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距离地球有多远?

加具土命2023-02-01  24

月球离地球近地点距离为363,300千米。远地点距离地球最远的远地点距离为405,493千米。

月球距离指的是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为3.84×105km(约60RE),月球绕地球转动的轨道面(即银道)与地球公转轨道面(即黄道)的交角为5°。

是一种天文学的长度单位。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约为地球赤道周长的10倍。[1]月球直径为3476公里,约为地球直径的3/11。

月球表面面积大约是地球表面面积的1/14,比亚洲面积稍小。月球的体积只相当于地球体积的1/49。月球质量约等于地球质量的1/81.3。

月球离地球有多远?

月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是地球的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月球距离地球平均为384,401公里。这段距离约为地球赤道周长的10倍。月球轨道呈椭圆形,近地点平均距离为363300公里,远地点平均距离为405500公里。月球直径为3476公里,约为地球直径的3/11。月球表面面积大约是地球表面面积的1/14,比亚洲面积稍小。月球的体积只相当于地球体积的1/49。月球质量约等于地球质量的1/81.3。月球物质的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月面上自由落体的重力加速度地球上表面重力加速度的1/6。月球上的逃逸速度约为每秒2.4公里,为地球上的逃逸速度的1/5左右。

月球距离地球38.4万千米。

月球,俗称月亮,古时又称太阴、玄兔、玉盘,是地球的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相对于所环绕的行星,它是质量最大的卫星,也是太阳系内密度第二高的卫星,仅次于木卫一。月球表面布满了由陨石撞击形成的环形山。月球现在与地球的距离,大约是地球直径的30倍。

经过科学计算月地之间距离为384402.15千米

38万4千4百千米!

但有时近有时远!月球绕地球执行的轨道不是 *** 的;而是椭圆的,地球占据着两个圆心中间的一个;因此,月球离地球有时近。有时远,用天文学术语说,·它有时在近地点,

有时在远地点

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是 384,400千米 月球离地球近地点距离 为 35.7万 千米 距离地球最远的远地点距离为40.6万千米.

平均月地距离384400 千米。

近地点距离363,300千米。

远地点距离 405,493千米。

轨道资料

平均轨道半径384,403千米。

轨道偏心率0.0549。

近地点距离363,300千米。

远地点距离 405,493千米。

平均公转周期27.32天。

平均公转速度 1.023千米/秒。

轨道倾角在28.58°与18.28°之间变化。

升交点赤经125.08°。

近地点辐角 318.15°。

默冬章19 年。

平均月地距离384400 千米。

交点退行周期 18.61 年。

近地点运动周期8.85 年。

食年346.6 天。

沙罗周期18 年 10/11 天。

轨道与黄道的平均倾角 4°。

月球赤道与黄道的平均倾角 1°。

赤道直径 3,476.2 千米。

两极直径 3,472.0 千米。

扁率0.0012。

表面面积 3.79×10⁷平方千米。

体积2.199×10¹⁰ 立方千米。

质量 7.349×10²² 千克。

平均密度为水的3.350倍。

赤道重力加速度1.622 m/s²(地球的1/6)。

逃逸速度3千米/秒。

自转周期 27天7小时43分11.559秒(27.32天,同步自转)。

自转速度 16.655 米/秒(月球赤道)。

自转轴倾角在3.60°与6.69°之间变化 与黄道的交角为1.5424°。

反照率0.12

满月时视星等-12.74。

表面温度(t) -233~123℃ 平均23℃。

大气压1.3×10⁻¹⁰ 千帕。

平均距离为384400千米

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是 384,400千米 月球离地球近地点距离 为 35.7万 千米 距离地球最远的远地点距离为40.6万千米。

38.4万千米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一个天体,相距有38.4万千米。天文学家早已用望远镜详细地观察了月球,对月球地形几乎是了如指掌。月球上有山脉和平原,有累累坑穴和纵横沟壑,但没有水和空气,昼夜之间温差悬珠,一片死寂和荒凉。尽管巨型望远镜能分辨出月球上50米左右的目标,但仍不如实地考察那样清楚。因此,人类派出使者最先探访的地外天体仍选择了月球。

美国最早于1958年8月18日发射月球探测器,但由于第一级火箭升空爆炸,半途夭折了。随后又相继发射3个先锋号探测器,均告失败。1959年1月2日,前苏联发射月球1号探测器,途中飞行顺利,1月4日从距月球表面7500千米的地方通过,遗憾的是未能命中月球。这个探测器重361.3千克,上面装有当时最先进的通讯,探测装置。它在9个月后成为第一颗人造行星飞往太空深处。月球1号发射两个月后的3月3日,美国发射的先锋4号探测器,从距月面59000千米的地方飞过,也未击中月球。

