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意为没事找事,结果倒霉。全句为“不作死就不会死,为什么就是不明白!”
不作不死是网络词语,其英文翻译“No zuo no die”入选了美国俚语词典,说明这“作死”的节奏不分国界,全球都有呢!
网络语言的分类
一、字母型
字体输入作为网络聊天最基本的形式,需要通过键盘或触屏将字符输送到对方显示屏上,打字速度肯定难与思维同步,也远非直接对话那样方便,故以简约高效的字母替代汉字就成为网民聊天首选,它的内涵的丰富程度已经超过正规文字表达模式。
二、数字型
阿拉伯数字在聊天中的应用更为普遍,网民借助数字字符的谐音和寓意,将很多生活用语以数字组合的形式表达出来,写起来简单,看起来也一目了然,如: 886(拜拜啦)、9494(就是就是)等。
三、混合型
当单纯的字母和数字不足以表达网民的情感诉求时, 将它们与文字、英语单词等根据需要分门别类混合在一起的模式便成为网络上一种非主流表达方式,如:幸福ing。
四、缩略和扩张型
网络语言追求简约、创新、生动和表达清晰,不会去迎合传统语言的规范,这就为它的任意发挥消除了障碍, 构成的词组或句子也就充满了与传统语法相悖之处,如:“喜大普奔”——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这四个成语的缩略用法。
扩展资料新词的诞生更多的是靠约定俗成,大家共同认可,它就有生命力,《现代汉语词典》要收录的也就是这一部分新词。网络语言的发展将来也会有这样的一个趋势:即一部分像“大哥大”一样自生自灭;另外一部分将从网上走下来,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语。
一些网络语言,比如“菜鸟”、“大虾”、“灌水”之类能够反映出新事物,又能被大家所接受,使用频率较高的词,将被收录进来。该词典于2009年正式出版发行。
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中,就用到了当时的网络热词“给力”。该稿件一出,立刻引发了网友们的追捧,而“‘给力’登上《人民日报》头版”这一事件也被网友们评为当年的“十大文化事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作不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络语言
1、不作不死,网络流行词,全句为“不作死就不会死,为什么就是不明白!”意为没事找事,结果倒霉。
2、“不作不死”的英文翻译“No zuo no die”入选了美国俚语词典,说明这“作死”的节奏不分国界,全球都有呢!
“不作不死”的经典句子如下:
1、我的朋友圈,一半秀恩爱,一半伤感,中间夹杂着几个坚强的微商。
2、别的女孩子可以是小熊软糖,可以是天使宝宝,可以是甜心baby。我不行,我得是姑奶奶,是活祖宗。
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的同桌老给我丢人。
4、和我喜欢的人聊天就像对上帝说话,你说是说,他们从不回应。
5、看柯南没学到多少推理跟破案技巧,倒是学会了很多作案手法。
6、很多年前我埋下一颗读书的种子,但是至今它还是颗种子。
7、当你生活不顺心的时候,不要慌,看看你的钱包和存款,哭出来就好了。
8、你别走,我舍不得,麻烦你把小布丁的钱给我好吗?
9、你给我滚,马不停蹄的滚。
10、回想这半辈子,当过最大的官也就是qq群管理员了。
11、有的人,做面膜的时候,比真人好看多了。
12、像我这种连名牌都不认识几个的人,有时候连别人在炫富都感觉不到。
13、虽然认输不会死,但我死也不认输。
14、和你们那些晨跑锻炼的人不一样,我光是从床上坐起来就已经拼尽全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