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的用具有哪些?

篆刻的用具有哪些?,第1张

治印的工具主要是刻刀印泥,另外还要准备一些辅助用品。

刻刀:以合金钢刀为好。刀身厚重。刀口有平口刀、斜口刀、单头刀、双头刀等。一般初学有一两把宽1厘米、厚0.3厘米或宽0.6~0.7厘米、厚0.1~0.2厘米的单头平口刀即可。

印泥:有朱砂印泥、朱膘印泥、仿古印泥等。印泥的颜色不同,印出的效果也不同,根据各人喜爱或根据印章来选择颜色。但印泥的质量对印章的艺术效果有很大影响,所以应选用质细而不走油的印泥。

笔墨纸砚:用于摹印、起稿、拓边款、反书上石等用。

印床:用来固定印章的夹具。用硬木制成。

印材:用于制印的材料,多用石料。但其他材料如钢、木、骨、竹、玉、有机材料等都可做印材。石料中以鸡血石、黄田石、寿山石等为上乘。青田石质地松脆爽利,易于奏刀,价格也不太贵,是初学者理想的篆刻材料。

另外,还要准备一些砂纸、毛刷、棕帚、拓包和玻璃小镜等工具。

[刻刀] 篆刻用的刀一般为平口刀刃,刀有一定厚度,刀口的出锋角度以40度至20度为适中。刻刀可以备大小不同的两三把,便于刻大小不同的印章。另外刀的长度也要适中,过长与过短不利于运用。在刀口尾端可作保留四方的硬角,以便最后敲打印面,做残损效果用。为防滑手须在刀杆上缠裹一些线绳,可使握刀时手更能着力。斜口刀、圆口刀不能作篆刻的刀具。

[印泥] 是篆刻的“墨色”。印泥以漳州、杭州、苏州、上海等地生产的较好。印泥从印色上区别有朱砂、朱骠印泥,还有深褐色的仿古印泥及其他颜色的印泥。好的印泥必须油迹不外渗,而有厚度,有很强的覆盖力。印泥宜放瓷质印泥缸中,须常用牙质或塑料的印筋搅拌。

[印床] 印床是固定印材所用的工具。除了一些特殊情况外,一般篆刻家不使用印床,而是左手按石,右手执刀,这样顺手而方便。初学用印床便于动刀,以便执石之手灵活转动配全合受刀,印床有木制、金属制多种。

[笔墨 砚] 笔一般以5、6号圭笔为宜。墨宜用砚台研墨为好。

[印规] 帮助钤印时定位的工具,类似于木工用角尺,可自制。钤印后印规暂不称动,如钤得不清晰,可将印章紧贴印规重复钤印。

[纸] 复印印稿可用薄而吸水的毛边纸、毛太纸等,钤印可用连史纸、薄宣纸。用连史纸拓印样及拓边款最佳。

[砂纸镜子] 磨印石开始可在废砂纸、水泥地上磨,然后再用砂纸磨至细洁为度。(可备铁砂、水砂粗细不同的两种)小镜子用来反照印文。

[印筋] 搅拌印泥用,可用牙、骨制品,也可用旧塑料牙刷柄,但不可用金属的。

[印刷]可用旧牙刷、旧油画笔代替,用以钤印前刷清石章底部残剩的石屑。

[棕帚][拓包]拓边款的工具。

学习篆刻,必须具备一定的工具、材料及工具书,否则就无法进行:为此。我们首先谈学习篆刻所必备的工具和材料:

工具

1.刻刀

刻刀是篆刻最主要的工具。由于印章材料的质地不同,使用的刻刀也各异,有的要用平口刀.有的要用斜口刀,还有的要用单头刀、双头刀等等一作为篆刻艺术的主要取材是石章.故通常采用的是单头平口式刻刀二

单头平口刻刀简称平口刀:市场上有专门的规格.分大、中、小三种,

市售“吴昌硕刻刀”与之相类。为了便于选购或自制.现对吴式刻刀略作介绍如下:

吴式刻刀,刀身长最好14厘米左右、太长则执刀时手背上端余出过多,运刀时头重脚轻,易产生晃动,就不能将劲使在刀刃上;过短则刀柄部没有依靠,就无法借助手腕的力。因而长短适中.行刀就具稳定性,执刀时重心易落在刀口上。

吴式刻刀刀口约存5毫米至9毫米之间。小、中、大三种型号的刀刃分别为5毫米、7毫米、9毫米

刀刃的厚薄(即刀刃出锋的角度)以20—45度为宜。刀刃厚一些,便于把线条刻得浑厚古朴;刀刃薄一些,则便于把线条刻得瘦劲挺秀。总之.适度为宜。如果刀刃过于锐薄.刀锋奏于石上极容易损坏,而留下的线条则显得光削滑溜,缺少力感厚度;刀刃过于钝厚.人石不易.更难运行.留下的线条,往往是破碎滞涩,便失去表现能力故而刀锋的厚薄直接影响到篆刻线条的艺术效果。

刀口两角为90度,故刀口的宽度,一般即为刀柄的直径:刀角大于90度,入石时就容易偏滑

自制刻刀的规格可参照上述处理。材料可选用弹簧钢、高碳钢、白钢和乌钢等:为了使刀柄便于执握,可在刀柄上盘绕绳子、布条。这样执刀时就不会打滑和勒痛,以便于运刀

2.印床

印床,为治印时用的夹固印章的工具,可用金属或木料制成二刻印时,木制的印床用木隼同定,金属印床用齿轮旋固(类似台钳)、除此法外,还有用于.夹握的方式目前篆刻家基本上采用手夹握的方法,因为用于夹握印石,便于与执刀的手相互配合.使石章能迎刀刃相应转动。这样刻出的线条可以克服呆板的毛病,气息比较流畅但如遇到坚硬的印材,或刻精微的作品时,用印床作同定,操作起来就要方便得多。

