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自净的概念

风月大陆小说2023-02-01  24

水体自净的定义有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的定义指受污染的水体,经过水中物理、化学与生物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并基本恢复或完全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狭义的定义指水体中的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而使得水体得以净化的过程。

有机的自净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易被氧化的有机物所进行的化学氧化分解。该阶段在污染物进入水体以后数小时之内即可完成。

第二阶段是有机物在水中微生物作用下的生物化学氧化分解。该阶段持续时间的长短随水温、有机物浓度、微生物种类与数量等而不同。

一般要延续数天,但被生物化学氧化的物质一般在5天内可全部完成。第三阶段是含氮有机物的硝化过程。这个过程最慢,一般要持续一个月左右。

生物作用

由于各种生物(藻类、微生物等)的活动特别是微生物对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使污染物降解。它在水体自净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水体中的污染物的沉淀、稀释、混合等物理过程,氧化还原、分解化合、吸附凝聚等化学和物理化学过程以及生物化学过程等,往往是同时发生,相互影响,并相互交织进行。一般说来,物理和生物化学过程在水体自净中占主要地位。生物自净是指进入水体的污染物,经过水生生物降解和吸收作用,使其浓度降低或转变为无害物质的过程 。

生物净化过程进行的快慢和程度与污染物的性质和数量 、(微)生物种类及水体温度、供氧状况等条件有关 。大清河河口区水体污染严重,水体中 DO含量很低 ,而且氨化作用较强,微生物生长繁殖受到抑制,水体中微生物仅以氨化细菌等兼性细菌或厌氧细菌为主。

河道两侧几乎都是人工硬化堤岸,且水体富营养化严重,高等水生植物的繁殖和生长困难,河口区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均很少。

水体自净:指河水中的污染物质在河水向下流动中浓度自然降低的现象。

自由沉淀:废水中悬浮固体浓度不高,而且不具有凝聚的性能,在沉淀过程中,固体颗粒不改变形状,也不互相粘合,各自独立地完成沉淀过程。

絮凝沉淀:是颗粒物在水中作絮凝沉淀的过程。在水中投加混凝剂后,其中悬浮物的胶体及分散颗粒在分子力的相互作用下生成絮状体且在沉降过程中它们互相碰撞凝聚,其尺寸和质量不断变大,沉速不断增加。

区域沉淀:区域沉淀的悬浮颗粒浓度较高,颗粒的沉降受到周围其他颗粒影响,颗粒间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下降。

压缩沉淀:此时浓度很高,固体颗粒互相接触,互相支承,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下层颗粒间隙的液体被挤出界面,固体颗粒群被浓缩。

污泥容积指数:指曝气池混合液经30min静沉后,相应的1g干污泥所占的容积(以mL计),SVI=SV30/MLSS。

活性污泥:由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各种生物和金属氢氧化物等无机物所形成的污泥状的絮凝物。有良好的吸附、絮凝、生物氧化和生物合成性能。

水环境容量:在一定水环境质量要求下,对排放于其中的污染物所具有的容纳能力。

软化除盐:降低水的硬度,降低水的含盐率

BOD: 在有氧条件下,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单位体积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游离氧的数量,表示单位为氧的毫克/升(O2,mg/l)。

COD:指在一定严格的条件下,水中的还原性物质在外加的强氧化剂的作用下,被氧化分解时所消耗氧化剂的数量,以氧的mg/L表示。

混合液悬浮固体:指曝气池中单位体积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悬浮固体浓度的质量。

污泥龄(SRT):在曝气池中微生物的平均停留时间。

氧垂曲线:表示水体受到污染后,水中溶解氧含量沿河道的分布呈下垂状曲线。

硝化反应:在硝化剂的作用下,向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引入硝基的过程。

离子交换:不溶性离子化合物上的交换离子与溶液中的其他同性离子的交换反应。

表面负荷:表示沉淀池表面积每平方米所承担的水流量。

土地处理系统:利用农田、林地等土壤-微生物-植物构成的陆地生态系统对污染物进行综合净化处理的生态工程。

人工湿地:是人工建造和管理控制的、工程化的湿地;是由水、滤料以及水生生物所组成,具有高生产力和较天然湿地有更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的生态系统。

合流式排水系统: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混合在同一管道(渠)系统内排放的排水系统称为合流制排水系统。直排式合流制排水系统、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完全合流制排水系统

分流式排水系统:将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种以上管道系统内排放的系统,分流制排水系统又分为完全分流制、不完全分流制和半分流制三种。

膜分离法:是一种新型隔膜分离技术,利用一种特殊的半透膜使溶液中的某些组分隔开,某些溶质和溶剂渗透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厌氧、好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是在有游离氧(分子氧)存在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使其稳定、无害化的处理方法。厌氧生物处理是在厌氧条件下,形成了厌氧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利用这类微生物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并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污泥膨胀:污泥结构极度松散,体积增大、上浮,难于沉降分离影响出水水质的现象。

吸附等温线: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分子在两相界面上进行的吸附过程达到平衡时它们在两相中浓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混凝:通过投加化学药剂来破坏胶体和悬浮物在水中形成的稳定体系,使其聚集为具有

显沉降性能的絮凝体,然后用重力沉降法予以分离。

脱稳:胶粒因电位降低或消除以致失去稳定性的过程。

重力浓缩:利用重力作用的自然沉降分离方式,不需要外加能量,是一种最节能的污泥浓缩方法。

污泥消化:即污泥中的有机物在无氧条件下,被细菌降解为以甲烷为主的污泥气和稳定的污泥(称消化污泥)。

污泥脱水:将流态的原生、浓缩或消化污泥脱除水分,转化为半固态或固态泥块的一种污泥处理方法。

污泥调理:在污泥脱水前需要通过物理、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

发酵:微生物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

好氧呼吸: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

缺氧呼吸:以氧化型化合物作为最终电子受体。

中和法:用碱或碱性物质中和酸性废水时,把废水的pH值调升到7;用酸或酸性物质中和碱性废水时,把废水的pH值调低到7。

吸附平衡:在吸附的同时发生脱附,吸附速度和脱附速度相等表观吸附速度为零时的状态称之为吸附平衡。

生物脱氮:生物脱氮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有机氮和氨态氮转化为N2和N20气体的过程。其中包括硝化和反硝化两个反应过程。

生物除磷:利用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对污水中溶解性磷酸盐的过量吸收作用,然后沉淀分离而除磷。

二、 填空

沉淀的基本类型: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区域沉淀、压缩沉淀。

沉淀池分类:平流式、竖流式、辅流式、斜板管

1.水体自净指的是受污染的水体自身由于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作用,使污染物浓度和毒性逐渐下降,经一段时间后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一般情况下水体净化以物理和生物化学过程为主。

2.自净过程:

第一阶段是易被氧化的有机物所进行的化学氧化分解。该阶段在污染物进入水体以后数小时之内即可完成。

第二阶段是有机物在水中微生物作用下的生物化学氧化分解。该阶段持续时间的长短随水温、有机物浓度、微生物种类与数量等而不同。一般要延续数天,但被生物化学氧化的物质一般在5天内可全部完成。

第三阶段是含氮有机物的硝化过程。这个过程最慢,一般要延续一个月右。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6282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