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出自何处古诗

太原卫星发射2023-02-02  27

由汪鸾翔先生作于1923年前后的清华大学校歌中有一段“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无问西东”一语也被用于纪念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同名电影。“无问西东”这一语汇及其思想,其实是来自王国维先生的观点。

王国维先生是晚清民国重要的学者,也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清华大学国学院的“四导师”之一(另外三人为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王国维先生在1914年月于日本东京为《国学丛刊》撰写的序文中提出:“学无新旧也,无中西也,无有用无用也”的观点,认为学术应该打破旧学与新学、中学与西学、有用之学与无用之学的藩篱,才能获得真知。

王国维先生这样论述“学无中西”:世界学问,不出科学、史学、文学。故中国之学,西国类皆有之。西国之学,我国亦类皆有之。所异者,广狭、疏密耳。即从俗说而姑存中学、西学之名,则夫虑西学之盛之妨中学,与虑中学之盛之妨西学者,均不根之说也……余谓中、西二学,盛则俱盛,衰则俱衰。风气既开,互相推助。且居今日之世,讲今日之学,未有西学不兴,而中学能兴者;亦未有中学不兴,而西学能兴者。特余所谓中学,非世之君子所谓中学;所谓西学,非今日学校所授之西学而已。治《毛诗》《尔雅》者,不能不通天文博物诸学;而治博物学者,苟质以《诗》《骚》草木之名状而不知焉,则于此学固未为善。必如西人之推算日食,证梁虞剫、唐一行之说,以明《竹书纪年》之非伪,由《大唐西域记》以发见释迦之支墓,斯为得矣。故一学既兴,他学自从之,此由学问之事,本无中、西,彼鳃鳃焉虑二者之不能并立者,真不知世间有学问事者矣。

“无问西东”的意思是年轻人面对未知的世界,豪气万丈,眼前无物,勇往直前。

《无问西东》是由上海腾讯企鹅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太合娱乐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由李芳芳自编自导,章子怡、黄晓明、张震、王力宏、陈楚生领衔主演的剧情片,于2018年1月12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影片讲述了四个不同时代却同样出自清华大学的年轻人,对青春满怀期待,也因为时代变革在矛盾与挣扎中一路前行,最终找寻到真实自我的故事。

幕后制作

该片最初是作为向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献礼的作品,片名《无问西东》取自清华大学校歌中的一句歌词: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2012年4月16日,该片在北京的拍摄部分完成,之后剧组前往云南拍摄取景;同年12月31日,电影正式杀青。此外,影片还在北京、云南、甘肃、广东等地取景,并且全片采用胶片进行拍摄。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心之所向,无问西东!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出自明代的《增广贤文》(作者不详), 百度知道的解释是:多多地做善事,过好当下,先不要去问前程如何。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心之所向,无问西东”。老何的理解是:您认为值得做的好事善事,不管前路茫茫,困难重重,都应该不畏艰难险阻,不计较个人得失,坚韧不拔地奋勇向前;自己内心的向往和梦想,不需要担心人家的议论非议,不需要左顾右盼,都应该心无旁骛,锲而不舍地努力追求和砥砺前行。

很多年以前,老何有缘学习了道盛和夫的《活法》,道盛和夫认为: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X热情X能力。

稻盛和夫称“只有这个方程式才能解读我自己的幸福人生,才能解读京瓷和KDDI的顺利发展,以及日本航空的成功重建。”这个方程式中,他将“思维方式”放在了首位,而将“能力”放在了第三位,原因何在?

这里的“能力”和“热情或努力”分别可以从0分到100分打分,两者相乘。

与自以为能力强、骄傲自满、不肯努力的人相比,认为自己能力平平,但比谁都努力、有燃烧般热情的人更能够取得更为出色的事业成果。在这个乘积的基础上,再乘上“思维方式”即等于人生或事业的结果。

所谓“思维方式”就是人生态度。从–100分到+100分打分。因为是相乘关系,稍稍负面的“思维方式”,就会带来负的人生结果。

所以,在“人生·工作的方程式”中,个人的努力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人必须具备作为人应该有的正确的思维方式。

多年以来,老何一直在思考:什么是正确的思维方式呢?如何才能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呢?

