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张声势是什么意思

dc什么意思2023-02-01  26

意思是:并无实力,故意大造声势。

拼音:xū zhāng shēng shì

释义:虚:虚假;张:张扬。装出强大的气势。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做张做势 、恫疑虚喝、 虚晃一枪 、矫揉造作 、装腔作势

反义词:不动声色

例句:

1、我虚张声势,正努力掩藏自己的恐惧。

2、而且与其假设说大家都会谨守海洋交通惯例,像是谁有先行权,不如说这混合着虚张声势和无能的行为。

3、看他如此张牙舞地爪虚张声势,想必是心乱了,我们稍安勿躁,别被他吓到了。

扩展资料

近义词:做张做势

拼音:zuò zhāng zuò shì

释义:装模作样,故意做出一种姿态。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指装模作样

例句:

1、沈琼枝看那两个妇人时,一个二十六七岁光景,一个十七八岁,乔素打扮,做张做势。

2、梳个纵鬓头儿,着件叩身衫子,做张做势,乔模乔样。

3、那些有势有力的不肯出钱,专要讨人便宜。及至肯出几两银子的,女儿又嫌好道歉,做张做智的不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虚张声势

虚张声势释义:张:铺张,夸大。装出强大的声势。指假造声势,借以吓唬或迷惑对方。

成语出处:

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淄青、恒冀两道,与蔡州气类略同,今闻讨伐元济,人情必有救助之意,然皆暗弱,自保无暇,虚张声势,则必有之。”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虚张声势”。

运用示例:

明·冯惟敏《不伏老》第一折:“都只是虚张声势,止不过故意穷忙。”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谭与尚入城坚守;熙与干离城三十里下寨,虚张声势。”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八回:“告诉他此事,命他托察院,只要虚张声势,惊唬而已。”

虚张声势意思是并无实力,故意大造声势。形容假装出强大的气势,指假造声势,借以吓人。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出自《论淮西事宜状》。

《论淮西事宜状》是唐代诗人韩愈写的一篇散文。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南阳(今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因其常据郡望自称昌黎韩愈,故后世称之为韩昌黎;卒后谥“文”,世称韩文公。贞元八年(792年)进士及第,先后为节度使推官、监察御史,德宗末因上疏时政之弊而被贬。唐宪宗时曾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四年(819年)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穆宗时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在文学上主张文以载道,其散文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诗与孟郊并称“韩孟”。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6123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