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头抢地的意思是拿头撞地。
出自:西汉刘向《唐雎不辱使命》: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白话释义: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扩展资料
《唐雎不辱使命》记叙了唐雎在国家存亡的危急关头出使秦国,与秦王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终于折服秦王,保存国家,完成使命的经过;歌颂了他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
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翦灭各诸侯国,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秦人往往借迁移之名行灭国之实),由此引起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
以头抢地的读音是yǐ tóu qiāng dì。
“以头抢地耳”中的“抢”字是撞、触的意思,即用头撞地之意。出自《唐雎不辱使命》。
原句: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译文: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赏析
《唐雎不辱使命》记叙了唐雎在国家存亡的危急关头出使秦国,与秦王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终于折服秦王,保存国家,完成使命的经过;歌颂了他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揭露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虽不假修饰,却十分鲜明生动,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
以头抢地的读音:yǐ tóu qiāng dì,以头抢地中的抢字,读作qiāng,是撞、触的意思,即用头撞地之意。
一、以拼音: yǐ
释义:
1.用;拿:~少胜多。晓之~理。赠~鲜花。
2.依;按照:~次。~音序排列。
3.因:何~知之?。不~人废言。
4.表示目的:~广视听。~待时机。
5.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
6.跟“而”相同:城高~厚,地广~深。
7.姓。
二、头拼音: tóu 、 tou
释义:
[ tóu ]
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
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梳~。平~。分~。你的脸形留这种~不合适。
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笔~儿。中间粗,两~儿细。
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儿。提个~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儿啊!
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儿。蜡~儿。铅笔~儿。
6.头目:李~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儿。
7.方面:他们是一~儿的。心挂两~。
8.第一:~等。~号。
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车。~马。~羊。
10.姓。
[ tou ]
1.(~儿)名词后缀。
2.方位词后缀:上~。下~。前~。后~。里~。外~。
三、抢拼音: qiǎng
释义:
1.夺,硬拿:~劫。~夺。
2.赶快,赶紧,争先:~先。~占。~购。~攻。
3.刮,擦:磨剪子~菜刀。
4.当面责备或讽刺:~白他一顿。
四、地拼音: dì 、 de
释义:
[ dì ]
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心说。
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质。~壳。
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下。
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田~。~政。~主。
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区。此~。
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板。~毯。
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点。目的~。
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以处。
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境~。心~。
10.底子:质~。
[ de ]
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走。
扩展资料汉字演变:
相关组词:
1.以为[yǐ wéi]
认为:不~然。这部电影我~很有教育意义。我~是谁呢,原来是你。
2.以往[yǐ wǎng]
从前;以前:产品的质量比~大有提高。这地方~是一片荒野。
3.以前[yǐ qián]
方位词。现在或所说某时之前的时期:解放~。三年~。很久~。~他在这里工作过。
4.以后[yǐ hòu]
方位词。现在或所说某时之后的时期:从今~。五年~。毕业~。~我们还要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
5.以免[yǐ miǎn]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目的是使下文所说的情况不至于发生:加强安全措施,~发生工伤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