月球号探测器

从1958年至1976年,前苏联发射24个月球号探测器,其中18个完成探测月球的任务。1959年9月12日发射的月球2号,两天后飞抵月球,在月球表面的澄海硬着陆,成为到达月球的第一位使者,首次实现了从地球到另一个天体的飞行。它载的科学仪器舱内的无线电通讯装置,在撞击月球后便停止了工作。同年10月4日月球3号探测器飞往月球,3天后环绕到月球背面,拍摄了第一张月球背面的照片,让人们首次看全了月球的面貌。世界上率先在月球软着陆的探测器,是1966年1月31日发射的月球9号。它经过79小时的长途飞行之后,在月球的风暴洋附近着陆,用摄像机拍摄了月面照片。这个探测器重1583千克,在到达距月面75千米时,重100千克的着陆舱与探测器本体分离,靠装在外面的自动充气气球缓慢着陆成功。1970年9月12日发射的月球16号,9月20日在月面丰富海软着陆,第一次使用钻头采集了120克月岩样口 ,装入回收舱的密封容器里,于24日带回地球。1970年11月10日,月球17号载着世界上第一辆自动月球车上天。17日在月面雨海着陆后,月球车1号下到月面进行了10个半月的科学考察。这辆月球车重756千克,长2.2米,宽1.6米,装有电视摄像机和核能源装置。它在月球上行程10540米,考察了8千平方米月面地域,拍摄了200幅月球全景照片和20000多张月面照片,直到1971年10月4日核能耗尽才停止工作。1973年1月8日发射月球21号,把月球车2号送上月面考察取得更多成果。最后一个月球24号探测器于1976年8月9日发射,8月18日在月面危海软着陆,钻采并带回170克月岩样品。至此,前苏联对月球的无人探测宣告完成,人们对月球的认识更加丰富和完整了。

徘徊者,勘测者探测器

美国继前苏联之后,先后发射了9个徘徊者号和7个勘测者号月球探测器。徘徊者探测器样子像个大蜻蜓,长3米,两翼太阳能电池板展开4.75米。探测仪器装在前部,电视摄像机放在尾部。勘测者探测器有3只脚,总重达1吨,装有当时最先进的探测装置。最初5个徘徊者探测器均无建树,直到1964年1月30日发射的徘徊者6号才在月面静海地区着陆。但由于电视摄像机出现故障,没有能够拍回照片。同年7月28日徘徊者7号发射成功,在月面云海着陆,拍摄到4308张月面特写照片。随后1965年2月17日发射的徘徊者8号和3月24日发射的徘徊者9号,都在月球上着陆成功,并分别拍回7137张和5814张月面近景照片。1966年5月30日发射勘测者1号新型探测器,经过64小时的飞行,在月面风暴洋软着陆,向地面发回11150张月面照片。到1968年1月1日发射的7个勘测者探测器中,有2个失败,5个成功。后来,美国又发射了5个月球轨道环行器,为阿波罗载人登月选择着陆地点提供探测资料。经过这一系列的无人探测之后,月球的庐山真面目显露出来了。

月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是地球的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月球距离地球平均为384,401公里。这段距离约为地球赤道周长的10倍。月球轨道呈椭圆形,近地点平均距离为363300公里,远地点平均距离为405500公里。月球直径为3476公里,约为地球直径的3/11。月球表面面积大约是地球表面面积的1/14,比亚洲面积稍小。月球的体积只相当于地球体积的1/49。月球质量约等于地球质量的1/81.3。月球物质的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月面上自由落体的重力加速度地球上表面重力加速度的1/6。月球上的逃逸速度约为每秒2.4公里,为地球上的逃逸速度的1/5左右。

月球在环绕地球作椭圆运动的同时,也伴随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每年一周。月球不但处于地球引力作用下,同时也受到来自太阳引力的影响,所以具有十分复杂的轨道运动。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但能反射太阳光。由于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因此,地球上的观测者所见到的月球被照这部分也在不断变化,从而产生不同的视形状。这叫月相。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月相变化的周期性,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计量时间的尺度。阴历或农历月就是以月相为基础,星期也是由此演化而来。

