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晚年有多凄惨?

成都武侯祠2023-02-01  45

作为“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她的一生也充满了传奇色彩,前半生幸福美满,后半生却是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那么她的晚年生活到底有多凄惨呢?让我们来纵观她的一生来了解一下。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和母亲都热爱文学,才华了得。在这样的文墨家庭熏陶下,使得李清照从小就接触文学,在其他女孩子学习女红时,她却将家里的藏书阅览个遍,使得肚中装满了墨水。她的家庭在当时也算名门望族,生活十分优裕,父母对她疼爱有加,寄予厚望,而李清照也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年纪轻轻便才华横溢,成为了当时著名的才女。

18岁时,她与门当户对的太学生赵明诚成婚,婚后二人感情深厚,经常一起吟诗作对。有时赵明诚出差在外,李清照总是以诗寄予自己对丈夫的想念。赵明诚虽也是文人,但名气却没有李清照大,所以赵明诚多次将自己的诗和李清照的混合在一起,拿去让朋友分个高低,但总是李清照的诗更胜一筹,赵明诚从此便更爱惜自己妻子的才华。

和赵明诚一起生活的二十多年,李清照无疑是幸福的。二人兴趣相投,经常一起收藏书画金石,并且二人都才华了得,惺惺相惜,但幸福始终是短暂的,她的人生的转折点也来了。 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青州,大宋山河摇摇欲坠,李清照和丈夫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初时丈夫在身边,虽东奔西走,也尚可安心,有所依靠。

但两年之后,丈夫在途中病死,独留李清照一人在这世间飘摇。 在那乱世间,连身强力壮的男子都难以生存,更何况将近五旬的李清照,李清照的才华在乱世间显得一文不值,生活困苦潦倒。但即便如此,她依旧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到处追随国君,希望能够将这些宝物进献给朝堂,奈何她始终追随不上国君的步伐,并且在路途中,因为战乱,多次遭到哄抢,文物书籍也所剩无几。

生活的窘迫与艰难,使得李清照更加孤单,她渴望有个依靠,可以让她暂时安定,这时张汝舟出现了。原本以为,他的出现对她来说是一种解脱,没想到却是将她推入绝境。 张汝舟并不像表面一样是个彬彬有礼的君子,他与李清照成婚只是另有企图,他想要得到李清照随身携带的文物书籍。婚后原形毕露之后,一直对李清照不好,轻则言语侮辱,重则拳脚相加。

李清照一直想要离婚,终于,她等到了一个好时机,原来张汝舟娶到李清照之后便十分得意,不轻易间泄露自己科举考试舞弊的事情。李清照知晓后,为了脱离苦海,她选择了去官府告发,张汝舟治罪之后,李清照也顺利与他离婚,但也因为告发自己的夫君,李清照入狱两年。狱中的生活可想而知,但李清照却并不后悔,因为她终于又是自由身了。

出狱之后,李清照便找了一间小屋,谢绝访客,在这里孤独生活。她老了,已经经不起颠沛流离的折腾了,并且经历那段失败的婚姻之后,她更向往一个人自由自在的生活。起码,她可以写诗表达自己对亡夫赵明诚的思念,也可以通过写诗表达自己对祖国安危的担心。

李清照晚年一直是凄惨孤独的,不仅没有经济来源,并且无人陪伴。心理上的孤独是难以抹灭的,丈夫死后,便没有可以懂她理解她的人,纵使她才华横溢,却无人可读懂她写的诗。并且她太爱自己的国家,这也使她担心国家的未来会走向何方,而世人只顾生存,又有谁会理解她那颗为国而忧的心呢?

李清照晚年有“四惨”。

1,夫君早逝,孤寂一人。

赵明诚和她郎才女貌,志趣相投,却天不假年,英年早逝于建康(今南京)。

赵明诚不是一个完美的丈夫(当然,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完美)。在江宁,当叛军来袭,在部下已经把他们打退的情况下,身为太守,赵明诚却缒城而逃。这让李清照满心悲凉,后来写下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诗句。

但即使如此,两人至少在文化情趣上面(写词作赋,金石鉴赏,同喜书画)是相通的,生活上彼此是相濡以沫的。但赵明诚一旦先去,兵荒马乱中,一个弱女子的生活顿时陷于困顿。故此,“凄凄惨惨戚戚”的心态就随之而来了。清新可人之趣一转而为沉郁凄凉之意,实为实际生活心态之写实也。

