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举制征辟制的区别是选拔人才的方式不同。
1、察举制采用自下而上的选拔方式
“察举”是指中央和地方高级官员将经过考察的优秀人士推荐给朝廷,以备录用,又叫“荐举”。察举制不同于以前先秦时期的世官制和从隋唐时建立的科举制,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2、征辟制采用自上而下的选拔方式。
“征辟”指朝廷或三公以下召举布衣之士授以官职,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叫“征”,三公以下高级官吏聘布衣为自己幕僚属官叫“辟”。所谓“徵辟”,就是征召名望显赫的人士出来做官,皇帝征召称“徵”,官府征召称“辟”。
征辟是中国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又称“辟除”。辟召制在东汉尤为盛行,公卿以能招致贤才为高,而俊才名士也以有所依凭为重。在汉代的选官制度中,征辟作为一种自上而下选任官吏的制度,地位仅次于察举。
扩展资料:
察举制的好处
1、打破阶级垄断
在察举制下,个人的社会背景、家庭出身不再是选士任官的唯一依据。地方士人只要有真才实学,有一定的社会威望,或有值得称颂的道德品质,就有可能成为察举对象,从而登上仕途。
2、有利于招徕各类人才
察举科目很多,有孝廉、秀才、明经、明法、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孝悌力田等不下十几种,而且又让熟悉地方情况的州郡长官亲任察举官,这就能把各类人才作为察举对象,选士任官,这无疑有利于封建国家的统治。
3、有利于中央集权
在察举制下,察举权虽下放到地方,但官吏任免权最终由中央掌握,中央仍可自由委派官吏。而在军功制下,极易出现地方诸侯“功高盖主”的现象,对皇权造成威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征辟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察举制
一、选拔顺序不同
1、察举制:察举制采用自下而上的选拔方式。
2、征辟制:征辟制采用自上而下的选拔方式。
二、方式不同
1、察举制:中央和地方高级官员将经过考察的优秀人士推荐给朝廷,以备录用。
2、征辟制:朝廷或三公以下召举布衣之士授以官职,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叫征,三公以下高级官吏聘布衣为自己幕僚属官叫辟。
三、特点不同
1、察举制:察举制有利于招徕各类人才;察举制有利于中央集权,这与军功制相比更加明显。
2、征辟制:尽管由此入仕者的数量不多,但它通过皇帝征聘和高官辟除的方式给予应征者以特殊礼遇,可以使得一些本不愿为官的硕学名儒之士加入到封建统治阶层中来,而且统治者也可以籍此沽得求贤之名。
1.察举制是指中央和地方高级官员将经过考察的优秀人士推荐给朝廷,以备录用,又叫荐举。
2.征辟制指朝廷或三公以下召举布衣之士授以官职,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叫征,三公以下高级官吏聘布衣为自己幕僚属官叫辟。
3.察举制和征辟制的主要区别:汉朝选官制度是察举制和征辟制,包括察举,皇帝征召,州府和州郡辟除,大臣举荐,考试等。
4.察举及选举,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的制度。
5.征辟,包括皇帝征召和公府州郡辟除,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选拔官吏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