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硝酸钠对人体有害吗?

湖南新化2023-02-02  25

色至淡黄色粒状结晶或粉沫,无臭,有吸潮性,有毒,微溶于醇及乙醚,水溶液呈碱性,PH值约为9。相对密度(水=1):2.17;熔点:271℃;沸点320℃(分解)。

危险性类别

健康危害: 毒作用为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形成高铁血红蛋白。急性中毒表现为全身无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胸部紧迫感以及呼吸困难;检查见皮肤粘膜明显紫绀。严重者血压下降、昏迷、死亡。接触工人手、足部皮肤可发生损害。

吃了一点是是什么意思啊?在腌肉、咸菜里都有的,只不过量很少而已,多吃不好,在腌制食品的前三天内,量逐渐增多,三天后,含量渐渐减少,但始终含有的。所以要少吃腌制品。

白色至淡黄色粒状结晶或粉沫,无臭,有吸潮性,有毒,微溶于醇及乙醚,水溶液呈碱性,PH值约为9。相对密度(水=1):2.17;熔点:271℃;沸点320℃(分解)。

危险性类别

健康危害: 毒作用为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形成高铁血红蛋白。急性中毒表现为全身无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胸部紧迫感以及呼吸困难;检查见皮肤粘膜明显紫绀。严重者血压下降、昏迷、死亡。接触工人手、足部皮肤可发生损害。

吃了一点是是什么意思啊?在腌肉、咸菜里都有的,只不过量很少而已,多吃不好,在腌制食品的前三天内,量逐渐增多,三天后,含量渐渐减少,但始终含有的。所以要少吃腌制品。亚硝酸钠为白色至淡黄色粉末或颗粒状,味微咸,易溶于水。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人类环境中,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含氮化合物。人体内硝酸盐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还原为亚硝酸盐,N-亚硝基化合物的前体物质。

外观及滋味都与食盐相似,并在工业、建筑业中广为使用,肉类制品中也允许作为发色剂限量使用。由亚硝酸盐引起食物中毒的机率较高。

扩展资料:

一、产生来源

1、食物中作为发色剂和防腐剂的亚硝酸盐。

2、从食物中添加的硝酸盐转化而来。

3、蔬菜,尤其是从不新鲜的蔬菜中转化而来。

二、预防措施

1、蔬菜应妥善保存,防止腐烂,不吃腐烂的蔬菜。

2、食剩的熟菜不可在高温下存放长时间后再食用。

3、勿食大量刚腌的菜,腌菜时盐应多放,至少腌至15天以上再食用;但现腌的菜,最好马上就吃,不能存放过久,腌菜时选用新鲜菜。

4、不要在短时间内吃大量叶菜类蔬菜,或先用开水焯5分钟,弃汤后再烹调。

5、肉制品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用量要严格按国家卫生标准规定,不可多加。

6、苦井水勿用于煮粥,尤其勿存放过夜。

7、防止错把亚硝酸盐当食盐或碱面用。

8、多食入维生素C和维生素E,以及新鲜水果等。

9、蔬菜食用前沸水浸泡3分钟处理,马铃薯放在浓度为1%的食盐水或维生素C溶液浸泡一昼夜。

亚硝酸钠(NaNO₂),是亚硝酸根离子与钠离子化和生成的无机盐。亚硝酸钠有毒。人体极限摄入量一次最多不能超过0.3 G,超过摄入量会中毒,甚至死亡。

亚硝酸钠是一种强氧化剂,进入血液后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组织缺氧,使人体呈现蓝紫色中毒状态。亚硝酸钠的外观与食盐非常相似,容易误用。腌制肉制品、酱焖肉制品、烟熏烤肉、油炸肉、西式火腿、肉香肠、发酵肉制品、罐头肉及肉制品允许加入亚硝酸钠作为食品添加剂。

其特点是能提高肉的新鲜度,抑制微生物,有助于保持肉制品的结构和营养价值。亚硝酸钠的缺点也很明显,由于它是食品添加剂中的有毒物质,人体的极限摄入量最多不能超过0.3g。如果超过限制摄入量,就会造成人体亚硝酸钠中毒,甚至死亡。

扩展资料:

亚硝酸钠中毒的特征表现为紫绀,症状体征有头痛、头晕、乏力、胸闷、气短、心悸、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唇、指甲及全身皮肤、黏膜紫绀等,甚至抽搐、昏迷,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

应急处置:

如不慎和皮肤接触,可以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如不慎和眼睛接触,可以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并及时就医。

如不慎吸入,迅速至空气新鲜处,并及时就医。

如不慎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并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亚硝酸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食品添加剂亚硝酸钠

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无色或浅黄色的晶体,有咸味,外观类似于食盐(NaCl)。亚硝酸钠用于印染、漂白等行业,它还广泛用作防锈剂,是建筑业常用的一种混凝土掺加剂。在搅拌混凝土时,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氯化钙及亚硝酸钠等,可以促进混凝土凝固,提高强度,也可以用于北方冬季施工时,混凝土防冻。

亚硝酸钠有毒。人如果食用含有亚硝酸钠的食物,亚硝酸钠进入血液后,把亚铁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使血液失去携氧功能,而造成组织缺氧。表现症状为口唇、指甲、皮肤发紫,头晕、呕吐、腹泻等,严重的可以使人因缺氧而死亡。由于亚硝酸钠外观类似食盐,因此要严防把它误当食盐食用。

腐烂的蔬菜等也含有亚硝酸钠等亚硝酸盐类,不能食用。

除上述的急性中毒以外,亚硝酸盐类还对人有致癌作用,应加以注意。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7390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