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是一个翻译词汇,它原指古希腊时期在奥林匹亚举行的对天神宙斯的祭祖活动;该活动中的体育比赛被称为“奥林匹亚竞技”。文艺复兴时期,研究古希腊文化的人们开始把“奥林匹亚竞技”称为“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由于在其召开期间还要进行学术讨论、诗歌朗诵、艺术展览等文化活动,人们便把包括奥林匹亚竞技在内的整个活动冠以“奥林匹克”的称呼;为了与现代相区别,故又称之为“古代奥林匹克”。
奥林匹克格言为:“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
1、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因举办地点在奥林匹克而得名。传说古代奥运会是由众神之王宙斯所创始的。
2、第1届古代奥运会于公元前776年举行,到公元394年共举行了293届。运动会每隔1417天即4年举行一届。后来人们将这一周期称为奥林匹克周期。随着近代体育的兴起,希腊人民希望恢复古代奥运会。在1859――1889年,希腊曾举办过4届奥运会,做了初步尝试。
3、自1883年开始,法国人顾拜旦致力于古代奥运会的复兴。经他与若干代人的努力,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于1894年6月23日成立。顾拜旦制订的第一部奥林匹克宪章强调了奥林匹克运动的业余性,规定在奥运会上只授予优胜者荣誉奖,不得以任何形式发给运动员金钱或其他物质奖励。1893年4月6――15日,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举行。
奥林匹克指的是顾拜旦。
奥林匹克主义(Olympism)一语是奥林匹克运动先驱者顾拜旦首先使用的,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
1984年1月,在瑞士圣莫里茨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42次全会上,将每年6月23日定为“奥林匹克日”,并在当年6月23日举行了首次活动。此后,每年6月17日至24日,各国奥委会都要组织群众性长跑及其他群体活动。
2004年雅典奥运会,俄罗斯28岁的老将涅莫夫在男子单杠决赛中用6个飘逸的空翻征服了全场观众,赢得阵阵掌声。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他最后成绩只有为9.725分,仅排第三。全场观众为涅莫夫感到不平,都站起来举手挥旗并持续发出嘘声,迫使比赛中断无法继续。
奥林匹克历史上最伟大的一幕:
1968年的墨西哥城奥运会上,坦桑尼亚选手阿赫瓦里被人挤倒踏伤,当他拖着被踩穿孔的膝盖和脱臼的肩膀,一瘸一拐地最后一个人跨过终点线时,数万人的会场,全场肃穆,观众全体起立,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奥林匹克起源于公元前776年。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起源于古希腊,古奥运会从公元前776年起,到公元394年止,经历了1168年,共举行了293届,带动了人类的体育运动的发展。
公元前776年至公元前388年,公元前776年,伯罗奔尼撒的统治者伊菲图斯,努力使宗教与体育竞技合为一体。它不仅革新宗教仪式,还组织大规模的体育竞技活动,并决定每4年举行一次。所以公元前776年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就正式载入史册,成为古代奥运会的第1届。
古代奥运会从第1届起,决定每4年举行1次,每届只举行1天。随着比赛项目的不断增多, 从第22届古代奥运会开始, 组织者决定将比赛时间改为3天, 加上开幕式、闭幕式及庆典活动,整个会期为5天。
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奥运会:
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父”顾拜旦的倡导下,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896年4月6日至15日在希腊雅典举行。这届奥运会设田径、游泳、举重、射击、自行车、古典式摔跤、体操、击剑和网球9个大项43个小项,共有13个国家的311名运动员参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