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
1、放风筝: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
2、扫墓: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3、踏青: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4、荡秋千: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5、斗鸡: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中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除此之外还有:蹴鞠、插柳、植树、射柳、蚕花会等。
扩展资料: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扫墓祭祖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经历史的发展演变,清明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各地都发展出了不同习俗,而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清明节
清明节主要是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放风筝的节日。清明节不仅是我们国家重要的传统节日,还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与春节、中秋节、端午节并称为我国的四大传统节日。清明节是干什么的节日
清明节又叫做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主要源于上古时期的祖先信仰和春祭礼俗。其主要的两大习俗活动是扫墓祭祖和踏青郊游。
清明节主要为每年公历的4月5日前后,多在4月5日。根据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来推算,当斗柄指向乙位(太阳黄经达15度)的时候,就是清明节气。
一般来说,古时候的清明节活动通常是在清明节前10天至后10天,一些地方的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之久。延续至今,已经变成了清明节当天的活动。
扫墓祭祖主要的流程分为两部分,一是整修坟墓,二是挂烧纸钱、供奉祭品。一般会在清明节上午出发,在下午的时候结束。
清明节踏青郊游的风俗活动主要源于三月三的上巳节,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踏春,即为春日郊游。踏青主要源于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
除了墓祭祖和踏青郊游之外,清明节的风俗活动还有放风筝、植树、插柳、拔河、荡秋千、斗鸡、射柳、蹴鞠等一系列习俗。其中,放风筝是古时候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
1、在清明人们要进行祭祖,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日子。几千年来,人们在这个“气清景明”的节气中,进行“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为已逝的亲人、祖先,庄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与敬意。这神圣的生命交流仪式,一年年轮回、一代代传承,构成了人们顽强生存和追求幸福的重要动力。2、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