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的特点

山东沂水2023-02-01  20

美国教育的特点如下:

一、美国教育告诉学生学习是自己的事,让学生自己去想,想学什么东西,因而学生一般学得主动、灵活、高兴。

二、美国不太重视 “基础知识”的学习,极其看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三、中国的教育善于给孩子一个总结,把学生教到无问题就好;美国的教育善于给孩子一个启发,把学生教到能不断提出新问题。

四、在中国,老师总是高高在上,而在美国教授也没有什么权威可谈的,美国老师很喜欢和小孩一起聊天,是要好的朋友关系。

五、美国的考试经常是开卷,孩子们一周内交卷即可,美国的考试目的在于寻找自身存在的不足,查漏补缺,以利于今后的发展。

六、美国,一个班的人数不超过30人,31个人就属于违反教育法,不同的是美国人看重的是诚信--自我信誉度,故不敢越雷池半步。

七, 在一年中美国学生每年只有1000个小时左右。上学时间短,课业角担少,这是让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孩子有了更多的自由安挂时间还能计孩子学习自己安排时间。

八、成绩在美国属于:“隐私”。老师给家长看成绩单,他只给你看自己小孩的成绩,不会公布全班的成绩。

九,美国的教材浅显,对孩子没有严格的要求,但是他们注重动手能九,创新能力的培养,我国的教材一味的强调夯实基础。

十、美国让小孩接触社会环境的方式非常多,他们认为教育即生活。美国的课外活动是学生自发参与,经费也是大家共同出资、共同寻求赞助。

专稿】美国教育与中国传统教育有哪些不同!看著名《裸婚》《外乡人》编剧漠希老师关于教孩子的体会分享

2016-01-04 漠希 教师博览

美国教育一直被国际视为标杆和“神话”,然而真正的美国教育是什么样的?人大附中教师肖远骑对美国基础教育进行客观解读。看看他眼中的美国教育的秘密。

中国孩子问“像不像”,美国孩子问“好不好”

数年前曾读过一则短文,说中国孩子画完画,经常问老师“像不像”,而美国孩子则问“好不好”。别小瞧了这点发问的差别。“像不像”是从模仿别人的角度出发,“好不好”是从自己创造的角度出发,从这个细微的差别中似乎就能“注定”他们的人生走向,甚至可以说“两国孩子将来人生的不同走向,或许已隐约体现在这不一样的‘问’中了”。

“教”美国孩子学画画,老师往往不设样本,而且不规定模式,让孩子自由“构图”,这样,也就根本不存在什么“范本”,孩子画的画也完全是一种“创作”。正因如此,美国孩子自然也就不问“像不像”了。而如此培养出的孩子,思维充满创造性和活力,日后才可能是开放性和创造性人才。

又例如,美国五年级学生从写作文开始,就与中国同龄孩子不同。中国是一个班级几十人做同一个话题或同一个题目,而美国则是每个孩子自己找题目,他们称之为找课题(project)。在中国,“找课题”往往只有对在读研究生及以上的人才有要求。自我写作、自我创作、我写我思,这才是真正的作文教学。因此,在美国小学教室里,你会看到学生带来的各种小“玩意儿”,有的提着一个有小白兔的笼子,而有的拿着小鱼缸。不用奇怪,因为也许他们正在做与之相关的课题。

由此说来,创新教育从娃娃抓起,这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美国教育:发现孩子的短处,并竭力弥补

中国教师常常会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而在美国,教师经常说的也有一句话:“没有残疾的孩子,只有残疾的教育。”在美国人的教育观里,哪怕是被现行教育标准公认为是智力水平最低的孩子,实际上也有特殊才能。

美国教师认为,教育如果专门注视孩子的短处,那激发的是孩子的自卑。在这样的观念之下,孩子们不仅在教育中被放在了被动的位置,而且往往被挫伤学习兴趣,甚至会产生不可改变的对教育的抵触心理。这种状况直接影响孩子能力的开发与培养。

为此,美国教育的任务是发现孩子的短处,并想方设法弥补孩子的短处。美国的小学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他们没有让孩子们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们怎样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并努力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美国教师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富有创造力的生命,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发现他们的天赋。

“没有残疾的孩子,只有残疾的教育。”教育不仅深刻地作用于人的一生,而且深刻地影响着一个民族的命运。国家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培养的关键就是教育。为此,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教育观。

人的根本素质不是分数能考量的

美国教育界普遍认同的另一个教育观就是尊重差异,不仅尊重一般性差异,而且尊重特殊性差异。在他们看来,人的千差万别恰恰构成了人丰富多彩的创造力基础,而教育的任务恰恰应该是把人的各种各样的能量发掘出来,而不能像可口可乐的生产线,把产品造成一个模样。让每个孩子知道自己的潜能,让每个孩子建立起自信,让每个孩子从事属于自己也属于这个社会的富有个性的创造,这是美国教育为自己设定的任务。他们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孜孜以求。教育孩子关注每个生命,开掘每个生命的能量。这是美国在中小学教育目标上的国家意志,起码是落在文字上的国家法律。美国教育管理者都认为,教育是与制造业完全不同的产业。制造业需要的是标准化,只有标准化,才能有大工业,而教育恰恰需要的是个性化,因为每个人是千差万别的,开发千差万别的个性潜能,才是产生创造力的基础。只有千差万别的创造力汇集起来,才能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巨大能量。

美国纽约史蒂文斯中学张校长说:“我相信,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人的根本素质不是分数能考量的。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学生点亮他们的梦想,让他们勇敢地走向未来之路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敬畏,每一个灵魂都有质感,教师与学生共时、和谐成长。立足差异,努力寻找成就感和幸福体验,守护人性的尊严。我们坚信每一个人都具有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价值,人生真正的幸福在于在各自的生命道路上寻找自我,进而超越自我。

