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没有“自哀自怨”这个词语,应是:自怨自艾
“自怨自艾”的成语 解释:
【成语】:自怨自艾
【拼音】:zì yuàn zì yì
【简拼】:zyza
【解释】:怨:怨恨,悔恨;艾:割草,比喻改正错误。原意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只指悔恨自己的错误。
【出处】:《孟子•万章上》:“太甲悔过,自怨自艾。”
【示例】:但倘有不知道~的人,想将这位先生“送进疯人院”去,我可要拚命反对,尽力呼冤的。 鲁迅《集外集·“音乐”》
【近义词】:悔不当初、引咎自责
【反义词】:怨天尤人
【语法】:作谓语、状语、定语;指悔恨自己的错误
【英文】:repent and redress one's errors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孟子的学生万章对一些历史事件有所怀疑,问汤的贤相伊尹帮助汤统一天下是否正确。孟子说伊尹帮助汤统一天下后一直在辅佐朝政,汤的孙子太甲破坏法度被伊尹流放到相邑。三年后太甲悔过自新,伊尹迎接他回来做王
自哀自怜应写作自艾自怜。自艾自怜(zì yì zì lián)
〖解释〗艾:割草,比喻改正错误。原意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只指悔恨自己的错误。 后单指怨恨 意义基本同自怨自艾 艾:治理,改正
同义词:自怨自艾(zì yuàn zì yì )
〖解释〗怨:怨恨,悔恨;艾:割草,比喻改正错误。原意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只指悔恨自己的错误。
〖出处〗《孟子·万章上》:“太甲悔过,自怨自艾。”
〖示例〗但倘有不知道~的人,想将这位先生“送进疯人院”去,我可要拚命反对,尽力呼冤的。 ★鲁迅《集外集·“音乐”》
原句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意思是:秦国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而哀叹,却使后代人为它哀叹;如果后代人哀叹它而不引以为鉴,那么又要让更后的人来哀叹他们了。
原文: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译文:
唉!灭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灭秦国的是秦王自己,不是天下的人民。唉!如果六国的国君能各自爱抚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了;(秦统一后)如果也能爱惜六国的百姓,那就可以传位到三世以至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灭亡他呢?
秦国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而哀叹,却使后代人为它哀叹;如果后代人哀叹它而不引以为鉴,那么又要让更后的人来哀叹他们了。
出处:《樊川文集》——唐·杜牧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阿房宫赋》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杜牧二十三岁。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而藩镇跋扈,吐番、南诏、回鹘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
杜牧针对这种形势,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巩固国防。为了实现这些理想,他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
唐穆宗李恒以沉溺声色送命。接替他的唐敬宗李湛,荒淫更甚,“游戏无度,狎昵群小”,“视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进见”。又“好治宫室,欲营别殿,制度甚广”。并命令度支员外郎卢贞,“修东都宫阙及道中行宫”,以备游幸(《通鉴》卷二四三)。
对于这一切,杜牧是愤慨而又痛心的。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明白地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可见《阿房宫赋》的批判锋芒,不仅指向秦始皇和陈后主、隋炀帝等亡国之君,而主要是指向当时的最高统治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阿房宫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