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中国,会计年度和会计期间是固定的:即按自然年度为一个会计年度,而会计期间就是12个自然月。
a、 在其他大多数国家,会计年度和会计期间是不做硬性规定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定义。划分会计期间的目的是为了编制分期财务报表,以满足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时地掌握有关信息并据以决策。会计期间通常为一年,也称为会计年度。一季称为季度,一月称为月份,并按照会计期间来计算损益,编制财务报表。
拓展资料:
每一会计期间终了之后,要进行结帐算帐,编制会计报表,反映这一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b、从理论上讲,一个单位的财务状况只有在该单位的经济活动停止以后才能完全正确地确定下来。但为了及时总结、计算生产经营的盈亏或预算执行结果,就必须对会计活动划分一定的时间段落,以便分期分段进行结算。这种期间虽是人为划定的,是对会计核算在时间上的假定,但这种期间假定一旦被法律确定以后,就成了法定会计期间,也就是对自然时间的流逝打上了国家意志的烙印,在会计核算上就必须遵守执行。
2.除权(息)基准日:
是相对于股权(息)登记日的下一个交易日,即R+1日,在该日及以后交易日交易的股票称为"除权股票"或"除息股票"。 买入该股票的投资者也就不再享受此次分红配股的权利,而在股权(息)登记日收盘后持有该股票的投资者,在除权(息)基准日及以后卖出该股票后,其所享受的分红配股的权利不受影响。
基准日就是在上市公司分派股利或进行配股时规定一个日期,在此日期收盘前的股票为"含权股票"或"含息股票"。在该日收盘后持有该股股票的投资者享受分红配股的权利,通常该日称为股本基准日期。除权(息)基准日,是相对于股权(息)登记日的下一个交易日,即R+1日,在该日及以后交易日交易的股票称为"除权股票"或"除息股票",买入该股票的投资者也就不再享受此次分红配股的权利,而在股权(息)登记日收盘后持有该股票的投资者,在除权(息)基准日及以后卖出该股票后,其所享受的分红配股的权利不受影响。
【拓展资料】
股利分配是指企业向股东分派股利,是企业利润分配的一部分,包括股利支付程序中各日期的确定、股利支付比率的确定、支付现金股利所需资金的筹集方式的确定等。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在制定股利分配政策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并充分考虑影响股利分配政策的相关因素与市场反应,使公司的收益分配规范化。
股利分配是公司向股东分派股利,是企业利润分配的一部分,而且股利属于公司税后净利润分配。股利分配涉及的方面很多,如股利支付程序中各日期的确定、股利支付比率的确定、股利支付形式的确定、支付现金股利所需资金的筹集方式的确定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确定股利的支付比率,即:用多少盈余发放股利,将多少盈余为公司所留用(称为内部筹资),因为这可能会对公司股票的价格产生影响。
股利分配与公司的资本结构相关,而资本结构又是由投资所需资金构成的,因此实际上股利政策要受到投资机会及其资本成本的双重影响。剩余股利政策就是在公司有着良好的投资机会时,根据一定的目标资本结构(最佳资本结构),测算出投资所需的权益资本,先从盈余当中留用,然后将剩余的盈余作为股利予以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