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取液的净化

鼠蹊部2023-02-01  32

净化(Cleanup)是指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除去提取物中对测定有干扰的杂质的过程。净化是样品前处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当用有机溶剂提取样品时,一些干扰杂质可能与待测物一起被提取出,这些杂质若不除掉将会影响检测结果,甚至使定性定量无法进行,严重时还可使气相色谱的柱效减低、检测器沾污,因而提取液必须经过净化处理。净化的原则是尽量完全除去干扰物,而使待测物尽量少损失。常用的净化方法有如下几种。

(1)液-液分配法

液-液分配的基本原理是在一组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某一溶质成分,该溶质以一定的比例分配(溶解)在溶剂的两相中。通常把溶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称为分配系数。在同一组溶剂对中,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在不同的溶剂对中,同一物质也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利用物质和溶剂对之间存在的分配关系,选用适当的溶剂通过反复多次分配,便可使不同的物质分离,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这就是液-液分配净化法。采用此法进行净化时一般可得较好的回收率,不过分配的次数须经多次操作方可完成。

液-液分配过程中若出现乳化现象,可采用如下方法进行破乳:①加入饱和硫酸钠水溶液,以其盐析作用而破乳②加入硫酸(1∶1),加入量从10mL逐步增加,直到消除乳化层,此法只适于对酸稳定的化合物③离心机离心分离。

液-液分配中常用的溶剂对有:乙腈-正己烷N,N-二甲基甲酰胺(DMF)-正己烷二甲亚砜-正己烷等。通常情况下正己烷可用廉价的石油醚(60~90℃)代替。

(2)化学处理法

用化学处理法净化能有效地去除脂肪、色素等杂质。常用的化学处理法有酸处理法和碱处理法。

酸处理法用浓硫酸或硫酸(1∶1),将发烟硫酸直接与提取液(酸与提取液体积比1∶10)在分液漏斗中振荡进行磺化,以除掉脂肪、色素等杂质。其净化原理是脂肪、色素中含有碳-碳双键,如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和叶绿素中含一双键的叶绿醇等,这些双键与浓硫酸作用时产生加成反应,所得的磺化产物溶于硫酸,这样便使杂质与待测物分离。

这种方法常用于强酸条件下稳定的有机物如有机氯农药的净化,而对于易分解的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农药则不可使用。

碱处理法一些耐碱的有机物如农药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可采用氢氧化钾-助滤剂柱代替皂化法。提取液经浓缩后通过柱净化,用石油醚洗脱,有很好的回收率。

(3)吸附柱层析法

吸附柱层析法是将提取液与目标物一起通过一根吸附柱,使他们被吸附在具有表面活性的吸附剂上,然后使用适当极性的溶剂来淋洗,将有机氯农药和杂质分离。目前常用的吸附剂有佛罗里硅土(硅酸镁)、氧化铝、硅胶和活性炭等。朱雪梅等(2002)用磺化法和佛罗里硅土柱层析法净化了含8种有机氯农药的水稻土样品,得到了较好的效果许行义等(2003)研究了测定土壤中的有机氯农药时,硅胶柱和佛罗里硅土柱净化与磺化法的效果对比。

(4)凝胶渗透色谱

凝胶渗透色谱,又称为凝胶色谱或排阻色谱,是样品净化手段之一。凝胶渗透色谱(GelPermeationChromatography,GPC)的分离原理与通常使用的柱层析的区别主要是:通常柱层析是利用填料、样品和淋洗剂之间极性的差别来达到分离目的,而GPC则是利用化合物中各组分分子大小不同而淋出顺序先后也不同而达到分离目的,即利用被分离物质分子量大小的不同和在填料上渗透程度的不同,使组分分离,而淋洗溶剂的极性对分离的影响并不起决定作用淋洗时,脂肪、色素等分子量较大的杂质先被淋洗下来,然后目标化合物按照分子量大小顺序流出。GPC常用的填料有分子筛、葡聚糖凝胶、微孔聚合物、微孔硅胶和玻璃珠等,常用的淋洗溶剂有环己烷+二氯甲烷、甲苯+乙酸乙酯、二氯甲烷+丙酮等。由于GPC柱可以重复使用,降低了分析成本,因此GPC正日益成为农药残留分析中的通用净化方法(Gonzalezetal.,2005Smedsetal.,2001)。

提取:一般采用水或者酒精对植物进行煎煮,收集其液体,部分不耐温的成分会被破坏。

萃取:采用有机溶剂对植物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浸渍,收集其液体,成分较全,但可能有部分有机溶剂残留;

蒸馏:采用水或酒精等对植物进行煎煮,其蒸汽部分经管道到处,冷凝,形成液体。一般获的的是植物中的挥发油等具有挥发性的成分。

提取液是把所有色素溶解掉,主要起到吧叶绿体中的色素溶解的作用,而层析液是利用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让他们在试纸上分层,用来观察叶绿体中色素种类的。要是正确的话,给我采纳谢谢。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56954.html

最新回复(0)