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意思:山中群鸟一只只高飞远去,天空中的最后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
扩展资料
诗中“众鸟”、“孤云”这种动的意象与“敬亭山”这种静的意象相反并置,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里仅仅出现了量的变化,而心理的维度却产生着质的变化: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往往对“逝去”。
对“消散”有着特殊的敏感,人事短暂,宇宙永恒,常常是他们不遇时发出的慨叹。诗人引恒久的山为知己,可能是“长安不得见”后,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方式了。就算长安招引他,他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随“众鸟高飞”而去。
诗意: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高的敬亭山了。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绝,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
诗人笔下,不见敬亭山秀丽的山色、溪水、小桥,并非敬亭山无物可写,因为敬亭山“东临宛溪,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从诗中来看,无从知晓诗人相对于山的位置,或许是在山顶,或许在空阔地带,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
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
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全诗似乎全是景语,无一情语,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虽句句是景,却句句是情,就像王夫之所说,是“情中景,景中情”。
扩展资料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
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和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
上元二年(761年),李白已岁逾花甲,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漂泊流离,经历了蒙冤被囚禁的牢狱之灾,经历了带罪流放的屈辱之后,李白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宣城时,再也没有昔日友朋如云、迎来送往的场面了,再也没有北楼纵酒、敬亭论诗的潇洒了。
他兀自一人步履蹒跚地爬上敬亭山,独坐许久,触景生情,十分伤感,孤独凄凉袭上心头,情不自禁的吟下了《独坐敬亭山》这首千古绝唱。这比较符合李白创作此诗的时空背景。
名家点评
1、《唐诗广选》:蒋仲舒曰:便是独坐境界。
2、《诗薮》:绝句最贵含蓄,青莲“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亦太分晓。
3、《唐诗训解》:描写独坐之景,非深知山水趣者不能道。
4、《批选唐诗》:大雅玄冲。
5、《唐诗归》:钟云:胸中无事,眼中无人。钟云:说出矣,说不出。谭云:“只有”二字,人皆用作萧条零落,沿袭可厌,惟“相看两不厌”之下,接以“只有敬亭山”,则此二字,竟是意象所结,岂许俗人浪识!
参考资料:独坐敬亭山-百度百科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全诗的意思:山中群鸟一只只高飞远去,天空中的最后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
全诗如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和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