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唐三彩不止黄、绿、白三种颜色,还有蓝、黑、褐等颜色,但是因为很多陶器都是以黄、绿、白三种颜色为主,所以才被人统称为唐三彩。唐三彩指的是从唐墓里面挖掘出来的陶器的统称,也被学者视为是陶瓷分类上的一种术语。
唐代讲究用三彩明器作为陪葬物,根据唐礼明器的制度,不同官职的人死后陪葬的明器是不一样规格的。因为唐代的陶瓷业发展迅速,各种制造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从人物到动物再到各种生活用品,唐三彩都能体现出来,所以唐三彩在唐代兴起了。唐三彩为中国的陶瓷史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唐三彩常用的颜色主要是黄、绿、白。
唐三彩(Tang Tri-Color Glazed Ceramics ),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彩,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
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亦有“洛阳唐三彩”之称。1905年陇海铁路洛阳段修筑期间,在古都洛阳北邙山发现一批唐代墓葬,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并且沿用,享誉中外。
介绍:
唐三彩,是从唐墓挖掘出来的陶器之泛称,后来学者视为一种陶瓷分类上的术语。唐三彩并非专指那三种色彩而言。在唐墓中所挖掘出来的各类陶俑、陶像,以及其他陶器上,有的只有单彩,或者二彩,有甚多的器物,却具有较复杂的多彩颜色。
一般而言,除了胎体的白地之外,铅黄、绿、青三彩最为普遍,在三彩的调配技法上,也最富艺术的韵味。唐三彩的器皿较少,而小马、小家畜、小家禽数量较多,均具丰美的艺术意匠,尤以各种人物的陶俑,以及超自然形象的魌头,最具艺术价值。
三彩器正表现出唐代各种实际生活所应用的器物,而在这些器物中,却把当时社会生活的形态很完备的呈现出来,由此获知殉葬的明器与其他器物的形制与数量,均按照墓葬者生前官阶,以及门第的大小而定。
例如唐礼明器之制,三品以上九十事,五品以上六十事,九品以上四十事。挺马偶人高一尺。其他音乐队、童仆之属、威仪服玩,亦各视其生前之品秩而定之。
初唐之末期,始兴厚葬之风,其后自盛唐至中、晚唐,厚葬之风益甚,舁明器而行街衢,陈墓所,奏歌舞音乐,张帷幕,设盘牀,以造花、人形、饮食施路人,殆如祭祀。因为唐代讲究以三彩明器作为陪葬品。
所以,从清末建筑河南汴洛铁路以来,在洛阳北郊邙山等地之唐墓中,先后发掘为数颇多之三彩器与俑像。唐三彩不论其形制与色彩之施化,均具极高之艺术意匠,乃引起日本、欧美各国人士之注目,而以高价购藏,从此唐三彩遂被列入世界艺术之一部分。
以上引自君友会王爱君美术文献《唐三彩》。唐三彩制作最盛之时为开元、天宝至大历年间(公元713~766年)。其艺术成就是震古铄今,闻名中外的。唐三彩是由一个健全强明的朝代所启毓而成,同时,它也具体而活跃的反映出此一健全强明的时代精神。
中国的唐三彩颜色以黄色、褐色、绿色为主。唐代生产的低温釉陶器被统称为唐三彩,生动逼真的造型、绚丽多彩的色泽、生活气息浓郁是它的三大特点。唐三彩的种类繁多,主要有人物、动物和日常生活用具。唐三彩用于随葬,作为明器,因其胎质松脆、防水性能差,实用性远不如同时出现的青瓷和白瓷。唐三彩,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褐、绿三色为主。唐三彩的色釉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的效果,在色彩的相互辉映中,显出堂皇富丽的艺术魅力。唐三彩器物形体圆润、饱满,与唐代艺术的丰满、健美、阔硕的特征一致,它的种类繁多,主要有人物、动物和日常生活用具。三彩人物和动物的比例适度、形态自然、线条流畅、生动活泼,在人物俑中,武士肌肉发达、怒目圆睁、剑拔弩张。女俑则高髻广袖、亭亭立玉、悠然娴雅,动物以马和骆驼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