自古以来人们就知道,月球总以相同的一面向着地球。这是由于月球自转周期恰好和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周期相等造成的,而这两个周期相同则是潮汐长期作用的结果。

月球赤道面同它的轨道面有6度41分的倾角。因为这一倾角的存在和月球绕转速度的不均匀等原因,在月球运动过程中,地面上某一点的观测者多少还能看出月面边沿有前后的摆动。从地面观测,不止看到月球的半面,而且能看到月球的59%,其余41%则不能直接看到。

月球形状也是南北极稍扁、赤道稍许隆起的扁球。它的平均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500米。南北极区也不对称,北极区隆起,南极区洼陷约400米。月球重心和几何中心并不重合,重心偏向地球2公里。这一结论已为"阿波罗号"登月获得的资料所证实。

月面上山岭起伏,峰峦密布。此外,还有洋、海、湾、湖等各种特征名称。其实,月面上并没有水。只是早年观测者凭借想象,借用地球上的名称而已,最多不过有某些形态上的相似罢了。

月面上的最明显的特征是环形山,通常指碗状凹坑结构。其中大的直径可超过100公里,小的不过是些凹坑。直径大于1公里的环形山总数3万多个,占月球表面积的 7~10%。环形山大多以著名天文学家或其他学者的名字命名,月球背面有4座环形山,分别以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石申、张衡、祖冲之、郭守敬命名。月面最大的几个环形山是: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克拉维环形山,直径233公里;牛顿环形山,直径230公里。许多环形山的中心区有中央峰或中央峰群,高达2.5公里。

肉眼所看到的月面上的暗淡黑斑叫“月海”,它们是广阔的平原。在月球正面,月海面积约占整个半球表面的一半。已知月海共22个(包括背面),其中最大的叫风暴洋,面积约500万平方公里。雨海面积约90万平方公里。月面中央的静海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此外,较大的还有澄海、丰富海、危海、云海等。月海大多具有圆形封闭的特点,四周是山脉。有些月海伸向陆地称为湾,小的月海则称为湖。

月陆是月面上高出月海的地区,一般高出2~3公里。月陆主要由浅色的斜长巖组成,其反照率较高。月球正面的月陆与月海面积大致相等,而背面则月陆面积大些。月陆形成的年代经同位素年龄测定为46亿年,比月海要早。月球上也存在一些山脉,大多以地球上的山名命名,如亚平宁山脉、高加索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最长的山脉长达1000公里,往往高出月海3~4公里。最高的山峰在月球南极附近,高达9000米,比地球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还高。除山脉外,还有长达数百公里的峭壁,最长的是阿尔泰峭壁。

月面上有一些辐射纹, 典型的有第谷环形山和哥白尼环形山周围的辐射纹。第谷环形山有辐射纹12条,从环形山周围呈放射状向外延伸,最长的达1800公里,满月时看得最清楚。其成因尚无定论:有人说是火山爆发形成的;也有人认为是陨石轰击月面造成的。

长期天文观测与登月的直接考察证实,月球周围没有明显的磁场。月球磁场强度不及地球磁场的1/1000。月球上更没有像地球和木星那样的辐射带。月球上不存在任何形态的水,完全没有大气,几乎接近真空状态。通过月球火箭探测查明:月球正面有称为"重力瘤"或"质量瘤"的重力异常区,达12处之多;月球表面大部分地区为一层厚度不等的月尘和岩屑所覆盖。

月球没有像地球大气那样的保护层,月面直接受到流星体的猛烈冲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月岩的化学成分、岩屑大小、玻璃含量以及再结晶的程度。月球早期广泛发生火山爆发,喷出大量熔浆,从而形成月面上广阔的熔岩平原。

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它的亮度随日、月间角距离和地、月间距离的改变而变化。它的平均亮度为太阳亮度的1/465000,亮度变化幅度从1/630000至1/375000。满月时亮度平均为 -12.7等。它给大地的照度平均相当于100瓦电灯在距离21米处的照度。月面不是一个良好的反光体,它的平均反照率只有7%,其余93%均被月球吸收。月海的反照率更低,约为 6%。月面高地和环形山的反照率为17%,看上去山地比月海明亮。

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再加上月面物质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又很低,因而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很大。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摄氏度;夜晚,温度可降低到零下183摄氏度。这些数值,只表示月球表面的温度。用射电观测可以测定月面土壤中的温度,而且所用的射电波的波长愈长,愈能探测到月面土壤中较深处的温度。这种测量表明,月面土壤中较深处的温度很少变化,这正是由于月面物质导热率低造成的。

