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曹营,心在汉意思是比喻人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不在自己的志向之地,有身不由己之感。
关羽在和刘备走散后,被迫进了曹营。曹操对他可谓是“封侯赐爵,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但关羽依旧不动摇,一心想找到刘备,后来得知刘备在袁绍处,遂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
比喻人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不在自己的志向之地,有身不由己之感。此处为了凸显关羽的忠义,而现代却多用语贬义。
扩展资料:
近义词:
心不在焉
[成语解释]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
[典故出处]柔石《二月》六:讲话时做腔做势,而又带着心不在焉的样子,这似乎都是纨绔子弟的特征,普遍而一律的。
[近义词]漫不经心、魂不守舍、心猿意马
[反义词]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意思是:人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比喻坚持节操,忠贞不二。现在多用来比喻在这里工作、任职,心却想念别处。多用来说人工作不安心,向往别的单位、部门,带上来贬义。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至二十七会记载,关羽和刘备走散后,被曹操留在营中,“恩礼非常;但关羽却系念刘备,后来得知刘备在袁绍处,遂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
故事:
公元200年,曹操打败刘备,关羽也兵败下邳与刘备失散。关羽因立誓保护哥嫂,在与曹操约法三章后不得已降曹。曹操十分敬重关羽,此后对关羽礼遇有加,但始终无法改变关羽的择主之心。
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故事在后来演化为为臣忠义的代表。其忠义形象在之后历朝历代倍受追捧,在清朝时期更被称颂至极致,被清朝皇帝累封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宜德关圣大帝”。
“人在曹营心在汉”的字面意思是:人在曹操的营地,但我的心向着大汉。这句话的原句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这两句话都用于比喻身处对立的另一方,但心里却向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出处
“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句话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典故,但《三国演义》中并没有这句话。
“身在曹营心在汉”可以见于刘波泳《秦川儿女》第一部第二章,原文如下:身在曹营心在汉,他就是上马金,下马银,也别想把我买动。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典故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於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於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东汉末年,曹操征召徐庶到许昌,由于其母在曹操手上而徐庶又是一个重孝之人不得不从,便离开刘备跟随曹操。身在曹营却不为曹操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