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宏观角度理解,地球是运动的、银河系是运动的、整个宇宙是运动的,所以,地球上的万物包括桌子都是运动的.
2、从微观角度理解,分子式运动的,质子、中字、电子也是运动的,万物都是由运动的物质组成的.
所以,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扩展资料:
运动,即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迄今为止,人们发现物质运动存在着五种基本形式,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依次为:
①机械运动(指的是物体的位置变动,比如汽车从甲地开到了乙地。机械运动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②物理运动(指分子、电子和其他基本粒子的运动,比如酒香不怕巷子深,就是因为酒分子在空气中运动)、
③化学运动(比如往澄清的石灰水里倒入二氧化碳,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就是发生了化学运动)、
④生命运动(是生命的新陈代谢,比如人从少年变成青年、中年、老年)、
⑤社会运动(指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是最复杂,最高级的运动形式)。
运动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部分重要的常考点,经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同时,该考点也是一个难点,考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常不能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因而做题错误率较高。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世界是永恒运动的,但同时也存在着相对的静止。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才能理解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对的。
物质只能在运动中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只能在运动中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将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固有属性区别开来,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这是指物质存在的状态,或者说“客观存在”本身的属性。
语句分析: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固有性质和存在方式,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运动具守恒性,即运动既不能被创造又不能被消灭,其具体形式则是多样的并且互相转化,在转化中运动总量不变。
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从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中理解运动,既承认运动具有绝对性又承认事物具有相对静止的状态。人类对于运动的理解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是物质运动的两个属性,其关系是: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指事物的相对位置和未发生质变)。在这一意义上说,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运动就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运动就是物质的特点
时间与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世界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故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这是对运动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解。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说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存在,某种稳定的物质形态之所以成为稳定的物质形态,正因为它有某种特定的运动形式,如果某种特定的运动形式结束了与它相应的物质形态也就不再是这特定的物质形态了,因此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表现出它的存在,人们认识物质,就是通过认识某种运动形式而认识其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