从月震波的传播了解到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厚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 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1000摄氏度,很可能是熔融的。

月球背面的结构和正面差异较大。月海所占面积较少,而环形山则较多。地形凹凸不平,起伏悬殊。最长和最短的月球半径都位于背面,有的地方比月球平均半径长4公里,有的地方则短5公里(如范德格拉夫洼地)。背面未发现"质量瘤"。背面的月壳比正面厚,最厚处达150公里,而正面月壳厚度只有60公里左右。

关于月球的成因,众说纷纭,主要有三种假说,即俘获说、分裂说和同源说。

俘获说: 月球可能是在地球轨道附近执行的一个小行星,后来被地球所俘获而成为地球的卫星。因为月球和地球的平均密度相差很大,而化学组成又十分不同,所以,它们可能是由太阳原始星云中不同部位的不同物质形成的。另一方面,月球的平均密度却与陨石、小行星十分接近。因此,很可能是小行星在围绕太阳执行中,由于接近地球,地球的引力使它脱离原来的轨道而被地球所俘获。有人认为,这个事件发生在35亿年前,整个过程经历5亿年。在月球被地球俘获后,月球由于受到地球的起潮力,喷发出大量岩浆,形成月海玄武岩。

分裂说:在太阳系形成的初期,地球和月球原是一个整体,那时地球还处于熔融状态,自转非常快,自转周期只有4小时左右。因此,这时太阳对地球的潮汐作用的周期为 2小时。这个周期恰与地球自由摆动周期相等,从而产生共振,于是在赤道面上形成一串细长的膨胀体,终于分裂而形成月球。太平洋就是月球分裂出去时留下的遗迹。根据计算,地月系统现有的角动量总和,即使再加上几十亿年的角动量损耗,也不足使地球和月球分裂。而且月球的位置又不在地球赤道面上。这些事实是分裂说很难加以解释的。

同源说:地球和月球是由同一块行星尘埃云所形成。它们的平均密度和化学成分不同,是由于原始星云中的金属粒子在形成行星之前早已凝聚。地球在形成行星时,一开始便以铁为主要成分,并以铁作为核心。而月球则是在地球形成后,由残余在地球周围的非金属物质聚集而成。月球形成的这三种假说,都能或多或少地解释月球的成分、密度、结构、轨道及其他基本事实。除分裂说一般认为难以成立外,俘获说和同源说这两种假说究竟哪一种更加合理,目前尚无定论。

根据对月球各种热历史模型的研究,整个月球曾发生过多次区域性熔融。在月球形成的初期,月球的大部分温度曾达到1000摄氏度。距今41亿年前,月球发生过一次规模较大的岩浆运动,在岩浆的分离过程中,形成了斜长巖成分的月壳,残留部分成为月表的高地。月球表层固结后又在较深的部位发生区域性熔融,产生苏长巖成分的熔体。大约距今40亿年前,形成了富含放射性元素、难熔元素的非月海玄武岩。斜长巖高地长期 *** 在月表,不断受到陨星物质的撞击,因而被削低了1.5~2公里,在高地上发育著大量古老的冲击月坑。后期,高地为一系列的断裂所切割和破坏。距今41~39亿年前,月球比较集中地遭受到各种大型陨星的撞击,使月表出现许多月海盆地,即大型的环形构造,最典型的是雨海事件。月球上的月海大致都是在相近的时期内形成的。月海生成的大致次序是:酒海、澄海、溼海、危海、雨海……。雨海纪形成的各个月海大约在距今39~31亿年间,被后期喷发的玄武岩所充填和覆盖。根据同位素年龄的测定,大致充填的时间次序是雨海西、雨海东、溼海、危海、雨海、静海、丰富海、澄海和风暴洋。此后月表的轮廓基本形成,31亿年以来,月球内部的演化已处于"停滞"状态,外力作用在月球的演化史中占有主导地位。陨星冲击月表,使月坑继续形成和增多。爱拉托逊纪形成的辐射月坑,其辐射纹受月表的各种作用,或者变得不明显,或者消失;而哥白尼纪形成的月坑,则具有明显的辐射纹。

月球绕地球的轨道是椭圆形,最近时(近地点)约36万3300公里,最远时(远地点)约40万5500公里,平均约38万4400公里。

更多资料: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因此可以用地面上的三角测量法测量它的距离.天文上测定太阳系内较近的天体是,通常采用地球半径作为基数.从天体的基线两端连线所以夹的角,即地球半径对该天体所张的角.叫做该天体的视差.当天 *** 于地平面时,其视差最大这个最大的视差值,叫做天体的地平视差.根据测量月球的地平视差为57分.他与地球半径r和月地距离d有如下关系:csc57=d/r 所以 d=r*csc57=60r;即月地距离约为地球半径的60倍,地球半径为6371km , 求得d=384400km

当然现在可以直接采用镭射测距更便捷!

