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科的介绍

苗疆道事2023-02-01  46

蟋蟀科(Gryllidae;cricket)是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的一个大科。通称蟋蟀,一名促织,中国北方俗名蛐蛐。全世界已知约2500种,中国已知约150种,其中台湾省50种。

蟋蟀的种类:大蟋蟀、石首棺头蟋、长颚斗蟋、双斑蟋蟀、梨片蟋等。

1、大蟋蟀

又名巨蟋,蟋蟀之王,花生大蟋,属直翅目蟋蟀科。

2、石首棺头蟋

又名棺头蟋、小棺头蟋、小头蛩,属直翅蟋蟀科鸣虫。

3、长颚斗蟋

又名猴脸蟋、瘪脸、白和尚、小眯、老米嘴,属直翅目蟋蟀科。

4、双斑蟋蟀

又称乌龙仔、赤龙仔、画镜、花镜、黄头颈,它是典型的蟋蟀科昆虫。

5、梨片蟋

又名金钟、天蛉、绿蛣蛉、银琵琶,属直翅目蟋蟀科。

蟋蟀亦称“促织”、“趋织”、“吟蛩”、“蛐蛐儿”。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触角比体躯为长。雌性的产卵管裸出。雄性善鸣,好斗。种类很多,最普通的为中华蟋蟀,体长约20毫米。年生一代。以翅摩擦发音。干燥虫体入药,性温,味辛咸,有毒,功能利尿,主利水肿、小便不通等症。同科有油葫芦、大棺头蟋等。因均在地下活动,啮食植物茎叶、种实和根部,都是农业害虫。

蟋蟀(cricket)是直翅目(Orthoptera)蟋蟀科(Gryllidae)昆虫,因鸣声悦耳而闻名。约2,400种,长3~50公厘(0.12~2吋)。触角细,后足适于跳跃,跗节三节,腹部有2根细长的感觉附器(尾须)。前翅硬、革质;后翅膜质,用于飞行。雄虫通过前翅上的音锉与另一前翅上的一列齿(约50~250个)互相摩擦而发声。音的频率取决于每秒击齿的次数,从最大蟋蟀种类的1,500周/秒到最小蟋蟀种类的将近10,000周/秒。鸣声的速率与温度直接有关,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快。最普通的鸣声有招引雌性的寻偶声;有诱导雌性交配的求偶声,还有用以驱去其他雄性的战斗声。雌雄在前足胫节都有敏感的听器。多数雌虫以细长的产卵器产卵於土中或植物茎内,对植物常可造成严重危害。在北方,蟋蟀多於秋季成熟产卵,若虫於次春孵出,蜕皮6~12次而成熟。成虫寿命一般为6~8周。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5777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