历史科最难,鼓励孩子的挑战精神

美国教育鼓励孩子们的挑战精神。孩子进入中学上历史课的时候,老师甚至会问孩子托马斯·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有哪些局限。那么,托马斯·杰斐逊是什么人呢?他是美国立国的伟人之一,而且是美国精神的代表。他起草的《独立宣言》不仅被视为美国的立国之基,而且是资本主义最经典的法律文本之一。然而,老师的这一声询问,起码让孩子们去做几件事情:好好阅读甚至要研究一下杰斐逊和他起草的立国宣言;认真研究一下各种学派对杰斐逊的评价;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老师传递给孩子们一种理念:你们可以对世间的一切进行质疑,进行思考,包括对“神圣”和“权威”进行自己的思考。我在想,鼓励孩子们在思考中质疑权威,可能不仅是在教授一种奇绝的学习方式,而且是在培养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品质。

我曾经问过到美国就读的中国孩子,你在美国最怕的学科是哪一门?他们回答,不是数理化,不是英语,而是美国历史。我很好奇,美国的历史只有二三百年,怎么会比中国历史还难学?学生说学美国历史,不仅是了解美国历史,而是理解美国历史。例如,老师的作业“公民权利”研究论文要求写到3至5页,打印出来,要双空行,至少用3种资料来源(如网上、书籍等),至少有5句引文。同时,对比以下四人关于黑色美国(BLACK-AMERICA)的观点:布克·华盛顿、杜伯依斯、马丁·路德·金和马尔科姆。在论文里,需要把每个人介绍一点,还必须纳入贴切的材料。然后,讨论他们关于黑色美国的观点,要把想法写进去,还要把引文或材料来源列出来,比如某某网页、某某书。面对这样的作业,孩子能说不难吗?

可见,美国学校在一种表面上轻松、开放、自由的教育过程中,对孩子的基本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进行训练,对他们的严谨、细致、专心习性进行培养,让孩子们从小养成尊重事实、注重调查的务实精神。美国老师布置的作业,看上去和玩一样,但是对过程的要求非常细致,孩子几乎不可能偷懒。

谁要是认为美国开放自由的教育模式,是放纵学生,是让学生有机会偷懒耍滑和投机取巧,那就错了。美国人的“实用主义”在教育中体现得十分充分,他们同样要求孩子们吃苦耐劳和刻苦奋斗。美国学校对孩子们高强度思维的训练,对孩子们高强度吃苦精神的训练也是美国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当然,这种训练更多地体现在孩子进入中学以后。可能美国人认为,孩子进入中学后,身体已经发育得更加强健,已经有了吃苦耐劳的“本钱”。

【看完了美国的教育我们再看一下著名《裸婚》《外乡人》编剧漠希老师关于教孩子的一些体会分享】

著名《裸婚》《外乡人》编剧漠希老师特为未来网撰写的专稿

林志颖的成名曲叫十七岁那年的雨季,写的是少年成长到青年时的情窦初开。按照我们现在的常规逻辑来讲,十七岁时高考冲刺的开始,精力和体力全部放在了学习上,恋爱和情感是大学之后的事情。这种逻辑和教育思想造成了一个问题,一群原本经过疏导和引领在处理好初期情感困惑之后还能充分吸收知识养份的孩子,恋爱约谈越起劲成绩越来越差劲。而那些一心读书做卷考上了好学校的孩子,进了大学之后的第一件事大部分都是恋爱同居,大学就成了脱离父母管制的世外桃源。其实,这两种孩子的选择方式都有问题,更应该说这两种孩子的父母的引导方式都有瑕疵。我特别喜欢台湾的一部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儿子十四岁的时候,心理上对于女孩的认识开始产生着微妙的变化。为了综合一下正常的情感成长和孩子的学习成绩,我让我的儿子看了这部电影。儿子上高中之后,自发成立了一个小组织,专门去劝导已经开始恋爱的同学,要正确的处理学习和早恋之间的关系。据说,在儿子的劝导下,已经将三对小恋人变成了六个好同学。儿子的这个举动让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与其由老师和家长作为对立面来阻拦早恋现象,倒不如发动他们的同龄人从心理上去建立一个闸门,蓄洪泄洪的把握似乎同龄人之间的尺度把握的更好。当然,我还是要感谢那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我相信我的儿子心里也有属意的女孩子,但是他能够掌握好这个分寸,并且把这种分寸的好处传递给同学,是我很欣慰的事情。

多渠道经费筹措体制。

美国高等教育形成了多渠道经费筹措体制。从整体看,各级政府的各类拨款,学生负担的学费,以及学校服务收入,为高等学校三大经费来源。虽然近年这三项收入的合计占总经费的比例稍有下降,但仍占主导地位。

美国公立教育处于垄断地位,缺少竞争机制,从而造成了经费使用效率低下。地方引入竞争机制,改革体制弊端,给予家长和学生具有充分选择学校的权力。学校为能够吸引更多的生源,采取多种办法,并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从而使教育质量得到整体提高。

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要特点:

1、美国高等院校数量众多,风格多样。少数学院在挑选学生时极为严格,大部分的申请者都无法最终入围。

2、公立高等院校主要由各州政府出资兴办,并进行监督。以减少州政府直接援助为条件,争取能在政府监管中独立,至少是部分独立。

3、由于外界的慷慨捐赠,美国少数大学能够成功积累丰厚的资金,带来可观的年收入,以应对其运营支出。美国其他大部分高等院校的资金并不宽裕,教职员工工资偏低,图书馆规模较小,各种校内设施也不够上档次。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5930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