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忌的意思

3d打印是什么2023-02-01  25

禁忌的意思是指:被禁止或忌讳的言行或指医药上应避免的事物。

引证详解:忌讳——避忌的事物:汉 王符 《潜夫论·忠贵》:“贵戚惧家之不吉而聚诸令名,惧门之不坚而为铁枢,卒其所以败者,非苦禁忌少而门枢朽也,常苦崇财货而行骄僭,虐百姓而失民心尔。”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彭城相袁元服》:“今俗间多有禁忌,生三子者、五月生者,以为妨害父母,服中子犯礼伤孝,莫肯收举。”

谓因摄养而避免食用某种食品或药/物: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若其爱养神明,调护气息,慎节气息,均适寒暄,禁忌食饮,将饵药/物,遂其所禀,不为夭折者,吾无间然。”唐 李翱 《韩吏部行状》:“某疎愚,食不择禁忌,位为侍郎,年出伯兄十五岁矣。”

指禁令戒条:《后汉书·蔡邕传》:“至是复有三互法,禁忌转密,选用艰难。”《后汉书·杨终传》:“汉兴,诸侯王不力教诲,多触禁忌。”谓禁止: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这一月来,我的投稿已被封/锁,即无聊之文字,亦在禁忌中。”

动物禁忌:忌捕捉自进家院的兔、麂、鹰、雁等野生动物。偶然自进家院的野生动物现象,以为是一种不祥物兆不宜获取。如遇此种情形出现要驱逐放生以弥不吉。忌讳母鸡学会啼鸣,抱窝母鸡偶尔学公鸣叫,认为是不祥现象,对主人不吉利。若有此现象发生,必/须将母鸡砍头抛丢,以克不吉。俗谚:“母鸡学会鸡叫,它的头要掉。”

禁忌也称忌讳,即日常生活中的清规戒律,多属封建迷信、愚昧无知的表现;但其中也有些合理的因素,如礼仪禁忌。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达,讲禁忌的人已越来越少。

禁忌(Taboos)“禁忌”一词源于波利尼西亚语,原意指“神圣的”和:“非凡的”,后引申为“禁止的”和“危险的”。夏威夷语指导禁忌读作“卡普”(Kapu)。在波利尼西亚文化中,禁忌是指“任何与帝王有关的而普通百姓接触后会有危险的事,或者帝王碰过后,从而变得具有威力的任何事”。甚至帝王的影子对他来说也是危险的。除此之外,波利尼西亚人还对其他一些显示力量的地方和事物用禁忌予以表示,例如某些食物、山脉或泉水。

西方社会在使用“禁忌”这一术语的过程中,虽几经演变,但习惯上仍将该词用以代表任何被禁止的事物,意指“一种犯忌的主题”。乱伦即是这一类主题。几乎每一种文化都禁止直属亲属间的性关系,更有甚者,有些文化甚至禁止讨论乱伦关系。例如,在美国,20世纪80年代之前,人们在公开场合不能提及乱伦。80年代后,这一禁忌被打破了,因为尽管有这种禁忌,但乱伦行为却没有因之而消失,限制讨论这一禁忌,不仅不能帮助人们认识这一现象,相反将信息掩盖起来了。

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格兰,禁止一切与性有关的讨论。人们不谈人体,除非使用隐蔽的词汇。妇女没有大腿,她们的有的是下肢;妇女没有乳房,她们有的是胸脯。然而,这并没有因此 阻抑非法的性活动。不但娼妓遍地,而且大量的“地下刊物”涉及这一被禁止的主题。被列为禁忌的词汇沿袭至今,虽然上流社会以此为羞,但禁忌与卖淫并存。

几乎一切文化都在某种程度上忌讳谈论死亡。在有些文化中,这种禁忌发展到对它的任何“影射”。结果,描述或表示死亡的语言变得极其丰富,并伴随着某种“隔离动作”。例如,在提及已故的人时大声说“愿上帝保佑他的灵魂”,并画十字。

虽然在有些社会中,自杀得到其文化的认可,特别是祭神的自杀作为一种威武和献身的象征。但是,大多数社会对自杀是禁忌的,在有些西方文化中,甚至讨论自杀都是不允许的。对基督教徒来说,自杀犹如杀人一样令人憎恶。过去,对一些身患绝症者的自杀,人们也常因禁忌的口吻予以议论。现在,在有些文化中这一禁忌开始受到冲击,人们可以讨论这一问题了。

在某种意义上说,禁忌是与另一个波利尼西亚语“马纳(mana)”联系在一起的。马纳意指“能对过分靠近它的人产生危害的一种神秘力量”。后来,这一意思也被进一上引申,指有些事是禁忌的,因为它具有这样一种力量,任何随随便便处理这些事情的人都可能受到它的危害。正如心理学家E.格雷戈里所说:“不论是卡普还是马纳,禁忌基本上是对人的,而不是对神的。因此,神授的帝王或首领是不受禁忌伤害的,不具神性者却是需要禁忌的”。

在现代的一些习惯用法中,禁习虽然也指那些在文化领域加以禁止的主题或行动,但这类主题或行动有些是绝对禁止的,如乱伦等,而另一些则仅仅在特殊的环境中受到禁止如在教堂中受到禁止的行为在足球赛上却是允许的,或者相反。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6331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