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假的意思是什么?

田假的意思是什么?,第1张

田假也就是农忙假,麦子成熟,学生回家下地割麦。

每年农历五月,学生们可以休假——此时麦子成熟,学生回家下地割麦,所以称作“田假”。田假大体相当于现在的暑假,假期为一个月左右。如果学生离家较远,往返时间较长,可以向校方申请延长假期。不过,这一个月的假期是“净假期”,不包括路程上花费的时间。

所以古代学生的暑假“待遇”还是较好的。

古代学生假期:

在我国古代,新式学校尚未兴起,学生享受不到现代化的教育,没有毕业年限,没有现在的课程设置,当然,也没有寒假和暑假。而实际上呢,具体而言,学生是有其实有寒暑假的。实际上古代的学生的放假主要围绕着农事进行,由于中国是个以农立国的国家。

例如,唐代太学生必须在旬假前一天考试;除旬假外,他们每年5月有15天田假,9月有15天授衣假。明代官吏平常不休假,国子监学生则在每月初一、十五休息。历朝太学生都不多,更多学生是在私塾读书。明清两朝私塾也有约1个月的新年假或寒假。

田假30天左右,要是学生在往返路途中花费的时间较长,还可以向学校申请延长假期,而且这假期是“净假期”,并不包含在路上耗费的时间。

“田假”,也即我们现在俗称的“农忙假”,《新唐书·科举志》中明文记载:“每年五月有田假。”即每年农历五月,学生们可以休假——此时麦子成熟,学生回家下地割麦,所以称作“田假”。田假大体相当于现在的暑假,假期为一个月左右。

“授衣假”概念:

《诗经》中有“九月授衣”的记载;《新唐书》中也有“九月有授衣假”的明确记载。所谓“授衣假”就是指时令进入九月(农历),已近秋天,气温渐凉,学生可以回家去取过冬的衣服。

“授衣假”大体相当于寒假,假期也是一个月(不包含路上花费的时间)时间。为防止学生因长假而荒废学业,校方规定:凡逾期未返校者,一律开除学籍。这招挺管用,按史书记载,国子监的学生们极少有“超假”不返的。

“田假”的意思是:唐朝太学、国子学的假期,因农事忙而放假,故名。出自《新唐书·选举志上》:“诸学生通二经,俊士通三经已及第而愿留者,四门学生补太学,太学生补国子学。每岁五月有田假,九月有授衣假。”

《新唐书》是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属“二十四史”之一。全书共有225卷,其中包括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列传150卷。《新唐书》前后修史历经17年,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年)完成。

《新唐书》在体例上第一次写出了《兵志》《选举志》,系统论述唐代府兵等军事制度和科举制度。这是我国正史体裁史书的一大开创,为以后《宋史》等所沿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6043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1
下一篇 2023-0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