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什么意思

草莓干2023-02-01  33

这句话的意思是制礼作乐以及出兵征伐的命令都由诸侯下达。

该句语出《论语.季氏篇》第十六章,原文如下: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白话文释义:

孔子说:“天下政治清明,制礼作乐以及出兵征伐的命令都由天子下达;天下政治昏乱,制礼作乐以及出兵征伐的命令都由诸侯下达。政令由诸侯下达,大概延续到十代就很少有不丧失的;政令由大夫下达,延续五代后很少有不丧失的;大夫的家臣把持国家政权,延续到三代很少有不丧失的。天下政治清明,国家政权就不会掌握在大夫手中,天下政治清明,普通百姓就不会议论朝政了。”

注释:

希:少。

陪臣:大夫的家臣。

礼乐:周朝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征伐:出兵攻打、讨伐。

扩展资料

时代背景:西周初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子辖地千里,有大面积的公田,有实力进行战争。进入春秋,天子衰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则意味着诸侯坐大,是一中僭越行为,是不正常的政治状态,国运既衰,亡日不远。

《论语》此章是孔子对春秋时期的政治形势的分析。他十分赞赏“天下有道”的尧、舜、禹、汤以及西周时代,因为那时礼乐征伐出自天子。“天下无道”则在周平王东迁之后,此后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称雄,周天子已经无发号施令的力量了。鲁国自季氏专权,有家臣专政,人心和社会秩序一路衰败,社会危机四伏。“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这句话是给执政者们非常有益的警示。

天下无道在孔子看来指的是,一是周天子的大权落入诸侯手中,二是诸侯国家的大权落入大夫和家臣手中,三是老百姓议论政事。对于这种情况,孔子极感不满,认为这种政权很快就会垮台。他希望回到“天下有道”的那种时代去,政权就会稳定,百姓也相安无事。这也是孔子对当时各国政权变动实况进行观察研究而得出的结论。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意思是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的事请都由天子作主决定。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意思是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的事情都由诸侯作主决定。

原因是西周分封制度的衰落,导致天子的大权旁落。

出自:《论语·季氏篇》,原文如下: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译文:孔子说:“天下有道的时候,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都由天子作主决定;天下无道的时候,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由诸侯作主决定。由诸侯作主决定,大概经过十代很少有不垮台的;由大夫决定,经过五代很少有不垮台的;由陪臣执掌国家政权,经过三代很少有不垮台的。

扩展资料:

论语·季氏篇》选自《论语》第十六章。

《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共四十卷,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源于此,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墨家对立)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论语》是记录孔子主要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一部书。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对话,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论语》成书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虽说是焚书坑儒,但是活埋的其实是一些方士及一些书本),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计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篇,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篇,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语》21篇。

西汉末年,帝师张禹精治《论语》,并根据《鲁论语》,参照《齐论语》,另成一论,称为《张侯论》。此本成为当时的权威读本,据《汉书·张禹传》记载:“诸儒为之语曰:‘欲为《论》,念张文。’由是学者多从张氏,馀家寝微。”《齐论语》《古论语》不久亡佚。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季氏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6283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