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文旁和反文旁是:反文旁是指“攵”,折文旁是指“夂”。
攵,汉字部首之一。在现代汉字中,“攴”大多写成“攵”,只有极少数字保留着“攴”的写法。从“攴”的字多与打、敲、击等手的动作有关。
夂,zhōng,zhǐ,从後至也。象人两胫後有致之者。凡夂之属皆从夂。
折文旁和反文旁的字有:
1、放,汉语一级字,读作fàng,最早见于甲骨文。放的本义是将罪犯驱逐到环境恶劣的远疆。后引申为强行遣送、遣行;舍弃,废置不用。
2、务(读作wù)是汉字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时期文字。本义是专力从事、致力追求。后引申为要事、事业,泛指则谓工作、公务等意思。
反文旁是指“攵”,折文旁是指“夂”。反文旁,笔画共4笔。一撇,二横,三撇,四捺,可分别分离开,是各自独立的笔画。折文旁,笔画共3笔。一撇,二横撇,三捺。其中第二笔横撇是一笔,不可以分开写。
反文旁和折文旁具体区别
1、字典中常用字及结构不同。
如:故、数、放、收等都是反文旁。用反文旁的常见词较多,多为左右结构。
如:冬、夏、处、复等。用折文旁的常见词相对较少,多为上下结构。
2、词语释义不同。
“攵”为汉字部首之一。本义大多与鞭打、敲打有关,如“牧”、“攻”、“败”等。在现代汉字中,“攴”大多写成“攵”,只有极个别汉字保留着“攴”的写法,如“敲”。
夂,作为汉字部首,从後至也。本义多为象人两胫後有致之者,意为两条腿走路,为甲骨文演化。
折文旁和反文旁的区别口诀为:反文旁是指“攵”,折文旁是指“夂”。
反文旁,有四笔,撇横撇捺要牢记;折文旁,有三笔,二笔横撇不分离。偏旁是合体字的构字部件。古代人把左右结构的合体字的左方称为“偏”,右方称为“旁”,如今合体字各部位的部件统称为偏旁。
汉字绝大部分是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组成,所以,“偏旁”,主要包含形旁和声旁两类。如“语”字,由“言”和“吾”两个偏旁组成;“盆”字由“分”和“皿字底”两个偏旁组成;“问”字由“门字框”和“口”两个偏旁组成。
偏旁简介:
偏旁,汉语词语,是指对合体字进行切分后得到的某个部分。以前称合体字的左方为“偏”,右方为“旁”;把合体字的组成部分统称为“偏旁”。位于字的左边,叫“左偏旁”;位于字的右边,叫“右偏旁”。
传统的汉字结构学说里,根据汉字的构成单位把汉字分成独体字、合体字两类。独体字(日、月、牛、羊、上、下等)由笔画构成,合体字(休、取、涉、森、竿、架等)则由偏旁构成。所以,偏旁是传统汉字结构学说里的一个名称,指的是“六书”中会意、形声字里的组成部分,或表义或表音。
如“休”中的“亻”和“木”,“取”中的“耳”和“又”,“架”的“加”和“木”等。偏旁由笔画构成,比笔画高一个层次。偏旁还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如是否成字的,是否复合可再分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