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4月开始的豫湘桂战役,是抗战期间中国战场上最大的一次军事失败。短短8个月时间里,日寇作战地域横跨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及贵州,等于将国民党军防区打了个对穿,先后攻占城市上百座,还有7个空军基地和36个机场,自己最后仅伤亡7万人。消息传来,远在陪都重庆的蒋介石不禁哀叹:“自省我平生受到的耻辱,以今年为最大。”
这次战役是日寇一次破釜沉舟的冒险之举,一方面其在东南亚的几十万部队已经沦为估计,与本土的海上联系完全被盟军海空军切断,补给困难;另一方面,中国成为对日战略轰炸的重要后方,从湖南等地起飞的B-29重型轰炸机成群飞临日本本土,对其军事和工业目标进行打击,极大削弱了其战争潜力。为此,日寇不顾兵力紧张和占领区内抗日根据地的不断扩大,集结40万重兵南下作战。
为了确保成功,日寇在占领区内进行了紧急动员,动员规模已经超过了日俄战争前动员规模的两倍还多,仅汽车就集中了13000辆,还有67000匹骡马,还从内蒙古地区调来了视若珍宝的坦克第3师团,充当进攻的主力。战前,日寇不仅筹措了至少够用半年的弹药和油料,还对上至坦克战车,下至军靴的所有装备进行了事无巨细的维修保养,可谓准备充分。
相比之下,国民党军队的准备却很不充分。东北和东南各省的丢失,使中国本就少得可怜的工业几乎损失殆尽,加上东南亚各国沦陷后国际交通线也被切断,偌大的中国只能通过驼峰航线的空运获得有限的补给,虽然最后的总运输量也达到了65万吨,但相对于数百万中国军队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更何况这有限的补给也大多被运往滇西,用来装备即将入缅甸作战的第二批中国远征军,当时其总兵力已经达到两个集团军近20万人。
但驻扎在日寇即将突击的豫、湘、桂等省的国民党军队却很难得到美械装备的补充,相反他们甚至没有做好抵抗日寇大举进攻的动员准备。以驻河南的第一战区为例,其抵抗日寇首当其冲,麾下也集中了第4、14、15、19、28、31、36、39集团军共17个军40万人,却因为上层相互拆台被分成了两部分。其中,驻扎洛阳的战区司令蒋鼎文仅能指挥豫西的4个集团军。
其副手汤恩伯在叶县设立副司令长官部,凭借其兼任的鲁苏皖豫边区总司令一职,直接指挥驻豫中和豫南的另一半军队,还插手4省军政事务,到处颐指气使,纵兵为祸,搞得河南等地民怨沸腾,这无疑给了黄河以北的日寇可乘之机。1944年4月18日凌晨,日寇大举强渡黄河,次日就全线击溃守军,至23日已经相继攻陷了黄河南岸的新郑、尉氏、汜水、密县等地。
1个月后,洛阳失守,河南全境沦陷,驻西安的另一位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胡宗南,紧急抽调5个军增援潼关,才好歹挡住了企图进入陕西的日寇,避免了西北动荡。
豫湘桂是洛阳(当时的河南省会),长沙(湖南省会),桂林(当时的广西省会),福州(日军第62独立混成旅团为了牵制第四战区兵力,策应日军发动桂柳会战,于闽江口的晓沃、道沃、浦口、东岱等地登陆。豫湘桂会战,是日本陆军于1944年4月至12月期间贯穿中国河南、湖南和广西三地进行的大规模进攻战役。
豫湘桂战役的大溃退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第二次大溃退,8个月中,中国在豫湘桂战场上损兵50-60余万,丧失4个省会和146座城市(豫中会战37天失38城)、7个空军基地和36个飞机场,丧失国土20多万平方公里、6000万人民。
战役中至少2.4万日军死亡,加上伤病者共十万人。日军尽管达成作战企图,却无力保障大陆交通线畅通,也未能阻挡美机空袭日本本土。除此之外,由于分散了兵力,反而为国民党军队反攻提供了条件。
豫湘桂会战:(日本称为 Ichi-gō Sakusen"一号作战"或"大陆打通作战")是日本陆军于1944年4月至12月期间于中国河南、湖南和广西贯穿三地进行的大规模攻势。8个月中,中国在豫湘桂战场上损兵50-60余万,丧失4个省会和146座城市(豫中会战37天失38城)、7个空军基地和36个飞机场,丧失国土20多万平方公里,6000万人民陷于日军铁蹄之下"在侵华日军已成强弩之末,中美空军又掌握优势制空权的情况下,国民党军竟发生1944年豫湘桂大溃败,以致美军中一些人对国民党军的抗战能力产生怀疑,于是在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为了使苏联尽早出兵打击中国大陆上的日军,美国罗斯福竟背着中国与斯大林达成一项严重损害中国国家和民族利益的秘密协定:允许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外蒙古)在苏联保护下独立,造成这种严重后果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国民党军豫湘桂作战的失败"。
作战目的:击溃中国,占领并确保湘桂、粤汉及平汉铁路南部沿线的要地,摧毁中国空军主要基地。
为了本次攻势,日军投入了41万名的士兵、800辆战车和将近7万匹马,于2400公里的战线发动攻击,这也是有史以来日军动员规模最大的一次攻势作战。最后日军以2.4万人死亡的代价成功占领美国航空队基地,并给予中国人力与物质上极大的损失,但同时也因为兵力不足而无法扩张战果,日后于中国战场长期维持守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