最近,老何有缘学习了《了凡四训》的四个如何把握和掌控自己命运的心法: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

老何觉得是每一个人的人生必修课程,也是成就圆满人生的重要基石。非常值得各位有兴趣的朋友学习和思考。

《了凡四训》,掌控自己的命运,就靠这四点,受益一生

《了凡四训》是袁了凡先生在六十九岁时所作的戒子家训,这篇家训以他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讲述了如何改造命运,心想事成。

了凡先生生活非常的俭朴,在家境允许的前提下,常常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亲戚朋友,他每天反省改过,不断的修德养性,为了教育自己的儿子,他写下了四篇短文,当时命名为《戒子文》《训子文》,后来有识之士为了启迪世人,就改名为《了凡四训》。

制定家训和家规历来都是中国家庭教育的一大特点,如有《曾国藩家训》,而这些立身处世,修德立业的经验总结,越来越誉为家教的典范,甚至被古今中外的社会的各个阶层所肯定。

曾国藩就对《了凡四训》最为推崇,读后甚至改名号为“涤生”,“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

这篇家训一共分为四部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

一、立命之学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所谓“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袁了凡先生将自己的经历,所见到的改造命运的种种考验,告诉儿子,希望他的儿子袁天启不要被命运束缚住。

有一天他去栖霞山拜见云谷禅师,这是一位高僧。于是他同禅师面对面坐在一间禅房里,三天三夜,连眼睛都没有闭。云谷禅师就说:凡是一个人,之所以不能成为圣人,只是因为妄念,在心中不断的纠缠,而你静坐三天,我没有看见你起一个妄念,这是什么原因?

袁了凡就说:我的命被算命先生算定了,什么时候生,什么时候死,什么时候得意,什么时候倒霉,都是定数,没办法改变,我何必胡思乱想,浪费精神。

云谷禅师就笑了:我本以为你是什么了不起的豪杰,原来也只是个凡夫俗子。

“此话怎讲?”袁了凡追问道。

“只要是平常人,一颗心不停的起妄念,就会被阴阳气数束缚,若是一个极善的人,数就拘不住他,这股善的力量会让他转祸为福。当然极恶之人,数也拘不住他,这股恶的力量,会让他转福为祸”云谷禅师解释道。

《诗经》上说:永言配命,自求多福。人要时常想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合不合天道,很多福报,不用求,自然就会有。

《易经》也是为一些有道德有仁义的君子打算,帮助他们趋吉避凶,往吉祥的方向去。

如果说命运是不能改变的,那么吉祥又如何可以趋,凶险又哪里可以避呢?《易经》上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二、改过之法

《左传》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人要改过,要发三心:第一是耻心,第二是畏心,第三是勇心。

孔子说:“知耻近乎勇。又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便真叫错误了。所以,敢于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并进行改正,这是一种勇气和美德,也是不断的完善自我、取得进步的阶梯。

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断毒树,直断其根,不要简单的摘几片叶子,或者砍几个树枝,要从心底彻底的认识和改过。

小的过失尚且要改,大的罪孽自然不能再犯。在《左传》《国语》等记载史实的书中有这样的记载,说是在东周的春秋时代,各国官吏相互来往频繁,在平时的为人处世中,往往仅凭一个人的言语举止,就能推测出他的吉凶祸福。

一个人在尚未发生事情的时候,预先显露出来的吉凶祸福现象,都是发自内心,而表现在外的行为。

处事稳重,待人厚道的人,往往福报深厚,行为不庄重,待人刻薄的,容易招惹灾祸。如果想要得到福报,避开灾祸,就要从改正过失开始。

首先,要发起羞耻心,很多时候,我们偷偷的做了一些不合乎道义的事情,还以为别人不知道,而表现出傲慢的样子,毫无一点羞愧之心,于是就这样沉沦下去,一错再错。

然后,要有恐惧之心,要知道举头三尺有神明,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千万不要有自欺欺人的心态,以为别人没看见,就可以肆无忌惮。

