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792年发生什么事

碳黑2023-02-01  22

1792年

6月2日——清军三路攻入尼泊尔,一直攻到距加德满都仅一日路程的纳瓦科特。

9月7日——(清乾隆五十七年七月二十一日)道孚西北6级地震,倒塌房屋1300余间,压死205人,波及康定。

10月9日——清延打牲乌拉、齐齐哈尔地方,当年遭旱歉收。清廷决定自当年九月起、至1793年年七月止,按照户口,接济口粮;其屯丁欠谷,免其补纳。

英国使臣名为祝寿,其实另有目的。

1792年,英国以给乾隆祝贺80大寿为由,派遣使臣马格尔尼造访大清帝国。后人把这场祝寿的出访之事理解为刺探军情,其实刺探军情是其一,而主要目的是打通与清国之间的贸易通道。

英国是当时的海军强国,自称海上霸主。马格尔尼对此次出访充满了信心。他认为完全能够说服乾隆皇帝,而结果让马格尔尼大失所望。

同年7月,马格尔尼到达北京,8月10日见到乾隆皇帝。会见时,乾隆问马格尔尼第一句话是,英国国王的年龄,第二问英国国王婚配了没有,第三则是问英国国王拥有多少爱妃。

马格尔尼一一回答完毕后,乾隆说:朕今年80有3了,希望你们的国王和我一样长寿。马格尔尼与乾隆皇帝第一次会见就这样三言两语结束了。

8月15日,马格尔尼向乾隆皇帝提交了一份关于两国贸易往来的计划书。乾隆看了说,我大清帝国无所不有,何须与你们英国进行交易。马格尔尼一脸无奈的样子,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经贸谈不拢,马格尔尼于是刺探清朝军情。他一路收集各地情报,回到英国后,专门整理了一套清国文档。

英国使臣眼中的大清王朝。

马格尔尼在他整理的清国文档中说,清国的科学知识相差大英帝国好几十年,他们的军队只是一群拿着棍棒的农民,他们的指挥官手上拿着的是蒲扇而不是火枪,他们的制服是充满女性特色的背心,棉绒裤子以及缎面靴子。

马格尔尼还说,清国根本不能与欧洲强国相提并论。清朝国内充满贫穷,国家99%的财富被1%的贵族占有,穷人在哀怨,贵族不思进取。

因此说,1792年英国使臣的出访,对大清帝国没有一点好的感觉。原本把清国看作为黄金地的马格尔尼对清国的评价只有贫穷和落后。

由此可见, 所谓的大清盛世仅仅是关起门来自己所吹嘘的盛世,他们不去别的国家,根本不知道别的国家到底是比自己先进,还是比自己落后。

你是指的这个:

凯旋门上四个浮雕中最著名的一副“1792年志愿军出发远征”,即著名的《马赛曲》的浮雕,是世界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的不朽艺术杰作。

历史背景

1789--1792年,法国大革命已经爆发三年了,王党、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等各种政治力量错综交织在一起,各怀异志,都有自己的政治目标。高潮迭起,一波三折;斗争形势复杂激烈,瞬息万变,民众的利益往往被忽略。此时干涉法国革命的普奥联军强兵压境,虎视眈眈,节节推进。欧洲的封建君主不能容忍法国革命,旨在恢复法国君主专制制度。而法兰西民众在祖国危亡的紧急关头,奋起捍卫共和国,为自由民主而战。时任斯特拉斯堡市市长的迪特里希,为爱国激情所鼓舞,委托他的好友工兵上尉李尔给将要上前线的莱茵军队写一支军歌。迪特里希很欣赏李尔的诗歌和音乐,总是他的作品第一批鉴赏者。李尔沉浸于沸腾的激情而欣喜不已,当晚写了很多歌词。他任凭幻想飞翔,一会儿先谱曲后填词,一会儿先作词后谱曲,什么是曲什么是词?他自己也分辨不清了,只是纵声歌唱,啥也没写成。他疲惫不堪,伏在钢琴上朦胧入睡。在梦中他的灵魂依然亢奋,醒来后就根据梦中的情景记录了这支歌曲。《马赛曲》的歌词是:

前进,前进!

祖国的儿女,

那光荣的时刻已经来临。

专制暴政在压迫我们,

我们的祖国鲜血遍地。

你可知道那凶狠的敌兵,

到处在残杀人民!

他们从你的怀抱里,

杀死你的妻子和儿女。

公民们,武装起来!

公民们,投入战斗!

前进,前进!

万众一心,

把敌人消灭干净!

全曲分作五节,词曲配合珠圆玉润,天衣无缝。首次在军队演唱后,官兵心潮激荡,士气高昂,人人热泪盈眶。自由赞歌找到了!年轻军官成功了!这一支战歌反对暴政,象征自由,很快在法国南部抗击奥地利入侵的救国义勇军中广泛传唱。大批法国青年在马赛曲雄壮激昂的歌声中开赴前线。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6257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