3.砂纸

打磨石章要用砂纸。砂纸的种类很多,粗的有铁砂纸和木砂纸,细的有细号小砂纸和水砂纸:除了水砂纸外,其他砂纸均不能与水接触,以免砂粒脱落一铁、木粗砂纸可用白乳胶.同定在玻璃板或木板上,经过同定后的砂纸平服,易于打磨.粗的砂纸能快速地将石章磨平;细的砂纸主要用于打光石面

除用砂纸外,旧砂轮、磨刀砖、羊肝石等,也可作为磨章工具。

4.笔

笔的种类很多,现介绍几种:

摹印用笔:宜选用硬性的狼毫笔,或硬中带柔的兼毫笔。如“描笔”、“七紫三羊”、“湘江水笔”、“小红毛”等等二初学摹印时,宜用新笔,笔锋尖锐,便于钩勒。自己设计篆写印稿时,宜用旧笔,下笔的线条较粗,容易表达效果。

习篆用笔:习篆宜先大后小,需选备羊毫大楷、中楷。

拓边款用笔:宜选蘸清水毛笔一枝。

选笔要求笔杆正直,笔锋“圆、齐、尖、健”二即笔锋要网实饱满、笔毫整齐和顺,笔头尖颖锋锐,笔毛挺健刚韧。

毛笔使用后要及时洗清:特别摹描用笔时,墨特别浓,余墨洗净.就能使笔锋保持弹性:否则.余墨粘滞会使笔锋脆折。

5.墨

墨的种类有松烟和油烟之分。篆刻用墨宜选油烟墨。油烟墨色泽黑而光亮,且有胶质,故不易渗化;松烟墨黑而无光泽,因无胶而易渗出,故不宜摹写印稿:现在最方便的是,取现成的“一得阁”、“曹素功”以及“中华墨汁”等。优质墨汁再略加研磨,则效果更好。

6.砚

砚选用一方质地细腻、光洁平整、容易发墨的即可:初学者不必选购价格昂贵的名砚.如端砚、歙砚一类。也不必用过大的砚.因摹写印稿用墨甚少,而练习篆书用墨汁即可。砚台用后需即洗净,新研的墨色光亮.亦利于行笔,便于拓款。宿墨色泽灰暗.也易渗墨,影响出拓的效果。

7.牙刷

牙刷是用以涤刷印面的工具.可取废旧牙刷,待石章刻好后用来刷去石屑粉末,以免污染印泥:经常钤用的印章因受油污的影响.会使原来的印文模糊不清.也需用牙刷或布拭理:

8.棕刷

棕刷俗称“棕老虎”,为拓制边款的主要工具。因其用棕丝捆扎而成,故名:它的长度一般为8公分,直径为3公分?市场上有现成的,买回后需进行适当的处理。因为买来的棕老虎【云南的书法家www.shufaai.com】,其棕毛扎捆得较紧,使用的一面露出的棕丝过于短硬而缺少柔性。如果不加以处理,拓制边款时就会将纸刷破。外露的棕丝一般宜在5毫米左右.不足此长度时,可将扎在外面的棕绳拆去一至两圈。然后在使用面上稍施植物油,将使用面按在地上。反复旋转摩擦,使之增加柔韧度。最后,用剪刀把斜出在外面的棕丝剪齐.经过加]二之后的棕老虎,既可以增加拓款时磨刷的强韧度,又不会擦损拓纸。

如果买不到现成的棕老虎,亦可以自制。制作时取棕榈树的棕皮,按需要的长度将棕丝理出排齐.中间匝匝扎紧,留出天头约一公分,其余部分用刀截去。如果没有现成的棕丝,亦可用猪棕代替。

9.拓包

拓包,为拓制边款时上墨的工具。拓包均为自制=方法简便,先取一小团棉花团紧成大小如玻璃球状,然后用塑料薄膜裹之.再取稍大一些的毛呢或毡相衬垫,最后用细软光润的薄绸软缎包在外面,再用细绳或橡皮筋扎紧,多余部分就作为拓包的握柄。拓包不必过大,直径约2公分即可.

拓包使用后不要弃废,只要蘸些许清水在吸水纸上反复扑打,将余墨拓出后下次可继续使用?

10.印规

印规是钤印时使用的辅助工具。印规犹如木工的”角尺”,内角为正90度钤印时,将印规放在需钤印的位置上然后将印紧靠内角按下,把印取起时,印规不可移动,如果所钤的印不清楚.可以倚印规重钤第二次或第三次,以求得印文的完整初学者钤印,常常不易钤正或钤出的印清晰度小够。使用印规就可以克服上述的弊病印规以金属材料制成的较好.闺为金属分量较重.不易移动一印规一般内角边长4公分左右,厚约0.8公分左有钤印熟练后,便可不用印规了。

11.印筋

印筋.渊拌印泥之用:印泥经常使川后.会导致印油于润不匀,影响钤印的质量此时需用印筋加以调拌这样不仅可以使印油润匀,而且还可以使印泥中的植物纤维得到保护。印筋有出售,亦可自制。自制取骨或竹,稍加削磨加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5957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1
下一篇 2023-0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