一个人只要能发出勇猛坚决的善念,就能把握住自己的命运。譬如上千年的幽暗山谷,只要有一盏明灯照射进去,那么这千年的黑暗就可以去除。所以过失不论大小,只要可以改过,便是可贵的。

最后,就是要有勇猛心。人犯错后不能改过的原因,大多是因为得过且过,明白过失之后,立即痛下决心,不可以延迟,犹豫不决,东等西等,自欺欺人。

犯小过,就要像尖刺戳进肉内一样,必须赶快剔除,若是犯了大的罪业,更要像毒蛇咬到手指一样,尽快吸出毒液,斩断毒血流通之处,不可以有一点犹豫,以免毒液蔓延全身。

如果能具备这三种心,一旦发现过失,立即改正。一定可以枯木逢春,福德深厚。

三、积善之方

对于善恶的判断,要有正确的是非观,为善要明理,理智,不要一时感情用事,以为自己在帮人,实际上是造恶。

为善的方式有很多,简单的说大约有这十种:

与人为善,看到别人有一点善心,就帮助他,让他的善心增长,看到别人做善事,力量不够,就去帮忙,使得善举可以完成。

存敬爱之心。比自己好的人,比自己年长的人,要敬重,比自己年纪小的人,不如自己的人,要爱护。

成人之美。譬如有人想做好事,但是没有决心,应该鼓励和支持他去完成,别人遇到困难不能前进,可以帮助他,指引他。切忌不可以有嫉妒他人之心,存心破坏。

劝人为善。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但自己做,也要劝导别人多做。

救人之危。世人多喜欢颈上添花,而不愿意雪中送炭,当别人遇到困难和危险的时候,伸手拉一把,有钱出钱,没钱出力,帮助他人解决危机困境。

兴建大利。有大力量的人,可以做一些利益大众的事情,比如当官的可以为国为民多做些好事实事。

舍财作福。“释门万行,以布施为先。”佛门里的万种善行,以布施为首要。在能力范围内,可以做一些公益捐赠,帮助他人,积累福报。

护持正法。知道善恶,明辨是非,多读圣贤经典,具有正知正见。

敬重尊长。对于比自己年长,比自己有学问,见识高的人,都要存敬重之心,不可因为嫉妒,就诋毁轻看。

爱惜物命。珍惜粮食,爱惜动物。不可胡乱糟践杀害。

四、谦德之效

《易经》中唯“谦”这一卦,六爻皆吉。《书经》上说:“满招损,谦受益”。

《易经》上说:“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天道就是,凡是骄傲自满的人,就使得他亏损,谦虚的人,就让他得到好处。地道就是,骄傲自满的人,要让他改变,不能让他永远的满足,而谦虚的人使得他滋润不枯竭,就像低洼的地方一样,必定让它填满。鬼神的道理就是,骄傲的人使得他受害,谦虚的人就让他得福。人的道理是,厌恶骄傲自满的人,喜欢谦虚的人。

《了凡四训》上说:“凡天将发斯人也,未发其福,先发其慧,此慧一发,则浮者自实,肆者自敛”

一个人能谦虚,在社会上一定会得到大众的广泛支持和信任,懂得谦虚的人,便知道了“日新又新”的重要。学问要进步,为人处事要进步,每一样进步都是从谦虚得来,若无谦虚,觉得自己已经很了不起了,便不会再有进步的行动,所以称为谦德。

这四个部分都是在讲修心的重要性,正所谓:“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

稻盛和夫早年读到《了凡四训》后,就将其所为人生指导。

他后来也在他的著作中说道:我邂逅了袁了凡的《了凡四训》,顿悟时得到了顿悟的感觉,原来人生是这样的。我们的人生可能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经历,在遭遇到每次经历的时候,你的心中怎样去想,怎样去描绘自己的愿望,这些想法和信念,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你心里都是美好,你做的是善事,肯定会有好报,相反,你每日居心叵测,做恶事,肯定会有恶报,从此以后,我就认为:必须要美化,净化自己的心灵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7177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