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和行星的概念是怎么区分的

发盘2023-02-01  19

宇宙中的物质组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天体,常见的天体包括恒星、行星、卫星、彗星、矮行星、小行星等等,其中恒星、行星和卫星是我们最为常见的三类天体。恒星是指自身通过核聚变反应能够发光发热的天体,比如太阳系中的太阳就是恒星。

行星是指自身不发光,同时围绕着恒星运行的天体,比如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离太阳由近及远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为了区别其他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如矮行星、小行星和彗星等,对于行星除了围绕恒星公转之外,还有如下要求,首先是自身质量要足够大,能够形成近似圆球形状;其次是必须能够清除轨道附近区域的其他天体,轨道附近不能有比该行星大的天体。

卫星是指围绕一颗行星轨道并按闭合轨道做周期性运行的天然天体,卫星和行星最大的区别是行星绕着恒星转,而卫星绕着行星转。目前,人类已经发现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卫星超过175颗,其中水星和金星没有卫星,地球只有月球1颗天然卫星,火星有2颗卫星,木星有69颗卫星,土星有62颗卫星,天王星有27颗卫星,海王星有14颗卫星。其中,木卫三是太阳系最大卫星,直径达5262千米,比水星还要大。

恒星、卫星、行星的区别如下:

1、层级关系和概念不同

恒星是由引力凝聚在一起的球型发光等离子体,太阳就是最接近地球的恒星。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的天体。卫星是指在围绕一颗行星轨道并按闭合轨道做周期性运行的天然天体,人造卫星一般亦可称为卫星。

即行星环绕着恒星运行,而卫星是环绕行星运行。

2、产生方式不同

恒星的产生源自于气体云的塌缩:在宇宙发展到一定时期,宇宙中充满均匀的中性原子气体云,大体积气体云由于自身引力而不稳定造成塌缩。这样恒星便进入形成阶段。

行星的产生源自于恒星的碰撞和引力:在太阳系形成初期,99%以上的物质向中心聚合成为太阳,周围还有部分散在的物质碎片围绕着太阳旋转,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碰撞和引力作用,散在的碎片逐渐聚合成了九大行星。

卫星的产生源自于对行星的引力:行星系的原始星胚在收缩过程中,会形成一个转动的球体,这个球体在向自身的引力中心收缩中,逐渐变成扁平的星云盘,在星云盘的中央部分,形成行星本体,而在星云盘的外围部分,则形成卫星。

3、特点不同

恒星:年龄在10亿至100亿岁之间,直径大、数量多。

行星:自身不发光,必须是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质量必须足够大,来克服固体引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形状(近于球体)。必须清除轨道附近区域,公转轨道范围内不能有比它更大的天体。

卫星:不会发光,围绕行星运转,随行星围绕恒星运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恒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行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卫星

恒星、行星、卫星的叫法是人类弄出来的,但它们在组成元素、形成和演化、运行规律、质量体积方面都有差别。星球是一种统称,大部分在宇宙空间中的大型独立物体都能称为星球。恒星,一般则是指会自行发光发热的星球,大部分由氢氦等可轻质元素构成。而卫星一般指是固定绕着某颗行星旋转的星球。

恒星,卫星,星球的区别是恒星好比爷爷,星球好比爸爸,卫星好比儿子。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恒星能发光发热,星球一般是固态或液态不发光,卫星一般都是固态的。星球围绕恒星转,卫星围绕星球转。恒星的体积和质量很大,远远超过星球和卫星。恒星能发生核聚变,产生光和热,提供清洁的能源。三者区别非常大。

空间内物质因万有引力不断聚集,当聚集的物质质量达到可以引发核聚变的临界点,物质就被点燃形成恒星,而质量较小的就形成气态行星。而宇宙中最多的物质就是氢、氦等轻元素,其他重元素则是由核聚变、超新星爆发形成。

像地球这样的岩石行星,是聚集了大量恒星和核聚变、超新星爆发喷发到空间中的重元素,像太阳这样年轻的恒星中,也有比地球储量更大的重元素,只是占恒星质量总比例较小,太阳系形成时间距今较短,在太阳系形成之前,曾存在过的其它恒星形成和爆发,因此所有天体都含有较重的元素。

行星绕恒星运行,卫星绕行星运行,行星和其卫星又随着恒星绕着致密的星系中心运行大多数恒星都有行星,但行星却未必会有卫星,但卫星却难以拥有自己的卫星,因为它所围绕的行星质量更大,对迷你卫星的引力作用可能也更大,迷你卫星的运行就不大稳定,最终被拉到行星的卫星轨道上。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6399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