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是脊椎动物,古爬行类。种类较多,体型极为不同,是蜥龙类和鸟龙类的通称。1822年,英国医生曼特尔(Gideo Mantall)(1790~1832)首先发现恐龙化石,1842年,英国古生物学家欧文(Richard Owen)(1804~1892)创立了“恐龙”名称。
恐龙的体长和体重差异明显。大的体长达数十米,重四五十吨小的体长不到1米。有食肉的、也有食植物的。
发展历程
恐龙在中生代极为繁盛,称霸一时,地球上成为“龙”的世界。如空中飞翔的翼龙,前肢变成飞行器官,水中生活的鱼龙,陆地上或沼泽中生活的禄丰龙和合川马门溪龙都是典型代表。非鸟恐龙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之久,兽脚类恐龙中的一个支系分化出鸟类,可是在白垩纪末期,它们却突然在世界各地销声匿迹了。
这是由于强烈的造山运动,地形、气候的改变和食物的短缺等原因,在地球上占统治地位长达1亿多年的古代爬行类—— 恐龙,至中生代末期全部绝灭。
恐龙(拉丁学名:Dinosauria)是中生代多样化优势陆栖脊椎动物,曾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亿6千万年之久。恐龙最早出现在2亿3千万年前的三叠纪,灭亡于约6千5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所发生的白垩纪末灭绝事件。但是恐龙的后代——鸟类存活下来,并繁衍至今。恐龙是中生代的优势陆栖脊椎动物,尤其是在侏罗纪与白垩纪。在恐龙占优势的侏罗纪与白垩纪期间,几乎所有身长超过1米的陆地动物皆为恐龙,同时代的其他动物因此受到体型发展与生态位上的限制。举哺乳类为例,它们的体型多接近现代的啮齿动物,不超过猫的大小,食性为肉食性,以小型动物为生。生存在白垩纪的三椎齿兽目(Triconodonta)的巨型爬兽(Repenomamus
giganticus)是个少数例外,巨型爬兽体重12到14公斤,已知会以幼年鹦鹉嘴龙等小型恐龙为食。
恐龙家族极为庞大、多样性。截止到2006年的学术研究,已确定有超过500个属;根据估计,化石记录中曾出现的属总数约为1850个,当中有75%已被发现化石。一个早期的研究推测恐龙有将近3,400个属,但大部分无法在化石记录中保存下来。截至2008年9月17日为止,恐龙记有1,047个种。恐龙有草食性动物,也有肉食性、杂食性动物。有些恐龙以双足行走,或四足行走,或如砂龙和禽龙可以在双足和四足间自由转换。许多恐龙的身上具有鳞甲,或是头部长有角或头冠。尽管恐龙以其巨大体型而著称,但许多恐龙的体型只有人类大小,甚至更小。目前已在全球各大洲发现恐龙化石,包含南极洲在内。无论体型大小,恐龙对陆地生活的适应性堪称卓越,但它们无法占据海生以及飞行动物的生态位。
地球历史上的中生代曾经栖息过种类繁多的爬行动物,这其中最著名的也许就要属恐龙了。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恐龙化石多达几百种,这样一个主宰地球1.6亿年之久的庞大动物类群在白垩纪末期却突然覆灭。写下了生物史上令人费解的一章。
恐龙是出现在中生代时期一类爬行动物的统称。
恐龙是爬行动物大家族中的一大类成员,它们生活在地球历史的中生代,恐龙大约出现在三叠纪的中晚期,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极为繁盛,但到白垩纪末突然在世界各地全部消失,几乎所有种类的恐龙都灭绝了,但是有一种观点认为,现代鸟类与某种恐龙有血缘关系。
恐龙的特点
恐龙的特点是后额骨缺失。肱骨有一个低三角脊,附着于胸锁肌,约为肱骨长度的1/3至1/2。髂骨后部有突出块,髋臼穿孔。胫骨末端有一个宽阔的边缘,带有向后的凸缘。恐龙的腿骨又大又结实,足以支撑他们庞大的身体。恐龙的咬合力非常的厉害。骨骼特征力量是大型食草恐龙最重要的要求。同时,他们一种巧妙的结构已经发展到减轻其他骨骼的重量而不会导致强度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