简而言之,到月球的平均距离是384403公里(238857英里)。但是你在思考最终的答案之前,你需要考虑几件事。首先,请注意“平均”这个词的使用。这指的是月球以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转,这意味着在某些时候,它会离得很远,而在其他时刻,它会离得更近。

因此,这个数字384403公里是天文学家称之为半长轴的平均距离。在它最近的点(称为近地点),月球距离地球只有363104公里(225622英里)。并且在它最远的点(称为远地点),月球的距离是406696公里(252088英里)。

这意味着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可以变化43,592公里。 这是一个相当大的差异,它可以使月球在轨道上的不同位置看起来大小截然不同。 例如,月球的大小可以从最近的时候到最远的时候变化超过15%。

它也可以对月球在其全相时的明亮程度产生巨大的影响。 正如人们可能预期的那样,最亮的满月出现在月球离我们最近的时候,通常比最远的时候亮30%。 当它是一个满月,它也就离我们最近,它被称为超级月亮;同样所知晓的学术名称—近地点-合月。

要了解这一切是什么样子,请看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科学可视化工作室于2011年发布的动画。该动画每小时显示一年中月球的地心相位、振动、轴的位置角度和表观直径。

在这一点上,一个很好的问题是:我们如何知道月球有多远?嗯,那要看我们什么时候开始了解地球了。在古希腊时代,天文学家依靠简单的几何学、地球的直径(他们已经计算出相当于12875公里(或8000英里))和阴影的测量来做出第一次(相对)准确的估计。

在观察和记录了阴影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是如何工作的,古希腊人已经确定,当一个物体被放置在太阳前面时,它产生的阴影的长度总是物体本身直径的108倍。因此,一个直径为2.5厘米(1英寸)的球,放在太阳和地面之间的棍子上,会产生一个延伸为270厘米(108英寸)的三角形阴影。

这一推理随后被用于月食和日食现象。

在前者中,他们发现月球被地球的阴影挡住了,而且阴影的宽度大约是月球的2.5倍。在后者中,他们注意到月球的大小和距离足以挡住太阳。更重要的是,它将产生的阴影终止于地球,并以与地球阴影相同的角度结束-使它们成为同一三角形的不同大小形式。

通过对地球直径的计算,希腊人推断,更大的三角形将可用来在12875公里/8000英里的基础上测量一个地球直径,这个三角形的长度为139万公里(86.4万英里)。另一个三角形将相当于2.5个月球直径宽。因为这两个三角形是成比例的,为2.5个月球轨道高。

将这两个三角形加在一起将产生相当于3.5个月球轨道的当量,这将产生最大的三角形,并(再一次,相对)准确地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换句话说,距离是139万公里(86.4万英里)除以3.5,等于大约39.75万公里(24.7万英里)。虽然不是很棒,但对古人来说还不错!

今天,对月球距离的毫米精度测量是通过测量光所经历旅程所用的时间来确定,这段旅程是指地球上的激光雷达站和被放置在月球上的反光镜之间的距离。这一过程被称为月球激光测距实验,这一过程能成为可能要感谢阿波罗任务所做的努力。

当宇航员四十多年前访问月球时,他们在月球表面留下了一系列反光镜。当地球上的科学家向月球发射激光时,这束激光通过这些设备之一反射光回来。每射向月球的100万亿个光子中,只有少量回来了,但这足以得到准确的评估。

由于光以每秒近30万公里(186,411英里)的速度移动,所以完成这个旅程要花费一秒多一点,然后再花费大约一秒钟返回。通过测量光进行这次旅程所需的确切时间,天文学家能够准确地知道月球在任何时间距离我们有多远,可以精确到毫米的精度。

通过这项技术,天文学家还发现月球正慢慢地以每年3.8厘米(1.5英寸)冰川速度从我们身边漂走。数百万年的未来,天空中出现的月亮将比我们现在看到的要小。在大约10亿年内,月球在视觉上将比太阳小,并且我们将不再经历全日食。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6654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