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圆周率是3.1415,圆的周长公式是:c = πd,这里c是周长,d是直径,π是圆周率.
词语:周三径一 [拼音]:zhōu sān jìng yī [释义]:.圆周周长与直径的比率为三比一。。唐 杨炯 《浑天赋》:“周三径一,远近乖於辰极;东井南箕,曲直殊於河汉。”参见“ 圆周率 ”。
径一而周三的意思:圆周率;比喻两者相差很远。
一、基本解释:
径:圆的半径;周:圆的周长。即圆的半径与圆的周长比为1:3,比喻两者相差很远。
二、详细解释:
1、【解释】:径:圆的半径;周:圆的周长。即圆的半径与圆的周长比为1:3,比喻两者相差很远。
2、【出自】:《周髀算经》上卷:“勾股圆方图。”(汉)赵爽注:“圆径一而周三。”
3、【示例】:即使寻到一点光明,却更分明的看见了周围的无涯际的黑暗。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小说二集序》
4、【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指差距大
5、【相关成语】:肮肮脏脏、昂昂不动、嗷嗷待食、暗约私期、暗约偷期、暗中盘算、暗中倾轧、暗中作梗、暗中作乐、黯然魂销、黯然无光、黯然无神、昂然而入、凹凸不平、聱牙诎曲、懊悔莫及
圆周率来历:
圆的周长与直径之比是一个常数,人们称之为圆周率。通常用希腊字母π 来表示。1706年,英国人琼斯首次创用π 代表圆周率。他的符号并未立刻被采用,以后,欧拉予以提倡,才渐渐推广开来。现在π 已成为圆周率的专用符号, π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这个地区或时代的数学水平,它的历史是饶有趣味的。
在古代,实际上长期使用 π=3这个数值,巴比伦、印度、中国都是如此。到公元前2世纪,中国的《周髀算经》里已有周三径一的记载。东汉的数学家又将 π值改为 (约为3.16)。直正使圆周率计算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首先应归功于阿基米德。
他专门写了一篇论文《圆的度量》,用几何方法证明了圆周率与圆直径之比小于22/7而大于223/71 。这是第一次在科学中创用上、下界来确定近似值。
第一次用正确方法计算π 值的,是魏晋时期的刘徽,在公元263年,他首创了用圆的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来逼近圆面积的方法,算得π 值为3.14。
我国称这种方法为割圆术。直到1200年后,西方人才找到了类似的方法。后人为纪念刘徽的贡献,将3.14称为徽率。
公元460年,南朝的祖冲之利用刘徽的割圆术,把π 值算到小点后第七位3.1415926,这个具有七位小数的圆周率在当时是世界首次。祖冲之还找到了两个分数:22/7和355/113,用分数来代替π ,极大地简化了计算,这种思想比西方也早一千多年。
祖冲之的圆周率,保持了一千多年的世界记录。终于在1596年,由荷兰数学家卢道夫打破了。他把π 值推到小数点后第15位小数,最后推到第35位。
为了纪念他这项成就,人们在他1610年去世后的墓碑上,刻上: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这个数,从此也把它称为“卢道夫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