美融合点,于是家庭装修中墨宝书法必不可少! 客厅书法作品内容哪些好呢?

客厅的正、背面以及电视机两旁都可以选挂字画,画面内容多以书法为主。正、背 面的书法以六尺对开横佛教黄为宜,电视机两旁以四尺对开条屏白宣为宜。内容可选一些有诗情画意的诗词、名言等,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三国演义卷首 语“滚滚长江东逝水”李世民的“百字箴言”名言:“一窗佳景王维画,四壁青山杜甫诗”等。字体以行草或隶书为好。例:王少华老师四尺横幅书法作品《紫气东来》

楷书主要有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柳公权的《神军策碑》、《玄秘塔碑》和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小楷中钟绍京的《灵飞经》我觉得也很不错;行书有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子侄文》,苏轼的《黄州寒食帖》

原文全文:

(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释文

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禊饮之事。此地德高望重者无不到会,老少济济一堂。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林木繁茂,竹篁幽密。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映衬在左右,引溪水为曲水流觞,列坐其侧,即使没有管弦合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也足以令人畅叙胸怀。这一天,晴明爽朗,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纵目游赏,胸襟大开,极尽耳目视听的欢娱,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人们彼此亲近交往,俯仰之间便度过了一生。有的人喜欢反躬内省,满足于一室之内的晤谈;有的人则寄托于外物,生活狂放不羁。虽然他们或内或外的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的性格各不相同,但当他们遇到可喜的事情,得意于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竟然都会忘记衰老即将要到来之事。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发生厌倦,情事变迁,又不免会引发无限的感慨。以往所得到的欢欣,很快就成为历史的陈迹,人们对此尚且不能不为之感念伤怀,更何况人的一生长短取决于造化,而终究要归结于穷尽呢!古人说:"死生是件大事。"这怎么能不让人痛心啊!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的感慨,其缘由竟像一张符契那样一致,总难免要在前人的文章面前嗟叹一番,不过心里却弄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我当然知道把死和生混为一谈是虚诞的,把长寿与夭亡等量齐观是荒谬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这正是事情的可悲之处。所以我要列出到会者的姓名,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尽管时代有别,行事各异,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动因,无疑会是相通的。后人阅读这些诗篇,恐怕也会由此引发同样的感慨吧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7781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