2,二婚再嫁,复又离婚,满心沧桑。

本以为,那个谦谦君子张汝舟,是真心倾慕她才情。乱世之中,李清照能得一个温情男子的眷顾,那个温存的男子愿意呵护她剩余的年华,那就不管不顾,嫁吧,她想。不曾想,张汝舟觊觎她的无价书画,骗取不得,索性撕下伪装,日日厮打。自己冲破阻力、决意找来的渣男,自己就是坐牢也要把他休掉。

休掉渣男后,李清照一人独居。就这一结一离之中,李清照冲破阻力地结,拼尽全力地离。耗费精力周折之后,得来的却是一个被渣男伤害、被众人耻笑的结果。虽然,李清照特立独行,我行我素,从不畏人言,但这始终是一处内心的伤口。回想之前,与赵明诚举案齐眉的日子,如今过得,实在是无处话凄凉。

3,无子嗣相继、相陪,更注定了自己孤老一生。

当年,赵明诚和李清照并无子嗣,赵明诚外放为官期间,据说曾纳有伺妾。在那期间,李清照远来探望之际,赵明诚曾对她有所冷落,李清照对此颇为不喜。

多年过去,物是人非,如今老来孤寂,无一子一女在旁事奉,老景如此恓惶。难怪,梧桐更兼细雨时节,想起亡夫赵明诚,想起当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美好日子,如今这时辰,怎生忍受?

4,词学无传人。

这么多年来,李清照一直想把自己的词学传给有缘之人,却一直难以找到合适人选。

在晚年,李清照杭州住所不远的地方,搬来了一户新人家,户主孙综,时任从七品宣议郎。但他于仕途颇为冷淡,却热衷于吟诗填词,几次以晚辈后学身份向李清照请教。孙综有一女儿,清朗秀气,聪慧灵动。李清照初次见她,心中欢喜。

某日,孙综夫妇带女儿前来看望,寒暄闲谈良久。李清照说出了自己收徒的愿望。女孩聪慧,却毫不领情,说吟诗作赋不是女孩子该做的事情。李清照一腔好意,却讨了个没趣。可见,无论长幼,对于女性写诗填词之事,认同者太少。

一生才学,后继无人,此后词坛,易安词便只能是一种绝唱了。念及此,李清照心中孤寂,又添一层愁。

有人喜欢盛筵中的麻醉,有人喜欢离场后的清寂。两种选择本无对错,看你喜欢。

李清照,无论诗情画意,还是颠沛流离,喜欢的永远是按自己的想法活。光凭这一点,她一生中所有的欣喜与酸辛,都值了。

她的晚年生活是凄凉。但仔细思量,这些所有的凄凉,却每没有一个真正是她自己的错。

千年以后,我们依旧敬拜李易安,不为她的晚年凄凉,而是为她的才思泉涌,篇篇华章,更是为她的特立独行,率性真实。

李清照作为古代历史上一大才女,她的后半生只有一句凄惨来一形容,用她的一首词中的一句来形容:“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具体晚年生活就是赵明诚的离开、错误的二次婚姻、家国之乱、对收藏品的保护。

他与赵明诚婚姻的结束。李清照和赵明诚二人是因游玩相识,然后以字谜的方式互相表达了爱意,这样罗曼蒂克的开端就已经表明了二人的兴趣相投。二人婚后感情十分好,相濡以沫。据说在赵明诚外出做事时,李清照还曾埋头写词给夫君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但是等到靖康之乱之时,丈夫赵明诚在战乱之中表现出的懦弱无能却让李清照咋舌,也给她心理带来了极大的落差。等到赵明诚离开之后,自己一个人又显得更加孤独无助。

在于第二任丈夫张汝舟的短暂婚姻里她过的非常不好,自己的忍让也并未获得好转,便选择了离开。

连年的战乱之中,她对于收藏物的执着也耗费了非常大的精力。丈夫赵明诚是一个金石收藏家,她自己也是喜爱文学古籍,所以再战乱中自己被迫流离失所不断辗转各地时也并未放弃这些收藏物。为了保护自己的心血,李清照只得付出更多的精力来保全它们,后来在如此乱世之中,藏品先后遭遇了烧毁、丢失、战乱,损失了很多,这也让晚年的她倍感煎熬。

李清照晚年处于北宋朝廷的腐朽与没落之中。当时的她先后经历了靖康之耻等事件,面对着国破家亡的现状,看着往昔繁华发达的宋都,李清照作为一个具有民族责任感的文人,自然也是悲愤不已,这种精神上的折磨更让她难以忍受。

  李清照的晚年生活主要是这几个部分,但是悲惨这一条主线却一直伴随着她的晚年生活,令人感慨。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6134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